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目瞪口呆

 sy0406 2020-05-29

【拼音】: mù dèng kǒu dāi

【释义】: 目瞪:睁大眼睛直视;口獃: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卷下.夏侯祯黩女灵皇甫枚为祷乃免》。


【成语故事】

  「目瞪口呆」原作「目瞪口噤」,语见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卷下.夏侯祯黩女灵皇甫枚为祷乃免》。《三水小牍》的内容主要讲述唐朝民间神异故事,其中一则说道:在汝州鲁山县西的小山里有座「女灵观」,供奉着一个女子,她的容貌妖娇艳丽,但神色间流露着伤感怨怼。有一天,夏侯祯到庙里参观,被这尊神像吸引,迟迟不肯离去,他取酒祝祷说:「我夏侯祯年轻并且尚未娶亲,今日见着您的丰姿,十分仰慕,我愿意留在庙里,作为扫除的仆役以侍奉您,希望您能够成全。」当天晚上夏侯祯回去后,变得神智迷糊,无法入睡,像是被阴灵入侵。他的友人皇甫枚赶来探望,看到他瞪着双眼,嘴巴紧闭不能出声,一付呆滞的模样。皇甫枚猜想应是在「女灵观」中,他所说的话得罪了女神,于是赶紧代他向女神告解道歉,夏侯祯才恢复正常。在此文中,「目瞪口噤」是形容夏侯祯被阴灵入侵,瞪着眼睛,嘴巴紧闭的失神模样。后来「目瞪口呆」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受惊或受窘以致神情痴呆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