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和艺术可以成为日常,儿童节一起读书吧?享受家庭阅读时光

 昵称1SuYdtHT 2020-05-28

文学、艺术和生活,在你的日常是否随处可以发现吗?

如果是,恭喜你。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一段不需要复制的书情,无需太多理由,将阅读的空间品质塑造成普普通通的生活样式,那么一家人也会非常融洽。

1、为何不愿意读书?

我们经常有这样一种感能帮你化解这一难题时间,太没时间了,我怎么会有时间去读书呢?

曾经将书籍当作是艰深晦涩文学来看待,因此捧起书籍都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勇气。

但是,我们也会发现无论抖音等短视频多么丰富,无论爱奇艺等影视剧多么吸引眼目,总归还有一块空缺的位置,好像需要做点什么,不要再继续无聊地生活。

艺术和音乐可以带来直觉感受,比如像贝多芬、莫扎特这样的音乐家,留下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绝音。

我们似乎忽略了书籍可以带给我们更加广阔的人文学科视角,于是毫无理由的,我们即使再有时间和空间,也会努力拒绝文学意象的介入,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是因为我们不太容易坐下来,静静享受一段孤独的阅读之旅吧。

所以阅读在当前,也并不受大众欢迎。只是当我们一而再去强调阅读的内涵和广度,兴许会在短时间内让不少曾经爱读书的人回头。

2、阅读,是人生的踏脚石

在我们的阅读中,网络文学越来越常见。

许多人觉得拿着手机比较轻松,像去年由《庆余年》等多部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也火爆了很久,同样也带动了纸质版小说。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0年3月):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55亿,较2018年底增长2337万,占网民整体整体的50.4%。”

综上,我们喜欢利用琐碎的时间深入了解更多资讯,无论是娱乐的,还是深奥的专业知识等,这些都不再是个人纯碎的消遣方式。

在书市,我们看到畅销和快销的都是生活指导类型的书籍,而用广阔写作笔法的大部头书籍鲜有人问津,然而,这也说明,我们的精力和专注力是有限的。

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作家的用心良苦,大家都在努力召回文字,目的是抓住人生中最真实的东西。

我始终觉得,阅读的人是朴素的,那种超越之境是因为深厚传统的中国文学带出来的体验。

从文化着眼,我们对于阅读的信心也可以垫高我们的视角。

3、过一个乐阅读的六一儿童节

那么,阅读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众所周知,0到6岁是培育孩子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特殊时期家长尽量还是不要缺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身作则很重要,停下刷手机,养成读纸质书的习惯很重要,建立家庭纸质书读起来的仪式感。

第一步,很困难,但是多年以后,孩子们一定会感恩当年的家庭阅读时光。

过几天马上又是一年一度六一儿童节,你准备给孩子买吃的,还是书籍呢?

本着为提高孩子创造力、想象力和学习的效率,让书籍开启他们的智慧人生吧。

放下电子产品,静心阅读,选一本好书,引起心灵共鸣,体验阅读快乐。这样一家又一家接力,会不会让今年的人均阅读量突破7.5本呢?

多读书,读好书,给心一次洗涤。

让我们在书籍的海洋中,欢笑地活着。

(注: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