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论坛2020,(01),133-138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三链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季瑶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依赖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质量且稳定的双师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重要的基础。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实施专业链、人才链与产教链“三链合一”,建设校企双向交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机制,创新高职院校与企业单位之间在校企合作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 季瑶娴(1984-),女,浙江温州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高职教育。; 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三链合一’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研究”(编号:2019Z03),主持人:季瑶娴; "Three Chains in One" School-enterprise Two-way Exchang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Taking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as an ExampleJi Yaoxian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随着国家经济的升级转型,正得到了空前的迅速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新世纪人才的产业需求侧和培养供给侧,在结构、质量上还不能很好匹配,“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校的教育链、人才链与企业的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有效衔接,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结构改革的迫切要求,对全面提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就业创业效果、深化经济转型升级、加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的意义”[1]。需要强化企业主体的重要作用,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具体内容包括:“引导企业单位积极参与高职学校、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以多种方式加入高校的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材开发、实习实训等教学工作,促进企业需求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行面向企业真实工作场景的任务驱动培养模式;原则上,高职院校新专业的开设应有相关企业单位的直接参与,积极鼓励企业单位联合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设立行业学院、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等”。此外,在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也明确提出应“多项举措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进一步鼓励推进“引企入教”改革,加强校企双向合作交流。为了落实贯彻上述精神,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研究校企双向交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积极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链、人才链与产教链的“三链合一”校企双向交流人才培养机制,创新高职院校与企业单位之间在校企合作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 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三链”之间的关系(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三链”之间的关系这里的“三链”是指专业链、人才链与产教链。由于职业教育是服务于产业发展,以满足其对知识、技能和人才的需求,因此,企业的产业链与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存在内在的一致性。企业产业链是自上而下形成的、不断增值的、存在内在衍生性的产业系列,它可能涉及一个为主的产业和若干个相关的产业;职业教育专业链由初级到高级包括中职、高职和专硕,反映了职业教育的专业递进关系,与产业链的衍生过程存在对应性和一致性;职业教育人才链既包括从中职到高职再到专硕的人才培养系列,也包括同一层次的人才链在横向上形成与产业链相适应的培养系列职业与产业有着内在的对应性。为了有效服务产业发展,这就需要使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相对接[2]。为此,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是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三链合一”的有效举措。图1进一步展示了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三链”之间的关系,即专业链和人才链存在内在一致性和对应性,人才链和产业链存在一对一的对应链接。 (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师资队伍在“三链”之间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正处于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校企合作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实践证明,派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定期挂职,对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竞争力的提高有很大的益处,因而,是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机制。虽然教师到企业的挂职锻炼机制已日渐成熟,但仍有提升和改进空间。更重要的是,目前机制仅关注教师到企业的学习挂职,而忽略企业员工到学校的挂职锻炼,这种单向的挂职锻炼机制显然不利于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也不利于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以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定岗和企业人员到高职院校挂职锻炼的校企“双向挂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它能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与一线企业的双向交流,从而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效对接,为产教融合“三链合一”提供中间桥梁。 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三链合一”机制中校企双向交流的重要意义(一)校企双向交流对于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办学宗旨是立足区域经济,以区域行业、企业经济为依托,培养面向区域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因此,区域高职院校的师资质量和素质只有获得企业的认可,才有可能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只有深化产教融合,学校教师才有机会到企业进行挂职学习、实践,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才能切实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理解企业文化,从而促进教学与生产的结合。企业的参与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意义重大,因为产教融合深化了,企业技术人员才能到学校反向挂职,并帮助学校共同完成三个方面需求。一是基础育人需求:校企共同招生、明晰人才标准、制定课程体系、实训体系,教师挂职锻炼培养、共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就业;二是社会服务需求:学校可作为社会人才的培训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研发中心;三是价值实现需求:最终能将所培养的师资与学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图1 专业链、人才链与产教链“三链”之间的关系 下载原图 (二)校企双向交流对于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专业是职业院校办学的核心,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和各项资源配置的平台。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开发,通过企业真实环境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按照企业的要求考核学生,提高了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使培养的学生更符合行业、企业的需求,实现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高职院校通过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能将企业的新知识、文化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有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校企双向交流可以推动校企共同合作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专业课程、共编教材,切实提高产教融合水平,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三)校企双向交流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投资,也是企业生产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是地方职业教育发展最直接的获益者,开展校企合作也是企业储备人才、提升形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和管理工作中。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挂职教学,可以提高人员的理论水平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且直接参与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人员到学校挂职教学还可以解决企业发展的三个方面需求。一是基本需求:首先满足企业基本需求在于人才获取,学校输送学生作为企业新员工,实现上下游合作伙伴人才储备;二是发展需求:整合产业链资源,通过学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与学校共同合作完成生产制造;三是价值需求: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优秀管理实践输出,培养企业粉丝,同时,既为企业提供优秀的学生,也为企业提供高职院校优势智力资源,如高学历师资、合作项目申报、高新企业申报等。 三、当前产教融合“三链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双向师资交流的缺失(一)校企合作师资交流的形式单一“学校热、企业冷”是当前校企合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由于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对于企业来说,其利益在短期内不明显,因而,目前校企合作以高职院校派遣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为主的单向交流,而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师资共建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企业人员缺乏规范的教学能力,加上高职院校缺乏与企业单位有效的合作机制,也是导致高职院校难以吸引实践能力强的企业人才来学校挂职交流教学的重要原因。此外,企业兼职教师由于还需兼顾企业工作,其上课时间常常无法与学校教学计划一致等现实原因,更进一步加大了“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揭示企业职工不愿意到学校挂职的原因,根据对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度合作的知名企业物美集团华东公司、上海韵达速递有限公司、永辉超市、曼卡龙珠宝、鲜丰水果等相关企业的92人(主要包括高层、职能部门一线门店经理以及主管等中层干部)进行调研分析,得出目前企业到学校挂职锻炼有以下六个特征:第一、企业人员到高职院校挂职锻炼的动机不一,54.3%的企业人员是为了增长专业知识,14.1%是为了增加收入;第二、企业人员的人才培养意识还有待提高,73.9%的企业人员认为到高职院校挂职没什么意义;第三、65.2%的企业人员觉得能胜任挂职工作,17.4%的企业人员觉得比较吃力;第四、企业人员的挂职纪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9.8%的企业人员因为公司有事情多、忙而经常迟到;第五、有43.5%的人员是由朋友介绍到高职院校,只有21.7%的人员是由企业安排的;第六、多数高职院校未对企业挂职人员进行岗前教学培训,只有5.4%的企业人员有参加学校岗前培训。总之,当前企业人员到高职院校挂职的积极性普遍较低,主要还是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到企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的情况居多,“学校热、企业冷”问题仍相当普遍。 (二)校企合作师资交流的深度不够高职院校教师在企业挂职过程中融入程度不深。目前,教师到企业挂职一般不需要企业付出额外的薪酬,因此,企业对挂职教师的工作要求普遍低,企业不会按照企业员工的正常标准要求挂职教师[3]。调研发现,出于对挂职教师的锻炼时间短,工作能力不足或企业商业机密等原因,接近50%的企业都没有给教师安排具体的工作岗位,或者只安排从事一些琐屑临时性工作,导致挂职教师“有职无岗”。另外一方面,从挂职教师角度来说,由于学校与企业没有明确实质性的挂职任务工作量考核制度,许多教师也没有意愿充分参与到企业的具体项目中,进一步影响了教师的挂职锻炼效果。 另外,教师挂职缺乏学科交叉培养。许多教师与企业挂职都会想当然地与自己熟悉甚至非常精通的领域,殊不知挂职其实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应该进入交叉领域学习,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4]。例如,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和上海城市定位接轨,合肥工业大学建立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倡塑造学生的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等,这几所高校通过学科交叉培养,兼顾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形成了更好的科教融合、产学互动的局面,值得借鉴。学科交叉挂职培养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但它对提高教师能力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效果,学校和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到交叉领域挂职。总之,由于企业原因和教师自身原因,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挂职企业中融入度还不够深入,锻炼效果有限。 (三)校企合作师资交流的机制不健全教师挂职缺乏企业考核要求。企业由于自身原因,对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挂职的相关制度比较缺乏,不少企业甚至对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没有任何要求,并且在认知上认为仅是高职院校培养教师的一种形式,企业只需配合即可。因此,针对挂职锻炼问题,企业、学校和教师三方主体如果不能形成相对一致的观点和看法,难免会出现“教师不顺意、企业不乐意、学校不满意”的不利局面。比如,企业出于自身商业机密的原因,使得很多工作就不能交给挂职教师来进行。此外,企业总觉得挂职教师是客人,碍于情面,企业只好勉为其难地接受学校的一些教师来本单位挂职,但由于缺乏制度,企业对挂职教师毫无要求,使得挂职锻炼教师难以得到有效锻炼机会[5]。为此,企业建立相关机制或者学校帮助企业建立相关机制对挂职教师进行考核,提高教师和企业的积极性,十分必要。 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三链合一”校企双向交流机制的实施策略产教融合对企业来说,能扩大就业创业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对于学校来说,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企业到学校的交流是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合一,是基于企业人才需求构建学校专业群、明晰人才培养定位;学校到企业的交流是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合一,是基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反向支撑与促进企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将成为推动校企更加紧密合作,产教融合,促进三链合一,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培养更加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就业率的有力载体。学校和企业产教融合背景下“三链合一”校企人才双向交流的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产教融合背景下“三链合一”校企人才双向交流的架构 下载原图 (一)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积极推动校企双向交流,促进“三链”合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提出,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制度,为校企合作提供保障,搭建平台,积极鼓励企业和高职院校双向交流,实现人才、资源、技术、项目等全面共享。推进校企合作成为自觉行为,政府可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相关企业给予一定激励,落实相关税收政策。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参与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努力构建企业勇担职业教育责任的良好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6]。政府要出台细化方案和政策,鼓励、支持企业人员到高职院校挂职,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教育成本分担意识,引导企业树立长远战略与企业价值观。同时,政府也应该鼓励高职院校走出校门,与企业加强合作,引导高职院校最大程度的培养人才实现本土化服务,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出一份力[7],从而有效促进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合一”。 近年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嵊泗县、衢州市、义务市等多个政府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例如,举办衢州中职院校骨干教师班,开展课程改革合作、中高职贯通式教育合作等。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2018年与义乌市政府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项目,共建“浙江电子商务学院”,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扩大开放办学,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单位挂职锻炼考核制度,提高教师融入度,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学校需要建立考核制度,减少挂职教师在学校的教学工作量,把项目的完成作为考核的重心,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挂职工作,以更好地让教师融入企业的具体项目。高职院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切实推动和强化企业单位在高校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把挂职教师是否能有效促进项目的开展,作为衡量教师挂职业绩的重要评价标准,努力建立和完善企业挂职锻炼的日常运行机制,使教师挂职锻炼取得应有的成效。 在挂职形式上,专业教师企业挂职可分为挂职式、兼职式、轮岗式、助手式、短期培训式等形式,不同专业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形式赴相关企业挂职锻炼。例如,经济管理类教师所授课程理论性较强,案例丰富,所以经济管理类教师适合轮岗挂职式;工科类教师需要参与企业相关的应用类的各种研究项目,所以更适合“助手式”挂职锻炼;实践技能类课程教师则更适合采用“实践+培训式”挂职锻炼[8]。为此,学校需要建立不同形式的挂职锻炼考核机制,与多形式的挂职形式相适应;同时,学校应建立挂职考核机制,大力鼓励教师选择跨学科领域挂职单位锻炼学习,通过产教融合、产学互动,学科交叉来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培养出面向未来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此,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专门制定《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互聘双向挂职锻炼管理办法》等文件,鼓励教师可选择性到企业挂职锻炼。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创新了校企“双导师”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交叉培养、岗位轮替、能力递升”的职业人才培养路径。 (三)制定学生到企业实习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三链”合一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特色优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需求,确定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研结合紧密、特色鲜明的专业群进行重点建设,并制定学生到相应的产业群企业实习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促进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合一”。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依托企业推行现代学徒制,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例如,学院的电商专业与百诚集团合作开班,利用现代学徒制规范协调校、企、生三者关系。在实践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利用教学对企业项目进行改造等措施。在学院学生助力下,百诚集团等企业在2018年仅“双11”销售额就达到了18.31亿元,企业收益增长明显。学院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物美集团共同设立现代学徒制班———物美课长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招生,参与专业教学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招生即招工”。结合企业标准和学校标准,对学生进行现代学徒制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优势明显。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三级实训体系对学生的培养也收到良好效果,学生毕业时能胜任更高职级的岗位就业。此外,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还与韵达物流、中国移动、圆通速递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深入实践现代学徒式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实施专业互通、课程共选、学分互认、资源共用的运营体系;推行全真环境下的项目实战教学,实施“学生+师傅+资源+项目+导师”的混合型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促进了新商科职业人才的培养。 (四)制定企业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交流机制,激励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挂职,促进专业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制定企业人员到高职院校挂职锻炼机制,积极引导企业人员到高职院校挂职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校企共赢”,建立可持续的校企深度合作制度,通过引企入校,使企业单位的新技术新产品充分融入到学校的课程教学与实践创新中,让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的日常专业建设和课程规划。具体地,学校可实行“一对一”的导师制,给予企业人员关怀的同时,使企业挂职锻炼人员尽快熟知并逐步认同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文化,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了解学校对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要求,熟练掌握教学流程和教学规范,积极参与学校的员工培训。参加挂职交流的企业人员,每周需要写挂职记录,记录考勤表,挂职锻炼计划与总结。挂职锻炼机制包括企业人员到高职院校挂职锻炼管理办法、流程图、挂职期满考核材料清单、挂职锻炼申请表、挂职锻炼期满考核鉴定表、考勤表、周志记录本。 经过几年建设,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流通专业群已初步建成以“物美学院”、“韵达学院”为平台,依托专兼职师资融合一体的师资团队作为教学项目组形式,使企业师资进课堂、校内教师进企业逐步成为一种常态。特别是近年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专业群校企融合的师资团队的构建。专业群内部的青年教师全部赴物美、永辉或韵达公司挂职锻炼半年以上,韵达、储仓快杰、百诚物流、物美集团华东公司等企业共几十名业务骨干被聘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讲授任务或企业导师,与校方一起为培养适应新经济时代流通人才献计献策、共教共导。在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具体制定《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企业人员到高职院校挂职锻炼机制》,为建设高职院校高素质双师队伍添砖加瓦,从而促进专业链和产业链的融合,提升学生专业竞争力。 五、结语校企“三链合一”双向交流是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通过校企合作,让一线教师进驻企业,让教师了解企业单位的文化精神、最新的生产活动组织,企业单位的实际岗位技能要求以及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向,有利于教师改善专业技术教学,有助于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实践智慧”型高质量的双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依托,是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重要平台,是推动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效对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深入研究与实践的重要保障。总之,职业学校在推进校企“三链合一”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抓本校教师专业技能的同时,需要切实制定企业人员到高职院校挂职锻炼的相关保障制度,以建设高素质的企业教师队伍,切实提升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水平。 |
|
来自: 新用户69097776 > 《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