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江记忆:捉甲鱼

 吴越尽说 2020-05-30

吴江记忆:捉甲鱼

作者:陈鹤皋 




甲鱼


吴江横扇的东太湖,白洋湖畔的同里,盛产青鱼、草鱼(鰃鱼)、花鲢、白鲢四大家鱼,近销苏州,远销上海,一度曾销欧美诸国。人们却很少说起内塘里还产十分名贵的野生甲鱼,只是产量十分有限。



甲鱼的功效


红烧甲鱼、清蒸甲鱼、甲鱼煲汤、爆炒甲鱼

自世上癌症频发,谈癌色变,苦于无方时,大家才牵记起野生甲鱼来,据云甲鱼生长缓慢,滋阴抗癌,营养独特,食用上口,胶粘口舌,鲜美味糯,入口即化,实在是水产中的上品。喜食者或觅购者,专选择这种稀有的难觅的野生甲鱼,因它更可口,更营养,更抗癌。有关人员为找这种野生甲鱼,不惜代价争购之。




抓甲鱼


于是,在这鱼池周遭的村落里,产生了为数不多的擅长捉甲鱼的专业人员。

我遇见过该类专业人员。粗看起来与普通渔民并无二致。他们工作时手执直径2-3厘米粗、两米多长的一根竹杆,腰间系着准备装上甲鱼的凸字形的小箩头,然而,不同的是在他们身上有着非凡的本领。他们不仅能泳善潜,游水飞快。其宗旨为的是,争抢逮捉甲鱼的先机。潜得深,在水中待得时间长,是为了能与甲鱼在水下较劲,于是潜上二、三分钟是常事。你欲逮住它,就得胜过它的水下本领,能在水下寻找其踪迹。又因它很凶险,会咬人,你在水下必须首先钳制它的头,最终才谈得上擒到它,徒手抓它上岸,送归带在身边的那个箩头。如无其特种本领,真可谓为背上拉胡琴——休成。

一天,我怀着好奇心,约了两位吴江捉甲鱼的能手,一起去鱼塘群看个究竟。




鱼塘里浮出水面的甲鱼


那里,鱼塘成片,鱼岸上树林茂密,整个池群足有万亩之余。那可是个特殊的地方,那里整池群是清一色的男人,是女人的禁区。鱼池畔的捉甲鱼者,从夏到秋,布带上系着倒挂的裤子,宛如途中人的模样,不同的是仅遮盖其前身的隐私部位,其余全裸。为何这样装束,为的是要及时瞄准池中瞬息即逝的目标——若水面起水泡,捕捉者即扯下裤子跳入池塘,抢占其先机,捉到甲鱼。我们走进鱼塘群,捕捉者分头奔赴各自的目标,站在各自的鱼岸上,专视水池面的微妙变化。



忽然,捕捉者拿取手中的那根竹杆,在水面上击水,直击几十下后,即停击,专注水面动静,看池中有没有水泡冒出。当地人称之为麻星(即池中鱼或爬行动物等贴近水底污泥爬游时泛起的小气泡叫麻星,下同)。懂行者看到其麻星,肉眼即能判别是鲤鱼还是甲鱼爬行时泛起的......

捕捉者,见到水池中的目标(指某种麻星)在向一端移动时,就乐不可支,因为这就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渴求获得的“猎物”。看到特定的麻星,他就很快扯裤、跳水,迅速向“麻星”移动的方向游去。

紧接着,又以竹杆击水面,击了十几下后,正在移动的麻星忽然没了......

捕捉者不慌不忙地将竹杆插在终止麻星旁的泥里,很快倒吸一口长长的气,一个潜泳,钻入水底,直至池泥表层。时间在一秒秒地过去,岸上人在焦急观望、等待,水面上没什么动静。再等,水面仍平安无事。




成功抓获一只甲鱼


这下可把我们等急了,直跺脚,甚至还怕他在水下会发生什么危险......几分钟过去了,可我们觉得像等了几刻钟一样。终于,他才冒起头,长长地吐气的同时,在口中吐出了一股水。他举起右手,露出水面,手里抓着足有2斤多重的战利品——甲鱼,捕捉者的脸上挂着疲惫而欣慰的笑。他勉强地爬上了岸,又披上那条倒挂的裤子。

我十分兴奋而急切地讨教他的技能和奥秘,他略作喘息后,终于讲述其老到的经验:捕捉者须懂得水池中起的麻星的类别,是鱼在水底游而发出的麻星,是爬行动物在泥上爬后引发的,还是甲鱼在水底下游移动时发出的。水池中起的麻星形状亦很值得研析,是单行的,还是双行的。如是双行的,还要看行距有多大,这里均有文章。如是单行的,往往是鲤鱼耕泥泛起的或青鱼、黑鱼钻泥而发出的,如是双行的,还要看其行距有多大。一般行距在十几公分的,则才可能是由甲鱼而为之,这才是我们需要寻找的目标!

至于我第一次在水上抽竹杆击打水面,是为了惊吓甲鱼,让其在池水底的泥上爬,使污泥发出麻星,在其逃遁中暴露目标。

跳下池水第二次抽竹杆击水,是为了让甲鱼躲藏在污泥中,让它钻污泥,作安乐窝,这时发出的麻星,当地人叫“煞污”(即甲鱼惊吓后,躲入污泥层叫煞污),暴露其藏身之处,泥中的甲鱼自认为安全了,不爬动了,于是麻星也就没有了。我在其旁插上竹杆,此地就定为我潜水至此的地方,这是捕捉它锁定的唯一目标。





麻星移动时,还可判定其游移的方向,它的头在何处,脚又在何方,一目了然。然后,我在麻星停熄处用右手指押住其前后爪间的腰部,使劲不放松,在这儿下手,它无法回头咬到我的手指,这样,它就束爪就擒了。

当然,对于门槛欠精者来说,被其咬破手指,咬伤手背的是家常便饭。

“初学时,我也被咬过,真痛!”他说。

至于在水下欲待这么久时间,那技能也是逐步练就的。有时,在水下待得实在久了,我们只能换气(即吐出部分废气,换吸一点池中之水)。因为那时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一定要捕捉到它。

捕捉者最后还告诉我们:过去我们捉到了甲鱼,从来舍不得自己吃的。那时捉到后,就拿到街上去卖,卖到的钱再去籴米,在那时的市场上一只中等的甲鱼,只能买3到4升米(一升为1.5市斤)。

捉甲鱼者凭自己的一技之长,混在江河湖滨鱼池周遭,有时也有收获无果,值得怜悯的。



作者简介

陈鹤皋,1938年7月生于苏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先后当过中小学教师、片中校长。八十年代后,在《光明日报》社属下的《金三角》报、《信息内参》和《青年报》《东南行情》报任记者、编辑、采访部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等城市发展研究会理事。曾在中央及地方等三十余家报刊、杂志发表数百篇文章、数十万字的新闻、通讯、述评等,有的文章曾引起中央及上海、江苏等负责同志和重视,得到他们的批转,作品数次获奖。结集《华东天地——新闻通讯集》。退休后,编纂多部地方志书,撰稿250万字以上,受到上海市政府的表彰和苏州市有关部门的赞扬。

2020-05-29《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