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胄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黄胄先生是新中国绘画史上重要开拓者。他以全新的精神、意境和手法开辟了中国水墨画的新时代。 点击加载图片 欣赏黄胄的每一幅作品,你会感觉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朴实无华。黄胄画“驴”自不必说,而他笔下的“鸡”也同样精彩。 点击加载图片 黄胄说过:“我的绘画,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是源泉、是根。任何艺术家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靠天才,努力不能在房子里努力, 离开生活就没有激情, 画也慢慢变颜色。”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黄胄说:“我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主要靠师承,但更主要的是靠来自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二,王雪涛 点击加载图片 王雪涛(1903--1982)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师,他的花鸟虫鱼,刻画细致入微,鲜活多姿,生动可爱,情趣盎然,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 点击加载图片 王雪涛还善用灵巧多变的笔墨,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了韵律。 点击加载图片 三,陈大羽 点击加载图片 陈大羽(1912-2001)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大师,书法家、篆刻家。以大写意花鸟而著称,尤擅画雄鸡, 点击加载图片 陈大羽的作品气势宏伟,笔力雄健,浑厚酣畅。他对大写意花鸟最大的贡献,是一改传统写意文人画温文儒雅的气质,而代之以豪放的个性风格和雄强的时代特征。 点击加载图片 他在吴、齐画风基础上,强化了笔墨的表现力,尤其善于运用浓墨浓彩,形成墨彩相撞相融的强烈效果,开合充满视觉张力。 点击加载图片 进入晚年,他的笔墨语言愈趋雄浑老辣,达到极为自由和纯粹的境界。他深知大写意花鸟需要诗、书、画、印全面修养的支撑,其书法长期攻研碑体铭文,并参合了怀素、王铎以及吴、齐等名家书风,在篆体和行草上既见传统,又见性格,书风豪迈沉雄,气势纵横驰骋,结体巧拙相济,笔线遒劲有力,书画金石相得益彰,合为整体精神。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四,徐悲鸿 点击加载图片 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点击加载图片 徐悲鸿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点击加载图片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点击加载图片 徐悲鸿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对其它动物题材也有涉及,鸡就是其经常绘画的对象。 点击加载图片 五,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的画作有着浓厚的淳朴气息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 点击加载图片 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是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点击加载图片 六,李苦禅 点击加载图片 李苦禅(1899- 1983)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有特色,又豪放,气势磅礴,形象鲜明的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李苦禅用自己的审美观点和表现手法,创造出许多艺术形象。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七,张书旂 点击加载图片 张书旂(1900—1957)原名世忠,字书旂,号南京晓庄、七炉居,浙江浦江礼张村人。其花鸟,取法于任伯年,作花鸟喜用白粉调和色墨,画面典雅明丽,颇具现代感。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八,刘奎龄 点击加载图片 刘奎龄(1885─1967)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开派巨匠,动物画一代宗师,被誉为“全能画家”,能工善写,擅长动物、植物、人物画及山水画,他描摹的动物种类之多,范围之广至今无人可追。 点击加载图片 他善于“势”的营造,绘画作品“虚处不嫌窗框松,实处勿感板结紧”,其画风华滋清润,厚劲灵动,意境深邃。 点击加载图片 九,萧朗 点击加载图片 萧朗(1917—2010)自三十年代末拜著名画家王雪涛为师,随王雪涛研习书画达十余年,同时得到齐白石、王梦白、陈半丁等人的教益。 点击加载图片 萧朗的花鸟画多属于小写意画法,艺术语言洗练自然,形象简括生动,风格秀润清雅,色泽丰富多变,淡而不薄,洁净明艳,将静穆的观照与活跃的生命统摄到优美的艺术作品之中。 点击加载图片 十,江寒汀 点击加载图片 江寒汀(1903—1963)海上著名花鸟画家、艺术教育家,与唐云、张大壮、陆抑非并称“海上四大花旦”。江寒汀擅长花鸟画,尤以描绘各类禽鸟著称于世。 点击加载图片 他的绘画内师传统,外师造化,广泛地从传统中吸取养料。尤对任伯年、虚谷画艺潜心揣摩,系统研究,以至他临摹任伯年、虚谷的作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画坛上有“江虚谷”的美誉。 点击加载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