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壮心方!治老年气不够用,打通心脏阳气

 图书 馆员 2020-05-31
乡下人常用的壮心方!治老年气不够用,打通心脏阳气

有人说,文老师,你懂得真多!其实,我懂什么?我什么都不懂!

我所有的经验,都源于先贤的传授。我所有的见地,都源于普通百姓、民间乡土。

我始终坚信,在那充满泥土芬芳的田间地头、农家大院里,藏着中医学的真谛。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认真体会、仔细挖掘。譬如说现在我要给你讲的这个小配伍,就是我在农村工作的时候,听乡亲们给我讲的。

那时候啊,我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给乡亲们做一些简单的中医科普讲座。

我记得,有一回,我讲冠心病的防治知识。我说得挺过瘾。

结果,说完之后,有一个听讲座的人问我,文老师,老人心脏不好,总上不来气儿,觉得胸闷、气不够用,怎么办?

我说一听,连忙说了一些关于通心阳、补心气的道理。

谁知道,人家一听,笑了。他凑近跟我说:“文老师,我告诉你一招,管这个病可好使了”!

随后,他说了一个小办法。这个小办法,让我至今难忘——

准备薤白10克,生姜6克,新鲜羊肾一只,粳米100克。把羊肾洗净,处理好,切细。先煮粳米为粥。粥快好了,加入羊肾、生姜、薤白,加入少许食盐,搅拌好,等彻底熟了空腹食用。

这个人热心地告诉我:“文老师,下回你试试,可好用了。这是我们这片赤脚医生最常用的配伍,专门给老人用”。

我听了,点点头,说谢谢。

其实,不用尝试我也知道,这个小配伍肯定好用。它针对的,一定是虚寒胸痹。

什么叫做胸痹啊?用现在的话来说,基本等于冠心病。冠心病患者所出现的胸闷、气促、气不够用、上不来气、胸部隐痛等,中医都管叫做“胸痹”。这个病,中医看形成原因有很多,证型很多。相对来讲,老年人更多见虚寒型的胸痹。这类人的主要表现,是在上述症状的基础上,有腰膝酸软乏力、四肢不温、常年穿厚衣厚裤,行动多了就容易喘促等表现。

这样的人,一方面,胸阳不振,心里头的阳气被阴寒之气给凝滞住了,它不通啊,所以就胸闷。心肺之气衰,宗气不足,于是感觉气促、气儿不够用。这类人的肾气往往随着年龄增长也在衰减,肾不纳气,所以在肾虚症候出现的同时,肺不能司呼吸,喘气也就不均匀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我觉得,薤白、生姜,加上羊肾的做法挺好的。其中的薤白,是传统的通阳散结、行气导滞中药,可以通心胸之阳气,祛阴寒之气,对证属虚寒、胸阳不振的冠心病患者有益,改善胸闷、气短、隐痛的症状。生姜,入脾经,升脾阳,同时散肺寒,止咳化痰,辅助薤白通阳散结。羊肾,能养肾补精、温阳固本,通过益肾的办法,增进肺气的肃降之能,使得宣降有常。所以说,这配伍能补上中下三焦之阳,同时又无不温养心肺,故而算作标本兼治的配伍了。

这办法,说老实话,我还真就用过。有的冠心病老人,身体乏力,四肢不温,气短喘促,胸闷不舒,有的还喜欢咳嗽多痰。这个时候,我建议他们用点薤白、生姜、羊肾煮粥,效果还是可以的。至少,从改善症状的角度考虑,确实有作用。

回到开篇我说的话题去——农村、基层、田间地头,藏着中医的灵魂。你看,上面那么简单有效的配伍,在农村应用很广泛的。这充分证明,老百姓是喜欢中医的,也是信赖中医的。让更多的老百姓接触到中医、体会中医,是我的责任和目的。为此,我将孜孜不倦、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工作。

薤白、生姜、羊肾的配伍,性味偏温。阴虚火旺、湿热内积、感冒发烧、肝肾功能不全、特殊体质者慎用。

国医大师刘志明治疗冠心病经验

国医大师刘志明首批学术继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教授 刘如秀

病因病机

冠心病辨因析理,肇始于肾。国医大师刘志明认为,胸痹的发生,首当责之于年老正气亏虚,其中尤以肾元匮乏为要,为本病发生肇始之因。人体衰老发生、发展的过程,正是肾元匮乏、衰微的过程,二者亦步亦趋。胸痹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此与人体自身衰老、脏腑衰弱、气血阴阳亏虚密切相关,且胸痹心痛的发病年龄与中医学肾元始衰的时间相吻合。以此推之,年老肾虚是胸痹发生的始动因素。

病机方面,肾亏为本,痰瘀为标。1.心肾相关、肾病及心:宗气不足为病之因、心阳亏虚为病之本、肾元匮乏为病之根。2.肾元亏虚、痰瘀丛生:痰浊、血瘀、阴寒诸邪也同样影响着胸痹心痛的发生、发展、转归,但诸邪的产生与肾虚密不可分。若肾阳亏虚,一则心失温煦,阳不胜阴,阴寒内盛,寒性收引,则心脉挛急,发为胸痹。二则气化失司,运化失常,聚湿成痰,停聚心脉,阻滞气机,发为胸痹。

治疗原则

1.治疗三法,补肾为主

刘志明三法之中重视补肾,认为补肾乃治本之根本法则,强调“欲养心阴,必滋肾阴;欲温心阳、必助肾阳。”治疗之时多从肾入手,根据肾之阴阳偏衰,分别治以温肾阳、滋心阴之法,通过补肾平衡阴阳、使心肾互济、诸邪不生,心痛得止。

2.胸痹阳微,以通为补

刘志明认为,阳气以通为用,走而不守,内通脏腑,外达肌腠,上行清窍,下走浊窍,旁达四末,无所不至。保证阳气“运行不息、贯通无阻”,心阳通畅、血脉充盈,通而不痛。刘志明提出“阳无取乎补,宣而通之”“以通为顺”“以通为补”的观点,临证常用“宣痹通阳”法每获良效。

3.标本兼顾,佐以祛邪

治疗胸痹重视补虚,标本兼顾,佐以化痰、活血、理气等祛邪之法。化痰祛浊可使心阳得展、血脉得通、心痛得止;理气活血可使气机畅通、血运无阻、血脉得养、胸痹得解。遵此治疗,常事半功倍。

遣方用药

1.精于配伍,妙用药对

刘志明常用生晒参配伍生地以益肾培元。生晒参为培元补气第一要药;生地黄,甘寒质润,滋养肾阴;二者相伍,一阳一阴,一动一静,使阳生阴长,气血和,胸痹除。

2.方随法立,组创验方

验方:冠心爽合剂;组成:何首乌、全瓜蒌、薤白、三七等;每日1剂,水煎服。能滋肾活血、通阳化浊。方中(制)何首乌为君,补肾精、滋肝血,精血互化、心脉得养;瓜蒌开胸涤痰,薤白通阳散结,二者合用为臣,痰去结散,胸阳得展;佐以三七,活血化瘀、通畅血脉。诸药合用,共奏滋肾活血,通阳化浊之功;歌诀:胸痹饮中用首乌,瓜蒌薤白共臣辅,佐以三七通血脉,心肾同治痹痛无。

3.循证加减,变化随心

若胸阳不展者,刘志明辅以枳实通痹消滞、黄酒走窜血脉,扶阳宣通,以助瓜蒌、薤白畅达胸中阳气之功效。若年老久病肾亏,无力化气生精者,增桑椹、桑寄生、太子参,以补肾填精、益气养心。若胸痹心痛不得卧,胃胀痞结,当心胃同治,加陈皮、茯苓等,以导滞行气,温中和胃。若肝阳上亢,情志不调,加牛膝、天麻、钩藤、杜仲等,以平肝息风、引血下行。

若瘀血显著者,加当归、丹参,与三七配伍,活血养血,祛瘀而不伤正。若痰浊壅盛,胸中憋闷明显者,遵仲景之说,“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合用茯苓、杏仁,从而配合瓜蒌以祛胸中之痰。若胸痛剧烈者,多用乌药、蒲黄、姜黄,辛散寒邪、行气导滞、畅通血脉。若伴心悸,刘志明取仲景所言“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加桂枝、甘草,辛温扶阳、通血脉、止悸动。心烦不寐,加酸枣仁等养心安神。

刘志明心病临证经验分享

刘志明,第二届国医大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第二届“国医大师”、首届“首都国医名师”;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医药专家;中央保健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

刘老出身岐黄世家,家学渊源,扬名杏林,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47位元老中唯一健在的中医名师。获国家级奖励多项。

刘如秀,国医大师刘志明教授首批学术继承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北京市第四、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现任American Physiology Society会员、世界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等。多次赴美国、英国、斯里兰卡、瑞典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及演讲,获“世界传统医学突出贡献医生奖”等。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5项;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SCI收录3篇);出版专著3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发明专利2项;培养硕博士、博士后及师承徒弟30余名。

1刘志明学术思想

学习观——研经读典、启智取道;读悟并重、实践求真

研经读典、启智取道。何为经典?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知识的提炼、外化的感悟,同时也是先贤认知万物、逻辑推理、科学验证的浓缩与升华。在中医行业,历代医家均是以《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为基础。启智取道,有志于中医之人,就应学习四大经典,达到与前辈名家思想脉搏同步,通过不断地“对话”与“交流”,反复的产生“感悟”与“碰撞”,才能最终领悟经典理论。

读悟并重、实践求真。熟读背诵:熟读、背诵是学习经典、牢固根基的最根本方法,且越早背诵效果越好。勤学善悟:在“熟读背诵”基础上,更要“勤思善悟”。刘老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能于无字处读书、不疑处有疑,尤为可贵。”坚持实践 学习经典更要“坚持实践、知行结合”。刘老常言:“作为中医,最忌满足于一知半解的空头理论。若仅有理论、乏于实践,必致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难合,难能奏效。”

辩证观——四诊相合、辨析症结;辨证识病、参融西学

四诊相合、辨析症结。刘老认为四诊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以目察五色,以耳识五音,以言审五病,以指别五脉,各有侧重、各有所用,各从不同的角度为疾病诊断提供了部分依据。临证之时,只有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互相参考,互相佐证,整体辨析,方能探明癥结,确保辨证施治的准确。刘老常言:“四诊实为一体,分则偏,合则全。四诊参合,则可识万病根源。故一病当前,切记互相参证,综合辨析,绝不可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一种而忽视其它。”

辨证识病、参融西学。刘老指出,现代科技并非为西医学所专用,中医学亦可将现代科学有机的融入其中,作为望、闻、问、切的延伸。一方面可及早发现疾病,弥补中医直观感觉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检查结果的分析,进行微观辨证,丰富中医的辨证依据、辨证内容。刘老虽然提倡中医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但又十分反对依赖设备、仪器进行诊断,单凭实验报告处方用药的作法。

治则观——外感热病、祛邪为先;内伤杂病、调理为药

外感热病、祛邪为先。外感热病的两个特点:其一,外感热病为六淫时邪所致,起病急骤,变化迅速。治疗之际,要如将军之用兵,有胆有识,兵贵神速。切不可优柔寡断,错失良机。其二,治疗用药,药量要足,药力要猛,争取一战成功。切不可畏手畏脚,蜻蜓点水,如此日久必变,反致慌张。

内伤杂病、调理为要。有两个特点。刘老认为内伤之疾,多是经年累月,正气耗伤,阴阳不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常,以致病邪藏匿其中。治疗此类内伤杂病,当审时度势,安内以攘外。特别对那些胃气虚弱不胜药力之患者,更当先调养中土,待正气来复,脏腑功能恢复,气血和调,则邪无可藏,病可痊愈。第二个特点,他认为内伤之病,其来也渐,其去也缓。因此,对其治疗必须“有方有守、循序渐进”,假以时日,方获效验。刘老指出,所谓“有方有守”,就是要在精确辨证的基础上,选定方药。若证不变,方则不变,徐徐图之。

施治观——治循主证、方证相合;方贵变通、化裁适宜;知药善用、调遣随心

;治循主证、方证相合。

何谓主证,是指某种疾病必有的症状,也反应了疾病本质的证候。辨证施治一定要依照患者主证而选用方药,这是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

方贵变通、化裁适宜。刘老指出,临床病症变化多端,十分复杂,立法处方,当随病变化,最忌以方套病,呆板不化。刘老用方,必先深刻理解其方义,再随证灵活加减变化。或取其方义,或化裁其方,务求与病相符。

知药善用、调遣随心。刘老指出,一定要记住以下四点:其一、要洞悉药性;其二、把握量效关系;其三、重视炮制变化;其四、深研药物配伍。因此刘老指出,辨证的落脚点在于用“方”,而“方”是由“药”配伍而成的;组方是否合理、应用是否得当、化裁是否适宜,则取决于医者是否知“药”。知药直接决定着临床疗效的好坏。

预防观——未病先防、养生为重;见微知著、欲病救萌;已病之时、既病防变;瘥后调摄、全功防复。

未病先防、养生为重。刘老说科学养生要注意这四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合理的膳食。刘老提出“平衡饮食、谨和五味、节制勿贪”的膳食养生原则。刘老日常饮食,五谷杂粮,兼收并蓄,尤其注重控制进食的“数量”和“时点”。刘老强调,“调摄精神”乃养生之首要内容。适当运动,勤于锻炼,可促使人体气机调畅,血脉流通,关节灵活,形神合一,收到内以养生、外以去恶的效果。但且不可忽视自身情况,一味剧烈运动。我们所谓的运动就是自己能承受得住就可以了。

刘老依据“天人相应”整体观,认为人之起居作息,应符合季节、气候的变化。“法于天地”,“分别四时”,“可延年益寿”,所以他的休息时间都是根据四时的季节来进行调整。他现在九十岁了,没有一颗牙齿掉了,生活都是自理的。他四季养生做的非常好,休息时间特别注意,因为老年休息时间每天至少八个小时,所以他每天达到了八个小时,从来没有失眠的感觉。

见微知著、欲病救萌。刘老指出,亚健康人群具备“病虽未成”、“已有征兆”的特点,处在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模糊状态”。对于这种病前状态,干预失时、失当,“欲病”积而不愈,就会发展成“已病”;若及时发现、有效施治,则可“截断扭转”病变进程,保持人体康健。刘老认为,此阶段是“抵抗病成”的最后防线,为“治未病”的重中之重。 刘老主张,对于此类人群,应在“未病先防”种种养生措施的基础上,尽早采取辨证施治,纠其偏颇,协调阴阳,恢复平衡。

已病之时、既病防变。对于已病人群,不能仅局限于始病部位的治疗,还必须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规律,并准确预测病邪传变趋向,对可能危及部位提早预防,阻止传变。“先安未受邪之地”为即病防变之原则。如对肺炎治疗,因其邪传变迅速,提倡先敌而动、提前设防、迎头痛击,以期截断其病邪传变之进程。 刘老这一主张就充分体现了“上工治未病”之“即病防变”的思想。

瘥后调摄、全功防复。刘老十分重视对疾病的善后调养。认为疾病初愈,虽症状已无,但邪气未尽,正气未复,气血未定,阴阳未平,必须注重药物、饮食、起居调理,假以时日,方能以收全功,并避免日后复发。

2刘志明治疗冠心病治验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中医的内伤之病。刘老认为:重视先天,虽可宗景岳之说,但补肾不必专主地黄;调理后天,虽可承东垣之论,然补脾不必拘泥参、芪、术;养阴可效法丹溪,但知柏苦寒降火之品又当慎用;活血化瘀可取王清任之方,然须分清虚实而后用之。

中国冠心病的发病率还是男的多于女的,死亡率城市多于农村,每年增长的速度都是以25%递增,住院每年的费用将近50亿。这个疾病发病很高,负担也很重,所以中医中药治疗也是有优势的。

刘老治疗冠心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病因病机——辨因析理、肇始于肾,肾亏为本、痰瘀为标

刘老认为胸痹的发生,首当责之于年老正气亏虚,其中尤以肾元匮乏为要,为本病发生肇始之因。年老肾虚是冠心病发生的始动因素。

肾亏为本、痰瘀为标。心肾相关、肾病及心,肾元亏虚,痰瘀丛生。

心肾相关、肾病及心:刘老认为宗气不足为病之因,心阳亏虚为病之本,肾元匮乏为病之根。肾阳(气)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肾精亏虚,不化气血,导致心气(阳)心血(阴)不足,心脉失温煦濡养而发心痛,即“不荣则痛”;肾脏阴阳不足,影响肝脾而生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等阻滞心脉而发心痛,即“不通则痛”。痰浊、血瘀、阴寒诸邪也同样影响着胸痹心痛的发生、发展、转归,但诸邪的产生与肾虚密不可分。

若肾阳亏虚,一则心失温煦,阳不胜阴,阴寒内盛,寒性收引,则心脉挛急,引发心绞痛。二则气化失司,运化失常,聚湿成痰,停聚心脉,阻滞气机,也可以发生心绞痛。若肾精虚损,生髓不能,血无所生,《证治汇补》认为“心血一虚,神气失守,神去则舍空,舍空则郁而停痰,痰居位。”痰瘀阻心脉,也可以引发心绞痛。因此刘老认为肾脏蕴含元阴元阳,若元气不足,诸气必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而成血瘀之患。

二、治疗原则——通养、补肾、祛邪

在以上的原则下面提出了治疗的三个步骤。

治疗三法,补肾为主。刘老首先还是支持补肾,他认为补肾乃治本之根本法则,强调“欲养心阴,必滋肾阴;欲温心阳、必助肾阳。”治疗之时多从肾入手,根据肾之阴阳偏衰,分别治以温肾阳、滋心阴之法,通过补肾平衡阴阳、使心肾互济、诸邪不生,心痛得止 。

胸痹阳微,以通为补。刘老认为,阳气以通为用,走而不守,内通脏腑,外达肌腠,上行清窍,下走浊窍,旁达四末,无所不至。主张保证阳气“运行不息、贯通无阻”,“以通为顺”、“以通为补”的观点,临证常用“宣痹通阳”法,每获得很好的疗效。

标本兼顾、佐以祛邪。刘老治疗冠心病重视补虚,标本兼顾,佐以化痰、活血、理气等祛邪之法。化痰祛浊可使心阳得展、血脉得通、心痛得止;理气活血可使气机畅通、血运无阻、血脉得养、胸痹得解。遵此治疗,常事半功倍。

三、遣方用药——精于配伍、妙用药对;方随法立、组创验方;循证加减、变化随心。

精于配伍、妙用药对。

补肾药对,生晒参配生地。刘老常用生晒参配生地以益肾培元。生晒参为培元补气第一要药;生地黄,甘寒质润,滋养肾阴;二者相伍,一阳一阴,一动一静,使阳生阴长,气血和,心绞痛可以缓解。

通阳药对,瓜蒌配伍薤白。刘老常用瓜蒌配薤白以开胸通阳。瓜蒌性甘苦寒,功善开胸涤痰;薤白,辛温通阳,宣通上焦阳气;二者相合,宣通而不伤正。

活血药对,丹参配三七也是刘老常用的。丹参配三七以活血化瘀。丹参功善活血化瘀,凉血、养血安神,“化瘀而不伤正”;三七专走血分,“活血止血而不留瘀”。二者相辅相成,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大增。

方随法立,组创验方。

我们用滋肾活血方临床治疗冠心病取得了很好疗效。方中常用(制)何首乌、瓜蒌、三七等。诸药合用,共奏滋肾活血,通阳化浊之功。

循证加减、变化随心。

若胸阳不展者,刘老辅以枳实通痹消滞、黄酒走窜血脉,扶阳宣通,以助瓜蒌、薤白畅达胸中阳气之功效。若年老久病,肾亏严重,无力化气生精者,刘老常增桑椹、桑寄生、太子参,以补肾填精、益气养心。

若胸痹心痛不得卧,胃胀痞结等症状,当心胃同治,加陈皮,茯苓等,以导滞行气,温中和胃。若肝阳上亢,情志不调,加牛膝、天麻、钩藤、杜仲等,以平肝息风、引血下行。若瘀血显著者,刘老加当归、丹参,与三七配伍,活血养血,祛瘀而不伤正。

若痰浊壅盛,胸中憋闷明显者,刘老遵仲景之说,“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合用茯苓、杏仁,从而配合瓜蒌以祛胸中之痰。若胸痛剧烈者,多用乌药、蒲黄、姜黄,辛散寒邪、行气导滞、畅通血脉,共奏止痛之效。若伴心悸,刘老取仲景所言“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加桂枝、甘草,辛温扶阳、通血脉、止悸动。心烦不寐,加酸枣仁等养心安神。

四、止痛良药

冠心病、心绞痛的时候,刘老常用的止痛药有麝香、三七、乌药、西洋参,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刘志明治疗迟脉证、缓慢性心律失常治验

迟脉证,也就是心悸,也是现代医学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这个方子我们进行了二十多年的研究,所以疗效是肯定的。首先从病灶来说,是因为窦房结的变性或者坏死,导致了临床的头晕、晕厥、阿-斯氏综合征的一组综合群,它可以出现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这是它的定义。

这个病发病的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年轻化了。它的发病率在3/5000,所有安了起搏器的病人当中,病窦占了50%以上,一年的存活率85%左右,五年的存活率60%多。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作为西医来讲,没有更好的有效的药物治疗,常用的西药就是那几个药,但是副作用是很大的,而且病人也不能长期坚持服用。但可以安起搏器,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是起搏器的价格也是很贵的,而且要更换起搏器,也有一些禁忌证,有些病人还不可以安,最关键的一条是安了起搏器并不降低死亡率,因此中医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非常有优势的。我们做了二十多年的研究,疗效很好。

4刘志明治疗病态窦房结经验的体会

一、病因病机——辨因析理、始起心肾;阳虚为本,气血凝滞为标

辨因析理,始起心肾。刘老认为病窦属于中医心悸、迟脉证的范畴,首当责之于心肾。病在心脉,根于肾,本虚在肾。因为先天禀赋不足,肾气匮乏,先天之精气不能充养五脏,正气不足而无力抵御外邪入侵,阳气为邪气所伤,日久则成阳虚之证。阳虚则可见迟脉证及胸闷、心悸等证。

阳虚为本,气血凝滞为标。心肾阳气不足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则阴寒内盛,使气血凝滞,而致气滞、血瘀;二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亦可生瘀血。三则不能蒸腾津液,日久则生痰浊。瘀血阻滞,水道不通,亦可生痰浊;瘀血、痰浊阻滞经络,则气机不畅,继而气滞。正如“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阳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因此气血凝滞是本病最常见的病理变化。

二、治疗原则——补肾、通阳、祛邪

治疗三法,通阳为主。在以上的原则里面提出了治疗的三法,刘老认为本病基本治则就是补阳、通阳兼施。补阳则能温以散寒,温以化痰;通阳则能使气机条畅,经脉得通,使阳气得以循经而温煦全身。所以刘老根据阳虚与阳郁的程度斟酌用药。

心肾同治,重视先天。心主血脉,肾为先天之本。心阳有赖于肾阳的温煦,肾阳有赖于心火的温养。若肾阳亏虚,命门火衰,温煦无力,则心阳不足;若心阳先亏,累及于肾,导致肾阳不足,而见心肾之阳俱虚之证。故刘老认为,本病应温补肾阳以助心阳,以防心病及肾。

活血行气,标本兼顾。气血凝滞为心悸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故在治疗中重视活血行气。因虚而瘀,如《景岳全书》云:“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

三、遣方用药——精于配伍,妙用药对;方随法立,组创验方;循证加减,变化随心

我们这个方子用药的量也是很少的,做了二十多年研究,疗效还是不错的。

精于配伍,妙用药对。温阳益气药对,附子配伍黄芪。附子味辛、性热,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黄芪可大补脾肺之气,益心气而令血行。附子配伍黄芪,益气以助阳,温阳以运气,相辅相成,共奏益气温阳之功。调理阴阳药对,附子配伍生地。附子不仅能温阳驱寒消阴翳,而且能温通经脉,使阳气通达。生地甘寒,“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附子配伍生地,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平衡。通阳活血用药,当归、三七与附子,当归补血养心,与附子相伍,增强温通血脉的作用。三七止血,善化瘀血,活血而不伤正。两药与附子配伍,使阴寒得消,瘀血能除,阳气通达。

方随法立,组创验方。这个方子主要是有人参、附子、三七等组成的,治疗的原则是益气养血,通阳复脉。

循证加减,变化随心。以阳虚为主,寒凝心脉之时,则重用附子、干姜,并常加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真阳以抵御寒邪。兼见脾阳虚证,如脘腹冷痛绵绵,喜暖喜按,泛吐清水,纳呆腹胀,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甚则颜面或下肢水肿等,酌加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痰湿明显者,如胸闷作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滑而迟等,酌加陈皮、石菖蒲、茯苓等。若久病,阳损及阴者,如形体日渐消瘦,烦躁、失眠、多梦、心悸频发等,酌加养阴之品,如熟地、黄精、龟板等,三者皆能填精滋阴,阴中求阳,阴阳双补。▼

经方辨治冠心病

毛德西 河南省中医院

一、辨部位,胸阳痹阻,栝楼薤白剂宣痹通阳

《金匮要略》将胸痹病的典型症状罗列为“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此由胸阳不振,阴邪上乘而致,治宜宣痹通阳,仲景拟栝楼薤白剂治之。使用本方的临床指征为:胸背彻痛短气喘息,胸部有闷憋感。

病例:崔某,男,58岁,1981年4月就诊。近两个月来,常感胸闷胸痛,痛甚则牵涉背部,家属拍打胸背而后舒。心电图示:下壁及外侧壁心肌缺血。舌质略暗,舌苔薄润,脉弦细而缓。此为胸阳痹阻,血脉不畅。治宜宣痹通阳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全栝楼15g、薤白12g、法半夏10g;赤芍10g、郁金10g,秦艽10g、桂枝6g,生姜3g,水煎服。服6剂,胸闷减轻。后加冠心苏合丸1粒包煎,服12剂,闷痛间或发作,且不牵引背部,自述胸部较舒畅。因食肉饺闷痛增剧于上方去秦艽、冠心苏合丸,加生山楂15g、鸡内金10g、炒莱菔子10g。水煎服6剂,闷痛减轻,脉象转为弦滑而缓,上方去鸡内金,加陈皮10g,赤芍改为15g。服12剂,闷痛基本消失。

栝楼薤白剂的主药是栝楼、薤白,栝楼辛润,是通络开结之良药。古人指出栝楼能使人心气“内洞”,“内洞”就是畅快。本例有胸闷痛并欲使人拍打,这是胸阳不得宣通的表现,故选用具有疏通胸中阳气,使气血得以流通的栝楼薤白半夏汤,随症增入通络的秦艽、桂枝,活血化瘀的赤芍、郁金等,这样就使栝楼薤白的通阳宣痹作用由气分深入到血分,气行则血行,气血一活,痹阻自然消散。

二、查体质,气阴两亏,桂枝汤合参麦益气养阴

仲景将胸痹病的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四个字,所谓“阳微”,既指阳虚,又指上焦阳位的气阴两亏。胸痹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体质多有亏损,凡临床上以气为主症的胸痹病人,若从益气养阴入手,每获良效。

病例:云某,男,48岁,1988年4月就诊。胸闷气短偶有隐痛1年余,加重半个月。两次查心电图均提示为:Ⅱ、Ⅲ、avf T波倒置。曾服苏合香丸,丹参片等药,均未见效。近半月胸闷加重,劳则汗出心慌;脉弦缓,心率62次/分;舌质嫩红,苔薄润。脉证合参,诊为心肺气阴两虚证。桂枝汤合参麦加味治之:桂枝10g、炒白芍10g、炙甘草15g、生姜3g、大枣5个;太子参15g、麦冬15g,黄精10g。水煎服。以该方为基础方剂,随症加入赤芍枣仁及少量炮附子服30余剂,症状消失,心率恢复到68~72次/分。心电图提示:Ⅱ、Ⅲ、avf T波低平,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本例患者无明显实邪,无肢冷及天冷加剧之寒象,又无舌紫脉涩、刺痛之瘀象,也无闷憋压抑、舌苔厚腻之痰象,仅有胸闷、气短、汗出心慌,故诊为气阴两虚证。桂枝汤外和营卫,内理气血,加入太子参、麦冬益气养阴,黄精不腻不燥,有润肺宁心作用。《金匮要略》胸痹篇,无益气养阴的方药,而《伤寒论》的炙甘草汤可补《金匮要略》方药之不足,但以脉结代方为合拍,本例脉缓无结代象,故不选炙甘草汤。

三、求病本,心肾阳虚,真武汤温心肾之阳

胸痹病,虚为本,实为标,虚在阳气,以心肾阳气不足为主。“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素问·调经论》)心阳主通运血脉,肾阳主温化阴精,心阳虚则血脉滞而不流,肾阳虚则阴精凝而不化,均可使血脉痹阻形成胸痹。临床表现为:胸闷痛肢冷畏寒每遇冬季或夜间加重治宜扶心阳,温肾阳,阳气温煦,血脉自能畅通。

病例:张某,男,53岁,1995年12月就诊。患者于94年冬季发生两次心胸剧痛,每次约五六分钟,并见四肢冷出冷汗心慌;心电图提示为:外侧壁心肌缺血曾用潘生丁、消心痛等治疗,症状缓解。昨晚再次出现心前区疼痛,持续4分多种,胸部有恐闷感、气短,手足冰凉夜尿4次;舌体肥大,质胖嫩,舌苔白滑润;脉沉,小滞。证属心肾阳虚,血脉痹阻。治宜扶心、温肾、活血。方选真武汤加味治之:炮附子6g、茯苓15g、炒白术10g、赤芍10g、生姜6g;生黄芪15g、当归10g、丹参15g、薤白10g,水煎服。服4剂胸闷减轻,夜尿减少为2次,手足及脉舌症状同前。原方加桂枝6g以促阳气达四末。水煎服10剂,手足转温,胸闷明显减轻。仍用上方2日服1剂,如此服至1996年3月,同年10月复诊,述仅发作一次心痛,服冠心苏合丸缓解。

据临床观察,胸痹病人寒证多,热证少,多伴四肢不温,常在冬季加重即为验证。《伤寒论》真武汤扶阳抑阴,温通经脉。加入生黄芪、丹参、当归、薤白,意在加强益气活血作用,使药力深入血脉。方中附子用量可随症增损,因人而异,用至30g者要将附子先煮2个小时,一般用量煎煮1个小时即可。但不可不用,舍此心肾之阳难以复原。

四、审病情,痰瘀相兼,苓桂术甘化痰活瘀

“阳微阴弦”的阴弦二字,包括血瘀痰阻寒凝气滞四个方面。血瘀和痰阻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它是实邪,均可致脉道不畅而形成胸痹。血瘀可使湿聚生痰,痰阻也可使血浊而成瘀。我常用苓桂术甘汤健脾化痰加味治之。

病例:柴某,女,46岁,2002年4月就诊。罹患冠心病3年余,曾住院两次,近月来胸闷痛气短纳差时干呕,唇舌暗红,苔白腻。治宜化痰活瘀,健脾和胃。苓桂术甘汤加味治之:茯苓12g、桂枝6g、炒白术10g、炙甘草10g;赤芍15g、降香15g;法半夏10g、苏梗6g,水煎服。在服药过程中,因胸闷痛时轻时重,加服三七粉3g、沉香粉3g、冰片1g,研末分3次冲服。曾因血脂高加服山楂丸1日3次,1次1丸。心情不舒石菖蒲10g项强不舒葛根15g手指麻木草15g(音:Xi Xian)服药30剂,症状减轻大半。自述患病以来,惟服此药效果明显,后因汤剂不便,改用丸药,至今病情稳定,坚持工作。

苓桂术甘汤为张仲景治疗痰饮病之名方。方中桂枝既可鼓舞脾阳化湿,又可鼓舞心阳运血。故本方实际上是一个化痰、活血兼备的方剂。加半夏意在和胃降逆化痰,加苏梗则有理气宽胸作用,加入赤芍、降香,活血理气止痛作用较强,且起效较快。随症加用药物是临床心得。临证选方,需对证立法,依法遣药。不论经方、时方、验方,只要符合治则,都可选用。

五、诊脉象,结代同见,炙甘草汤益气复脉

胸痹病,由于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脉,故可见结代脉象。虽然《金匮要略》胸痹病门中无有结代脉象,但与之羽翼的《伤寒论》却有“心动悸,脉结代”的记载。脉结代就是心律失常笔者常用炙甘草汤治之。此方对于功能性心律失常常可于短期内见效,即使是器质性病变,也能改善症状,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

病例:甘某,女,38岁,1984年1月就诊。胸闷心悸脉结代2年,加重月余。面黄少华,语音低微,气不接续,脉有结代(早搏5~10次/分),舌体小嫩薄质。查脉搏62次/分,血压105/60mmHg,心律不整,无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频发性室性早搏此系心气不足,血行不利,致胸中络脉不和形成胸痹。方用炙甘草汤加味治之:炙甘草30g、桂枝10g、大枣5枚(擘)、党参15g、生地30g(先煎)、阿胶10g(烊化)、麦冬15g、大麻仁10g;另加赤芍10g、苦参10g,水煎服。服药10剂,胸闷、心悸减轻,结代减少。后在上方基础上随症加入小麦、山萸肉、橘红、石菖蒲等药,服药月余,结代脉偶见。后改以生脉散为主,服药20余剂,结代脉消失。

炙甘草汤为益气复脉之方。考原方阴药用量大(如生地、麦冬),而阳药(如人参、桂枝)用量反而不及其半,如此怎能使血脉通畅?岳美中先生指出:“阴药非重量,则仓卒间无能生血补血,但阴本主静,无力自动,必凭借阳药主动者以推之换之而激促之,方能上入于心,催动血行,使结代之脉去,动悸之证止。”(《岳美中医案集》)笔者体会,生地用至30g以上,常有腹泻之虞,先煎30分钟,或加入山楂同煎,则可收心律复而无腹泻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方剂组方配伍规律

归纳出目前治疗冠心病常用组方配伍方法有19种,并对其中常用的8种配伍方法作了简要分析。认为治疗冠心病基本法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其中扶正法依次为补气、养阴、补血、补()阳,祛邪法依次为活血、化痰、理气。这些法则常常相互参合、交互为用,形成冠心病组方配伍的基本。

   配伍与治则的频率排序 ,其中益气祛痰、活血化瘀、养阴补血居首位,为主要治则。

   (1)补气药配伍活血、化痰药:气虚是冠心病发生的根本,痰与瘀是本病的继发因素,此为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不畅,则出现心血瘀阻;脾气虚,运化失常,痰浊内生;肺气虚,则气化不行,升降失常,浊阴因而凝聚为患。胸为清阳之府,心体阴而用阳,瘀血痰浊等浊邪内干,心脉不畅,则发为胸痹心痛。

   (2)养阴补血药配伍活血药:心以血为本,血以阴液为根,心阴不足,血难养之,则心胸痛闷如窒;心以血为养,血以心为用,心血不足,则运行失畅,故瘀阻心脉。因而在治疗上应养阴与补血并举以治其本,再兼以活血化瘀通脉以治其标。

  (3)补气药配伍理气、活血药:近代名医张锡纯言:"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1]。故冠心病治疗以大补元气为治本。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又当辅以理气活血之品,使补中有通,补不涩滞,其病易痊。

  (4)化痰药配伍理气药:胸痹多由上焦阳虚,水气痰饮等阴邪乘虚上乘阳位而成,邪正相搏,胸阳闭塞不通,不通则痛。故治疗时以宣痹通阳、豁痰利气为基本治法。痰去则气易顺,气顺则痰易祛,两者配伍相得益彰。

  (5)化痰药配伍活血药:冠心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为气虚、阳虚,实为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多见血瘀、痰浊互结,闭阻心脉,故当治以豁痰开结、活血通络为法。

  (6)活血化瘀药配伍清热凉血药:瘀血阻塞型冠心病在临床上也十分常见,常采用活血化瘀药物为主,以通络化瘀通心痹,从而缓解胸痹之心痛。但单用活血化瘀药稍显单薄,因瘀血常由气机阻滞、热邪炽盛等所致。反之,血瘀日久也可导致郁热内生,造成瘀血热邪内结,病情更为复杂。瘀血阻塞型冠心病临床治疗常配伍清热凉血药,使血瘀得化、血热得清,则血脉自通。

  (7)理气药配伍清热泻火药:冠心病早期多以标实为主,而标实之中,又以气滞为主要环节,因标实之痰瘀火旺每因气滞而后成。此外,肝主疏泄,助心行血,肝气郁滞亦可加重心脏之本虚。因此,肝失疏泄则不能维持心脉气血的正常运行,使心脉滞涩而发生心痛、胸痹等证。临床上因情绪恼怒而导致肝气郁滞、心脉滞涩挛急,表现为心胸憋闷疼痛、脘胁胀满;若气郁日久化火则还可见烦躁易怒、口苦、心中烦热等症状。故治以疏肝理气配以清热泻火,使肝热得清,肝气得舒,心脉心血通畅,则心痛自止。

  (8)补阳药与滋阴药配伍: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相互维系,达到脏腑调和,阴阳平衡。肾为生命之根,为先天之本。肾虚则引起机体一系列劳损,故有"百病生于肾"之说。冠心病病位在心,病根在肾,故有人认为肾虚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的根本原因。治疗上补肾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从而防治冠心病。可采用张景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

   对上述方剂组方配伍做进一步分析,结果提示:(1)本文筛选出治疗冠心病的283首方剂中,属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方剂有230首,占81.27%张仲景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2]"责其极虚"指出了胸痹之根本所在,正气虚为胸痹之本;"阳微阴弦"说明了胸痹本虚标实之病机特点。以上统计数据也证明了张仲景这一观点是切合临床实际的。(2)在补法之中,涉及补气药的有171(60.42%),之后依次为养阴药74(26.14%),补血药68(24.03%),补阳药50(17.67%)。可见冠心病患者正气虚中以气虚为主,阴虚、血虚、()阳虚次之,而且常出现兼挟现象,如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等。(3)在祛除病邪的药中,不同程度涉及活血化瘀方共有262(92.56%),占了绝大多数;其次为化痰方97(34.27%)、理气方88(31.09%)。可见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是冠心病治疗中常用的祛邪方法(4)补气、养阴、补血、补阳和活血化瘀、化痰、理气是冠心病治疗的基本法则,各种法则常根据临床见证不同而交互为用,从而构成了冠心病丰富多彩的配伍方法,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

  由于受时间、地域、不同个体以及不同医生用药经验的影响,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纷繁复杂,配伍涉及到单类药物组方、两类药物的配伍组方、三类甚至三类以上药物的配伍组方。但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组方配伍,均应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合理组方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转发收藏!#易分错垃圾一览表#】5月1日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再次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关于垃圾分类,大家的疑惑还很多:面膜是什么垃圾?嚼过的口香糖是什么垃圾?奶茶是什么垃圾……梳理一张#垃圾分类表#,戳图学习↓↓成为那个垃圾桶前最从容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