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小妙招,让你不再害怕晕车

 泰茗医讲堂 2020-05-29

暑日炎天光,不如郊游去。

许多朋友趁着暑假,携家带口的外出避暑郊游,可大多在选择交通工具时犯了难,为啥?开车自驾游的话又难免会有晕车的情况,骑行出游又不耐烈日烘晒,那么,真没更好的办法了吗?

今天的文章就将简述晕车一症在中医中的认识与治法!

正确认识晕车

所谓的晕车,就是乘坐车辆过程中出现头晕、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冷汗直流的情况。现代医学将晕车归结为内耳迷路调节功能的失衡,而在中医的认知中,晕车可归为眩晕,出现晕车则是因为其人脾虚兼有痰湿

熟读中医书文的人定然深晓眩晕一症的两条病机“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水来土掩,脾为制水之脏,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的脾虚使其健运失职(水液代谢功能失常),人体内的津液稽留不去,由此便形成了痰湿。

虚与痰并作,加之行车过程中的颠簸、摇晃、空气不流通,使得脾升清、胃降浊的功能崩坏,造成清阳不升、头窍失养,痰湿阻胃、邪浊不下的境况,人体自然会出现晕车的种种不良症状。

中药防治晕车

据上文,我们已然清楚晕车的根本在于脾虚、痰湿,那么我们中药治疗就基于这两点入手。

篇幅有限,仅列举以下部分症型、症状。须提醒,用药一事,非同小可,望大家严谨看待。

(一) 晕车时口中涎液泛滥,饮水则胃胀难忍,平素有肢体困重、大便溏烂情况且舌苔白腻的可服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化湿(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6g,炙甘草6g)。

(二) 若晕车时呃逆、呕吐严重剧烈的,平素亦伴有反酸等情况的,可服用小半夏汤,降逆和胃(半夏20g,生姜10g)。

(三) 其人体虚,胃脘畏寒喜暖,舌质淡,兼面容苍白、萎黄,气短懒言的体虚者晕车,可长期服用归脾丸(中成药)以补其中土。

(四) 平素有口苦症状,兼有偏头痛、胁胀满、脉弦滑者晕车,可选用吴茱萸汤,暖肝胃之寒,降上逆之浊(吴茱萸 9g,生姜18g,人参9g,大枣十二枚)。

上文列举的方剂仅供参考!实际运用须过问药房医生!

紧急应对晕车

事有紧急,人生在世,自然无法事事周全,那么我们无力做长久的准备,需要立刻防备晕车该怎么做呢?

除了配备常用的晕车贴、晕车药(副作用大,不宜常用)之外,在乘车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且也不可过多进食,釜底抽薪,以减轻头窍、胃腑面对车上颠簸的压力。

出行路上可备用一瓶风油精,既是防范蚊虫叮咬,其醒脑通窍的作用也可以很好的应对晕车时头晕、胸闷、心慌、恶心的情况,推荐涂抹风池穴、太阳穴(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神阙穴(肚脐正中)。

《药鉴》:“(生姜)温经散表邪之风,益气止翻胃之疾”。生姜特有的醒神、开痰、降逆的功效正好切合了晕车一症的所有症状,在行车途中,口中含下一片生姜,或时常放近鼻孔问其香味,欲吐感顿减。

笔者在跟师学习时也曾目睹老师接治一位刚从车上下来却突发眩晕、恶心呕吐的患者,时值盛夏,其又有高血压病史,车中空调温度与室外温度的高额反差与长途驾驶的疲乏,使得其突发晕车。当时只见老师一枚银针点刺其人百会、率谷,一片生姜塞入其口,三分钟不到患者便慢慢恢复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