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清代的方子,治疗多种皮肤疾患。 ...

 秋风瑟瑟无尽思 2020-05-31
  三仁汤是临床常用方剂,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一》,由飞滑石、生薏苡仁、杏仁、半夏、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等组成,功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临床中可根据患者体质及具体病情辨证加减治疗荨麻疹、湿疹、痤疮、带状疱疹、脂溢性脱发等多种证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者,疗效显著。现就三仁汤在皮肤科的应用概述如下。

三仁汤之名,首见于清代吴瑭(字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因以杏仁、白蔻仁、薏苡仁为君药得名。其功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证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者,方中体现的芳香宣透、行气化湿之法,成为后世治疗湿温初起湿重热轻证的基本治法。
三仁汤的功效及解析

三仁汤功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

综观全方,体现了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的配伍特点,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除。

全方药性平和,无温燥辛散太过之弊,有宣上畅中渗下,上下分消之功,寓启上闸,开支河,导水下行之理,可使气畅湿行,暑解热清,脾运复健,三焦通畅,诸证自除,诚为湿温湿重热轻之证的良方。

而其禁忌症为: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不宜使用。

验案:患者男,64岁。头颈部出现丘疹半年,头面部红斑、肿胀2d。素体高血压病史,抽烟十余年。半年前因头颈部反复出现丘疹、脓疱、结节伴疼痛以“皮肤疖肿”予抗生素及中药酊外用,症状可改善,但皮疹仍时有反复。

现患者疲乏,头面部片状水肿性红斑,肿胀,轻微疼痛,头皮、颈项部散在毛囊性丘疹、结节、脓疱、囊肿,部分结痂,轻度压痛,局部瘙痒,发热恶寒,口干无口苦,纳可,眠差,二便调。舌偏红苔白腻微黄,脉濡数。

诊断:湿疹伴头面颈部皮肤感染,证属湿热蕴毒证,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痛为治法。方用三仁汤辨证加减:

薏苡仁、石膏,泽泻,厚朴、金银花、枳壳、大青叶,黄芩,苦杏仁、豆蔻、滑石、法半夏,防风,甘草,白芷。共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头面部红斑肿胀明显消退,瘙痒减轻,纳增,大便偏烂,舌偏红、苔白腻微黄,脉滑。上方去厚朴、大青叶、滑石,加连翘、苍术,续服1周,诸症缓解,随症加减。

分析:患者年老体虚脾虚失运,兼外感岭南湿热之邪,内蕴化毒搏结肌肤发为此病。头面部多发疖肿、红斑、肿胀为湿热之毒上壅所致,疼痛为邪毒瘀滞、不通则痛之象。躯干、四肢红斑、暗红斑、丘疹伴瘙痒为湿热蕴阻、肌肤失养之象,发热恶寒为湿温内蕴、正邪交争所致;口干为湿热内阻中焦,津液耗损之象;眠差为热扰心神所致;舌偏红苔白腻微黄脉濡数均为佐证。

综上所述,病因为年老体虚、感受湿热之邪,病机为湿热蕴毒,故方选三仁汤辨证加减,清利湿热,宣畅气机,辅以祛风解毒。



结语

医案中病虽有别,然病机均有脾虚夹湿,气机不畅,故治以三仁汤,异病同治。临床上对于湿疹、荨麻疹、痤疮、带状疱疹、银屑病、汗疱疹、脂溢性脱发、黄褐斑、多形性日光疹等多种皮肤疾患,证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者,同时针对患者不同体质、病情个体差异,予以三仁汤对症辨证加减,都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