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2020-05-28 | 阅:  转:  |  分享 
  
www.ks5u.com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及各国的应对措施;

2.认识20世纪科学理论的新发展;

3.掌握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重点:1.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

2.科技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难点:1.宏观调控

2.“福利国家”制度

3.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运动

探学新知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

(1)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3)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3、主要措施

(1)加大政府在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2)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

评价: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调整: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6、国际举措: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条件

直接背景:20世纪的重大突破,如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引向了领域;

理论支持:系统论、、控制论的问世;

两次世界大战也促进了科技发展。

兴起:20世纪40年代中期。

主要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技术的突破。

4、意义: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背景: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的提高,

2、新变化

(1)农业和工业就业的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的人口比重增加。

(2)所谓“”的人数增加。

①定义:指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的人。

②发展: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25%—30%。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1)概念: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评价

①积极:“福利国家”的建立,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方面有一定积极作用。

②消极:但是,这些社会福利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3)调整

①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②措施: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社会运动

原因: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

美国运动

①背景:美国虽早在内战时就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制度,用文化测验的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

②目的: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

③成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妇女运动

①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也长期存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

③目的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4)学生运动:在此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还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美国战争的运动。

5、评价: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变化,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



















随堂训练

1、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其理论依据是(??)

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C.凯恩斯主义????????????????D.货币学派理论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关贸总协定④联合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与二战后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直接相关的是()

①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②经济的恢复与快速发展

③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④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美国学者德鲁克在《下一个社会的管理》中写道:“电子商务像170年前的铁路一样,创造了新的热潮……在电子商务创造的心智地理中,距离已经消失,只有一个经济体,一个市场。”这说明互联网应用()

A.改变了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B.加速了现代化交通的发展

C.加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5、下表为1987年英、法、日三国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出现表格中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英国 法国 日本 第一产业 2% 2% 3% 第二产业 38% 36% 40% 第三产业 60% 62% 57% A.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工业化战略的产物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推行的结果C.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D.国民物质文化生活高度发展的结果

6、1965-1991年,法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39%提高到68%,实现了经济重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又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促使法国产业结构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B.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

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D.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

7、“……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该言论适用于评价(???)

A.罗斯福新政??????????????????B.“斯大林模式”C.西方“福利国家”制度?????????????D.“新经济”

8、下图是美国发行的纪念某一事件的银币,这一事件是哪一社会运动的产物()



A.黑人民权运动 B.妇女运动 C.学生运动 D.反越战运动















答案

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20世纪50到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理论是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故选C项。



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发展,选项①②③分别从金融、贸易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行规范。



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二战后的科学技术是指第三次科技革命,依据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理论因素有电子计算机等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二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并快速发展为科技革命爆发奠定经济基础;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明的新式武器等也促进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各国教育事业的重视也是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因素,①②③④符合题意,C正确。



4答案及解析: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材料中的“电子商务”属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而“距离已经消失”“一个市场”说明电子商务密切了世界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一个市场化的形成,即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管理方式的改变、交通的发展和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改变,故A、B、D三项均排除。①②③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此题属表格类材料解析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提取表格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英、法、日三国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最少,第二产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只占三分一强,所以不能说明A、B、D,占国民经济60%比重左右的是第三产业。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一、二产业比重之和,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故正确的答案为C



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法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39%提高到68%,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重心向第三产业的转移,故选C。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刺激生产,但不属于主要原因,A错误;国际分工格局虽然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但这属于外因,不属于主要原因,B错误;国家经济政策也推动了产业结构变化,但与科技生产力相比,仍然不属于主要原因,D错误。



7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谋得许多福祉”“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故C选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8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注意银币的时间“1964”,1964年美国颁布《1964年民权法》,这是20世纪中期以黑人为主要力量的民权运动的产物,故选A。















-1-













献花(0)
+1
(本文系牛老师推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