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 识 : 石涛自幼好学,博览群书。青年时代漫游南北,广览奇胜。身处佛门,又心向红尘,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石涛内心充满矛盾。因此,他是在清高自许与不甘岑寂之间矛盾地生存着,用他的智慧,巧妙地把这种矛盾转换到他的画作之中。故其作纵横排闼、闪转腾挪,充满了动感与张力。 石涛诗文书画皆擅,尤其是他的山水画,突破前人,达到了新的境界。其山水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糅合自然之理,更进一步完善了其表现手法。作品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用墨浓淡枯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郁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构图新奇,或全景宏阔,或局部特写,天马行空,变幻无穷。石涛的性格决定了自己苍郁恣肆、新颖奇异、生机盎然的独特画风。“搜尽奇峰打草稿”,面对清初画坛的一片摹古沉寂,石涛强调“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心者,识也,即我之识见也。他主张山水要有意境,意境是山水的精神,是自我的认识,是自由思想的觉醒。石涛善于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水的“我相”。正如他后期的作品,极具“变”态,充分反映了这位桀骜不驯的画家无限的创造性。 款 识 : 石涛作品中的题跋,一如他的笔墨,纵恣天成,信手拈来,极富哲理,皆成妙句。大量的诗文画论都在看似不经意间题写于自己的作品之上。画与文,互为印证,妙趣横生。或许,石涛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一个天才艺术家玩世不恭的独特个性,发于诗文,故多奇语。石涛内心的热烈,链接人情,关照现实,滋润其诗文和笔墨的美感。他行走在繁华和落寞相杂的人世间,在看似不拘一格、左右逢源的快意里,反叛着他的反叛,体悟冷暖,反思生命。艺术史上的石涛,历来物议纷纭。他是旧王孙,明清鼎革,遁入空门,本该青灯古佛,证悟人生。可是他又是迎驾,又是献画,颂扬新朝。他时时穿梭于权门富家,诗文酬酢之外,还放下身段,帮他们叠石造园。似他这样一个复杂的个体,寄身天地间,啸傲长林下,随性而发的诗书画,是他彻悟之后的空无一物,故能不囿于古,不羁于心。邵松年说他“一生郁勃之气,无所发泄,一一寄于诗画,故有时如豁然长啸,有时若戚然长鸣,无不以笔墨之中寓之”。他的入世和出世,他的山河泪,他的功利心,应该都可以从诗文中一窥因果究竟。 款 识: 八 大 山 人 写 兰 , 清 湘 涤 子 补 竹 , 两 家 笔 墨 源 流 向 自 独 行 整 肃 。 大 涤 子 补 墨 并 识 。 石涛的书法也有很多不同面目,其小行楷用笔瘦秀,奇趣横生;其行隶书,行书融合隶书味道,用笔古拙娟秀,点画虚实相生,脱尽前人窠臼。诗情之外,字里行间,可说刚正婉媚互为表里,气势磅礴间显苍茫孤寂,凝重清空中见散放淡然。“诸方乞食苦瓜僧,戒行全无趋小乘。五十孤行成独往,一身禅病冷于冰。”无奈的石涛,入世出世,起起落落,证悟人间,鬻画为生,直至老死。或许,他的跌宕人生,他的纷披笔墨,他的灵光一闪,都在那些飘渺美妙的跋语里,如沐春风,时诵时新。 款 识: (本文作者:金心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