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次读《红楼梦》,对贾政先生的家教有了一点新的认识,鄙人不妨撇开红学研究,冒昧望文生义,胡思乱议一通,权为笑料而已。 宝玉天性聪慧,小小年纪,就能诗善赋,表现出了一个天才少年的不同凡响之处。然而,我们的贾政先生却把他的读书兴趣和想出人头地的表现欲扼杀在萌芽状态了,使他失去了读书向上的原动力,这为后来他挨打与出家的命运埋下了必然的伏笔。 贾政先生家教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致命错误: 一、 只顾自己假意谦逊,却以牺牲孩子自信心为代价。 《红楼梦》第17回,大观园落成,“贾政近因闻得熟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 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 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 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这是宝玉才华初露之时,如果作为父亲的贾政先生能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你们谬奖他了。不过宝玉你说得倒也不无道理,为父下面就当着众人考考你的才学,好不好?”很明显,宝玉对学习兴趣可能就在这表扬与激励声中得到了激发,真正地热爱上了读书做学问,后来成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未可知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表现欲,但遗憾的是我们许多家长就像贾大人一样,尤其是当着客人的面,为了自己的假意谦逊,孩子行也说不行,把孩子那智慧的灵感淹没在无味的虚假逢迎上。结果,表面上是显得大人很谦逊,而实际上却是以牺牲孩子的自信心为代价的。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们并不知道这是家长的谦逊之词,就很自然地认为:与其我行也不行,不如你说我不行我就不行罢了。 二、 不正视孩子的感受,妄下结论否定孩子的才情。 在贾大人一行来到“沁芳”时,听说父亲命他也拟一个来时,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正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先是拈髯点头不语,当听到宝玉作出“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的佳对时,也只是听了点头微笑而已。 在这里,我们很清楚地可以看出,贾先生在内心里是肯定儿子才气的,但他就是太吝啬一句夸奖之词。好像他若是夸奖了儿子,就会让儿子骄傲自大,不思进取了似的。 妄下结论,无异于给孩子学习和人生人为设障。对宝玉不是说“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就是个轻薄人。”就是说“无知的蠢物!何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哪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许多家长就在这样对孩子的训斥当中,在不知不觉之中把孩子的学习兴趣训得一无所有了。 三、 孩子才情涌动,却冷水浇头,讥讽训斥。 宝玉很想抓住这难得表现机会,才情大展。他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这时贾先生如果是一边给儿子的‘高论’给予积极肯定,一边耐心教导儿子要虚心学习他人之长,不可骄傲自大,那对宝玉来说就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了。然而,贾先生却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你看看,这一通无情鞭苔,让我们任何人听了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刚刚入学的稚男蒙童呢!本来是孩子正在兴头上,才思泉涌之时,却不明不白地受到了刺骨的冷水浇头,心灵的伤害之深,是可想而知的了。诸如此类的无情讥讽,还有很多:“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更不好”,“谁问你来”,“怎么你应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人请教你不成”,“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不足为奇”,“你这畜生,也竟有不能之时了。也罢,限你一日,明日若再不能,我定不饶。这是要紧的一处,更要好生作来”,“胡说,偏不用‘沁芳’二字”等等,不一而足。 四、 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打压遏制,逼其走向反面。 《红楼梦》第17回在讲到贾政一行来到“茆堂”,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大骂其是“无知的蠢物”不说,见他引经据典,把“天然”二字解得淋漓尽致,不但没有一点赞扬之声,反而未及说完,就“气的喝命:‘叉出去!’” 贾老先生只以自己为圣人,高居云天圣地,对儿子初露的才华,不是精心地呵护,而是无情地打压遏制。在学习上是这样,在做人上更是如此。第33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贾政在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听信一面之词和不实的馋言恶语,就妄下结论,不给孩子一点辩解的机会,“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着实把宝玉痛打了一顿。气倒出了,但却把孩子逼向了反面。 我们的很多家长都是在还没完全弄清楚孩子犯错的来龙去脉的情况下,有的甚至不问青红皂白就当头一棒,有的甚至是采取刑讯逼供,屈打成招,在对孩子进行暴力的肉体惩罚之后,就不闻不问了。这样做的后果是,逼着孩子说谎,逼着孩子对家长避而远之,逼着孩子自暴自弃。任何人都不敢妄言自己一生什么错误也不犯,而对于初涉生活和社会的稚童来说,犯错,无异于是吃饭掉饭粒一样,再正常不过了。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的犯错,要有足够的清醒认识和心理准备,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动不动就恶语相加,棍棒相向;既不能包庇袒护,也不能扩大事实,小题大作。应该蹲下身子与孩子说话,帮助他分析出错的前因后果,找出切实可行的改错方案,适时的严厉批评和适当的体罚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教育训导孩子之后,千万别忘了“跟踪服务”,要在一段时间里,对孩子的言谈举止,改错的态度、进展、力度及心理反思进行全方位的引导、督导和教育。 五、 娇纵放任,不注重教育环境的影响。 贾老先生对宝玉教育还有一个最大的失误,那就是让宝玉隔代抚养,任贾老太君的娇惯放纵,并自小就生活在一个“女儿国”里。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整天生活在一个生活无忧、裙飘带舞、脂香粉浓、软语情绵的“女儿国”里,干出一些诸如偷吃女孩嘴唇上胭脂的呆事、傻事也就不足为怪了,又怎能培养出一个心胸远大、志存高远、兴国安邦的血性男儿? 我们现在的许多农村家长为了生计长年在外打工,有的是夫妻双方都不在家,孩子甚至一年到头或几年都见不着父母的面,这样的留守一族要么是由爷爷奶奶隔代抚养,要么是寄居在亲戚朋友家中,这些临时家长要么对其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掌心里怕飞了,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即使要天上的星星,爷爷奶奶也要搭着梯子去摘;要么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有很多孩子就在这两个极端中,慢慢地养成任性、自大、自暴自弃的不良习性。 总之,曹公笔下的贾政不仅在官场上是一个“假正”,而在家庭教育中,也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封建大家长的典型代表。从贾政的失败家教中,我们该汲取怎样的教训呢?这是值得我们新一代“独生子女家长”探究的一个教育课题。 END ※ 投稿邮箱:2547230349@qq.com,稿件体裁不限,3000字为宜,可以是已发布于纸媒及刊物的作品,但必须未在其它微信公众号发布过。投稿时,请附作者简介+作者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