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社科项目申请的感受

 聪明小帅哥 2020-05-29

昨天,忙完所在省哲社研究基地项目申报工作,与朋友聊起今年申报国家社科的情况,有些感触。整理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也算是一种回馈。因为我是基金申报的受益者,包括国家社科项目。在教育学单列项目立项率整体(8.35%,2015年数据,下同)低于大社科(13.5%)的情况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扶持青年学者,青年项目的立项率(19.4%)是高于大社科(14.5%)的。

一、形式方面

1、申报活页务必写项目名称。

之前学校反复强调这个问题时我觉得小题大做了,但接手此项工作后,每年评审都会遇到活页未填写项目名称的情况。比如今年约有11%的申报书活页未填写。若严格执行规定,这种申报书在形式审查的初评环节即可直接取消评审资格,考虑到量并不大,不想因形式问题使得有质量的申报书落选,每次我都帮忙解决。

对于活页的匿名问题,也有模糊地带。比如申请表格中已经明确说明不透露申报者个人信息,所以遇到个别申请者把论证中的一些相关信息也隐去。如某项目为隆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活页也隐去地名。我个人觉得这种事不需要的。

2、申报书字号及行间距问题。

无论是网络评审还是会议评审,过小过密的文字,都会影响阅读体验。因而,建议采用小四号字体、20磅行距进行编辑(国社科表格中是小五号字体)。为此,我现在指导研究生,第一学期就开始要求并反复核查这一要求,形成习惯,无论是提交作业还是论文投稿都会对读者更友好。

各级项目申报书均限制了论证字数和版面,因而,有些人为了符合规定版面,通过缩小字体、压缩行间距,甚至调整页边距的方式来处理。这样打印出来效果很差,严重影响阅读效果。

与之类似的细节是,建议打印申报书时,给打印店说用好一点的纸张(如80克A4纸;160克A3纸)打印。比如我们学校做的最好的打印店,只要你给他说是打印项目申报书,都会默认帮你用160克A3纸打印。我接手中心项目管理工作感受很明显,全国各地打印店太多了,部分打印店为了控制成本,用的是很低劣的纸张,严重影响视觉感受。

某次项目申报培训会专家提及,会议评审时,所有申报书会分组捆绑后转移到相应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改组的最上及最下两份申报书会受到绳子勒损。若纸张不佳,极易破损。决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情绪会极大影响我们的决策,或者说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基本属于情绪决策,因而,破皱的申报书、过小过密的字体行间距等引发不良阅读体验的形式问题都会影响决策者的决策。

二、内容方面

1、是否必须按照指南来申报。

经常接到电话咨询是否必须按照指南来申报,我的回答都是:选题符合中心发展方向,参考即可。我的理解是,项目指南是为申报设定方向,提供参考,而非要求必须按照指南选题申报。如是,则会像重大、重点项目申报公告即明确指出不得改动拟定题目、“自选课题不予受理”等,而且申报通知一般也都指出申请人可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研究基础选择申报。据统计,以国家社科项目为例,如果根据指南拟定题目申报,平均每个选题有50项左右申请,而全国平均立项率是1/6,所以非但没有优势,反而将难度增加八倍。

对此,我的建议是基于自己的研究基础来结合指南选题或热点。最好的情况是前期的学术积累足以支持后期研究,类似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可以实现项目研究。

2、项目的研究基础。

前期研究基础是在申报书中列明的项目评审标准之一。所以,我在一九年年度吐槽总结我表达过对项目申请的立场:“在我看来,学术发展有个大体规划,根据大的问题意识,每个阶段的具体研究申请相应级别的项目。也就是本身就要做某些研究,顺带申请项目支持。通常而言,申请我们中心项目的多为地方院校老师,他们通常难以获批高级别项目,对此,他们会抱怨国家项目难度大。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且不说不论项目申请还是实质研究,都需要历练;没有小项目的积累和前期成果,何来国家项目?”

即便是我们研究中心,在评审时也需要看前期研究成果,即是否曾有与选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我的建议是,根据自己的研究规划,把眼前要做规划中的一部分抽出来申请类似于我们中心这个级别的项目,以作为申请更高级版项目的前期研究基础。

三、对于青椒特别是在读研究生的建议

很多青椒和在读研究生都会说自己缺乏前期基础,难以获得高级版项目,但不少人在咨询得知中心项目为教育厅厅级项目且仅五千经费支持时,便不愿意申请。

我2015年接手中心项目管理工作,自16年起增设研究生专项。当时向领导沟通时就明确表达了我提议的初衷:首先是需要支持、鼓励更多的年青人从事于中心发展方向相关的议题,特别是多元文化、民族教育。年轻人在求学时,缺乏经费、项目支持。中心的经费本来不多,但五千经费对于学生而言,还是能解决些问题的,而且学生时代能获得纵向的厅级项目,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项成绩。其次,中心项目此前囿于省内,申请者多为与我们同层次或更低层次高校教师,不少是为了职称而申请,缺乏对研究本身的兴趣,最终结项率不高,也影响中心工作。五年来,中心共资助了三十三位研究生,遗憾的是博士生申请并不积极。所以,这几年仅资助了八位博士生。

基于上述理由,希望更多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申请类似于中心的项目,在增加研究基础的同时,也积累申请项目的经验。在申请更高级别项目的时候,评审专家看重的是你是否有相关前期成果,而并不看重级别或经费(很多申报书并不要求标注经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前期成果都是自选定研究这条道路后一点一滴积累的。试想,刚博士毕业就申请国家项目,何以填写研究基础,尤其是“主持的相关重要研究课题”。对于青椒,省内的市厅级项目也可以多尝试,关键就是前述“根据大的问题意识,每个阶段的具体研究申请相应级别的项目”。

最后, 我想说的是,不要以是否获批项目作为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指标。申请项目与个人学术水平有关系,但并非线性因果关系。我见过很多学术水平一般但国家项目不少的人;也见过一些学术水平不错,但始终无法攻克国家项目一关。项目申请除与研究领域有关外(不同学科、领域的立项率差异很大,可参考国家社科基金年度报告),政策的偶然性因素也非常关键。比如,2013年起,申报规定将青年项目申报年龄改为35岁以下,当年青年项目申报数量减少351项,减幅38%,立项率提升7.44%,立项率翻倍。2016年,由于教育学单列项目申报时间从往年的夏天改为春季,并规定“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因而,16年申报数量减少30%,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率均同比翻倍。

另,说个好玩的。上周给某申报人电话要电子版申报书,多次电话给接听。第三次接通后便问“你是不是淘宝改评价的?。。。”现在电话诈骗甚多,但如果你有投稿或者申请项目等重要事情,建议陌生电话不要拒接,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