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学王羲之的那么多,又有几人能学到王羲之的精髓呢?即使是那些历史上的名家,比如李北海、米芾、赵子昂等人,也仅仅是得到了王羲之的局部而已。至于咱们普通爱好者嘛,不客气地讲,有些人学了好多年,也不知道王羲之的用笔妙在何处。 提起王羲之,自然少不了咱们常说的魏晋风度。什么是“魏晋风度”?这个很难说清楚,可能就是那种性情的自然流露吧。如果下笔时脑中全是条条框框,自然很难放开手脚,也没法尽情地表达自己。 历代都有学王羲之的高手,近代这些年,有没有比较出类拔萃的呢?今天,和大家一起欣赏一下白蕉的行书《兰题杂稿》,真的是写出了王羲之的味道。试问,当代有谁能写?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白蕉的行书好在哪?怎么说呢,这字,不用多分析,看着就舒服。我怕夸不到点子上,咱们还是来看看沙孟海先生的评价吧。 沙孟海先生曾专门夸赞白蕉的这篇《兰题杂稿》说:“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行草相间,浸馈山阴,深见工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正如沙孟海先生所言,白蕉的书法之所以高妙,首先得益于“深见工夫”。自清以来,碑学兴盛,大部分书家都奔着碑学去了。即使有些人兼顾帖学,也会在其中夹杂碑学的用笔。像白蕉这样,专心研究传统帖学,一心取法“二王”的人并不那么多。学得好了,更是少之又少。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对于取法前人,白蕉可是认真的。他在《白蕉讲授书法》中曾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祥谨。” 看见了吧,如果没有临帖的精准,白蕉也不可能做到后面的信手拈来。如果您也喜欢书法,不妨多品味一下白蕉的这段话。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用笔功夫到了,就万事大吉了吗?也没那么简单。白蕉的书法之所以高妙,技法是一方面,还有更重要的:那种难以捉摸的用笔意趣。有人曾评价说,白蕉,就是那个真正懂得王羲之的人。现在想来,真有那么点意思。 学王羲之的字,如果仅仅跟着点画在那描画的话,就没啥意思了。功夫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如果还想再提高,那就需要加入自己的想象了。 也就是说,你需要对王羲之的笔意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解,然后呢,再尝试把你的理解给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更生动有趣。 点击加载图片 另外提醒大家,学王羲之,别想着全盘皆收,能抓住几个重点,能学到几个特色,你也就是高手了。 |
|
来自: heshingshih >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