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世|活着太好了,别浪费一秒

 乐康居 2020-06-01

昨天深夜赶稿,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突然来电话。

他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麻烦,本来只是向我咨询些补救办法,在这之前他应该已经跟几位朋友通了电话。没成想,说着说着他就哽咽了。

有点意外。

想想十年前,初相识的时候,都是朝气蓬勃的大好青年。失败啊挫折啊,都没什么了不起。那时候,已经知道人生不会是一条笔直的路,也预见到一路走下去,会碰壁会摔跤,搞不好还会头破血流,但真的没在怕。

或许,还是年轻吧?即便再老成的少年,也还是少年。等真正摔倒了,爬起来的过程五味杂陈,更有可能的是,再也爬不起来。

我在电话这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踌躇着没说话。过了一会儿,他自己收拾了情绪,倒来安慰我:没事,都会好的。就算好不了了我也得好好活着。

他不哭了,我的眼泪下来了——就为了“好好活着”。多么简单的四个字,却只有体会过起伏、接受了平凡、甚至勘破了生死的人才懂得其中分量。像是最近看纪录片《人间世2》,我几乎从头哭到尾。但哭,不是因为惧怕生死,而是感动于向死而生。

《人间世2》播出已经过半,但热度并比不上第一季,至少在我的朋友圈里鲜少有人愿意讨论——实际上,不少人连看都不敢看。因为第一季的名气,许多人看过其中几集,然后感受到了这套纪录片的沉重——直面生死的沉重。太直接、太残酷,于是愈发不肯面对。

现世浮躁,人们反而喜欢舔舐自己的焦虑,在被某些自媒体炮制出来的假人假事中,集体不安、集体颓丧、集体虚无,仿佛服下了致幻剂。反而《人间世》这样,让你开眼看人性、看世间的清醒药,却成为稀缺。

尤其是,如果你认真看了《人间世》1和2,你会发现,它并非在渲染疾病的痛苦和生死的无常,它只是为那些在最绝境里依然勇敢求生、乐观面对、无畏奉献的人,唱着动情的赞歌。

《人间世》里记录的每一个人,都想好好活着——

罹患骨癌晚期的小男孩,想要好好活着。在最后时刻,他哀求医生再想想办法,他还有好些事情没来得及做。

他的母亲在他弥留之际拍下最后一张合影,

这一幕令人心碎。

才34岁、活泼开朗的女博士,想要好好活着。她得了最恶性的乳腺癌,每治疗一次每恶化一次,她不愿放弃,因为她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而在绝望之中,她总是笑着安慰旁人,更安慰自己。

倔强执拗的年轻妈妈,赌上一条命怀孕,她说:都说我想不开,有些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你体会不到那种感受。

那么心思笃定的姑娘,在接到爸爸的电话后,前一秒还很镇定,下一秒却哭了出来。

在她病危时,一位女医生说:她还一眼没看过自己的孩子,可惜吗?

这也是《生日》这一集,最具争议的一个话题点。

绝大部分的女性观众,都会站在“不值得”的角度,替她“可惜”;而想要生孩子尚未得到的女性,却会站在“中立”的角度,认为“这种执念说不清好坏”,人各有命,富贵在天。

所以,我也不想说什么执念不执念的。毕竟,选择已经做了,赌局也已经输了。

我只想聊聊勇气这件事——有执念的人通常也很有勇气。即使很多人警告前方危险,也一定要亲自踏过去看看究竟能有几分胜算。有句话说得好,心存侥幸,就是赌徒。

这样看来,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入过局、下过注,各有输赢。

这个25岁的年轻妈妈输了,搭上了自己的性命,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这个赌注太大了,所以勇气在这里变成了鲁莽,信念在这里变成了执念——活着的人们为此争议不休,但永远也不会有答案。

关于求子这件事。身边有不少试管生育的案例,其中身体和心灵所受的折磨,难以言表。我最近听到的麻木又辛酸的描述是:你知道吗?我每天早上拎着保温药箱去医院打针时,迎面看见一个也拎着同款小药箱的人,会相视一笑。互相问问有几颗好的、几颗不好的(卵子),然后,再互相攀比一下,哪个90后一次排出9颗质量特别好的,哪个70后第二轮(取卵)了,只得到一颗不怎么好的……

看似颇有些笑料的闲聊,背后却是累月经年的煎熬、一遍遍重复几百针扎下去的经历,每一次想放弃,每一次又不甘。

你劝她们“你看那些生完孩子每天过得狼狈不堪的妈妈,不生孩子简直不要太幸福!”、“你脾气那么急,性格那么散淡,想想你以后少不了被孩子逼得跳脚,何必呢”、“没听人抱怨吗?青春期的孩子,跟你较劲,你恨不得把丫立刻塞回肚子里”……

然而对方一转头,看见落地窗外,阳光正好,两三岁的小女孩,穿得像个洋娃娃一样,嘟着小嘴给妈妈甜甜一吻,忍不住低声羡慕:好萌啊,你看见没?还帮妈妈拎东西呢,太暖了。

所有劝解,皆是无效。

一个人的勇气与一个人的欲望休戚相连,只要欲望被点燃,勇气就会应欲望而生长。赢了,就是一个勇者敢于自我挑战;输了,就是一个赌徒该有的下场。

《人间世》里,最揪心的莫过于那些过早离世的孩子。所以有网友说:为人父母者,请跳过《人间世2》第一集《烟花》。

就是那个很想活下去的骨癌晚期小男孩,在他故去后,他的妈妈颤抖着手签下儿子角膜捐献同意书,痛哭不已:对不起,对不起。

《百年孤独》里有一句:你和死亡之间隔着父母,当父母离开人世,你就直面死亡了。

可是,人到中年,转念一想,如果你已是别人的父母,而你现在要目送被你带到这世界上、那个小小的人,一步步离开,那又是怎样一番煎熬?我,原本应该是挡在你与死亡之间的一道屏障,但现在,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你一步步蹒跚着离开这个世界——那种无能为力的自责和绝望,超离痛苦之外。

即便这样,《人间世》把镜头对准这些悲痛欲绝的父母时,想努力传达给观众的,依然是生的希望和爱的无私。

想起第一季里,那个四川来的妈妈,在20多岁的儿子被宣布脑死亡后,当即签下了捐献儿子所有可用器官的同意书,然后才开始哭得浑身颤抖。她说:我们这个家庭太痛苦了,我做这个决定,是希望可以帮助别的病患家庭,不要再遭受我们的痛苦。

这一幕,正是这套纪录片、这些病友家庭,给予我们的信念:这人间,很值得。

就算我们大多数时候走过的是泥潭、沼泽、黑暗丛林,但只要有光照进来,哪怕是稀薄清淡的几束光,就足以扫荡前尘往事,赶走疲惫昏昧,让人不由自主,继续前行——生活里的绝望与希望,拿起与放下,大抵如此。

《人间世》里的医院,是人间生死劫的聚集地,大悲大喜,心肠软的人,看完一集,好几天都缓不过劲来。但它也是从人生至苦里催生勇气的魔盒,看着截肢的孩子、垂暮的老人、患癌的产妇,在死亡面前挣扎求生的过程,揪心痛哭过后,再看看自己的生活,也许凌乱、也许艰难,但总归仍有希望,埋怨懊恼完了,收拾情绪,好好地活下去。

人生一开始的勇字,是写在热血上,写在来日方长上;后来,就会写在深夜痛哭的马路上、写在洁白无血色的病床上;后来的后来,勇字刻在心上,不张扬不喧哗,无需口号。

《圣经》里说,只有亲身经历过苦难,才懂得如何安慰他人。

现在,我们可以关掉屏幕,对自己说:跟着镜头经历一遍苦难,至少也懂得如何安慰自己了。

补记

今天是2019年2月1日,你应该在回家的路上了吧?

一路平安,并代问你的家人好。

过去一年,无论进步退步抑或原地打转,至少我们都还好好活着。就暂时放下一切,回家陪陪至亲。珍惜这时光,别浪费哪怕一秒。

祝: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忍泪活着,且行且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