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书友会第244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尪羸”是指身体瘦弱。《脉经》作“魁瘰”,形容关节肿大之状。桂枝芍药知母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寒热错杂关节肿痛的一首方;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治疗热毒内蕴,血行不畅之脱疽。作者二方合用,治疗寒凝日久化热之痹证,显效。(编辑/千诚)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骨刺疼痛一例 作者/张书亚 女,70,2020年4月9号诊,平素患有糖尿病。右关节疼痛一月余,医院诊断为“骨刺”。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可缓解。入夜关节处肿胀,右小腿灼热如火燎。患者自诉因腰椎压迫神经导致左小腿冰凉多年,且身上多处生有骨刺,手指、脚趾已小有变形。脉弦而有力。 诊断:痹证。寒湿痹痛,郁而化热。 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桂枝20g,芍药15g,甘草10g,麻黄10g,干姜10g,白术25g,知母20g,防风20g,附子15g,川牛膝10g,威灵仙30g,金银花30g,当归15g。四剂,考虑年纪比较大喝成五天。 复诊,疼痛肿胀减轻,小腿灼热感减轻。守方四剂。 三诊,疼痛继续减轻,小腿已无灼热感。因自感有上火,守方加石膏30g,再进四剂。 关节已不疼痛,不肿胀。想要停药让胃休息休息。停药一周后,诸症未复,又取药巩固。 按: 患者关节疼痛肿胀颇似“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患者肢节处又多发骨刺,已有变形,正是“身体尪羸”的表现。小腿灼热感提示有热,加之关节肿胀,颇合知母药用,故主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一种汤药,该方含麻黄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去枣)。主要功能是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佐以清热。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金匮要略》)。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张仲景 处方:桂枝12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白术15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 附子10克(炮) 用法: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方剂歌诀: 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生姜与麻黄,白术防风炮附子,寒热错杂此方良。 各家论述: 姜春华老师曾经指出:桂枝芍药知母汤,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卓效。关键在于附子,不用则无效。 何绍奇认为:附子用量不足亦不效。 华冈氏说本方加葛根、石膏,则又含三个方意。 按: 本方治脓毒性关节炎,兼用黄芪汤加当归、忍冬花收效更佳。 名家论述 ①《金匮玉函经二注》:桂枝治风,麻黄治寒,白术治湿,防风佐桂,附子佐麻黄、白术。其芍药、生姜、甘草亦和发其营卫,如桂枝汤例也。知母治脚肿,引诸药祛邪益气力;附子行药势,为开痹大剂。然分两多而水少,恐分其服而非1剂也。 ②《沈注金匮要略》:此久痹而出方也,乃脾胃肝肾俱虚,足三阴表里皆痹,难拘一经主治,故用桂枝、芍药、甘、术调和营卫,充益五脏之元;麻黄、防风、生姜开腠行痹而驱风外出;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节;经谓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以附子行阳燥湿除寒为佐也。 ③《金匮要略心典》:桂枝、麻黄、防风,散湿于表;芍药、知母、甘草,除热于中;白术、附子,驱湿于下;而用生姜最多,以止呕降逆。为湿热外伤肢节,而复上冲心胃之治法也。 临床应用 ①历节《经方实验录》:耿右,初诊:一身肢节疼痛,脚痛,足胫冷,日晡所发热,脉沉而滑,此为历节。宜桂枝芍药知母汤;川桂枝5钱,赤白芍各3钱,生甘草3钱,生麻黄3钱,熟附块5钱,生白术5钱,肥知母5钱,青防风5钱,生姜1块(打)。二诊:腰痛略减,日晡所热度较低,惟手足酸痛如故。仍宜前法:川桂枝5钱,赤白芍各5钱,生甘草3钱,净麻黄4钱,苍白术各5钱,肥知母5钱,青防风4钱,生姜1块(打),咸附子3钱(生用勿泡)。 ②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杂志》(1981;1:38):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结果治愈14例(1例加用强的松和四环素),显效6例,有效10例(3例加用强的松和四环素),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有效病例平均服药21.6剂。治疗后化验指标的变化:类风湿因子转为阴性的27例(84.4%);抗“O”滴度下降;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红细胞电泳时间(秒)均有明显下降,和治疗前相比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血沉未见明显下降,未恢复正常范围。 病例: 朱燕 女 22岁 半月板撕裂,数月不能行动,住院医生以非动手术才能愈,预后:好者占多数。其父疑虑不定。写信给我[当时在内蒙古]即寄本方兼用血府逐瘀汤(王清任方)共计20付,复健如常。 选自《葭杭文集(妇科)》 踝关节剧痛的中年男子 D先生第一次来门诊时,因为前面排队的病人还很多,他在诊室等了很久。我因为忙于诊病,无暇顾及,倒是我的学生观察到他腿疼得厉害,久站难以坚持,帮他找了一张凳子坐下。 D先生今年44岁,他告诉我,近半年多来,左踝关节疼痛,天气变化则痛,晨起、久坐则甚。近日夜间尤重,左踝关节活动受限,因为害怕起夜(须活动踝关节),以致晚上不敢喝水。伴有右手麻胀。刷牙时恶心,大便调,纳佳,小便无泡沫,口干不多饮,喜热饮。 我见其左踝关节肿大,用手触摸,发现患侧较健侧皮温高。询知:患部无发热感,但也不怕冷。 近日检查:血沉15.2mm/h,类风湿因子152IU/ML。 舌略暗略胖,苔薄,右脉寸关弦紧尺弱,左脉弱。辨为风寒湿郁久化热之痹证。 处方:桂枝10g,生白芍20g,知母10g,制附子10g,生白术15g,防风10g,生麻黄6g,生甘草8g,细辛2g,生姜3片,大枣6枚。6副。 因为患者疼痛急重,我嘱其:第一天2副药同煎,一天喝完。头两煎内服,第三煎外洗患处。 二诊:服前方一日(2副的剂量),即肿痛大减。现下床行走已不甚痛,手麻胀已近消。刷牙时恶心亦减,病人喜形于色。遂用上方略作化裁,继服。患者共服药24副,病情稳定,停药。 坐骨神经痛的女士 这位女士今年34岁,是一位朋友介绍过来的。她跛行着走进我的办公室,见到一张凳子就迫不及待地坐了下来。 她告诉我:右腿后外侧疼痛剧烈,一直牵引到小腿,除了疼痛之外,局部还有发麻、发凉的感觉。右腿不能承重,疼痛影响走路,稍微走一段就必须坐下来休息。起因是3周前外出办事,突遇大雨,一身淋透,次日即感到右下肢发沉,后来就是疼痛。本来以为休息几天就能好了,没想到症状越来越重,经过朋友介绍,过来求治。 患者舌淡尖略红,苔白滑,脉弦而紧。辨为风寒湿痹,略有化热。 处方:桂枝15g,生白芍15g,甘草8g,麻黄10g,生姜30g,苍术20g,知母8g,防风15g,制附子10g,生薏仁25g。 共服药8副,其痛若失。 注:本文摘自董正平博士(中医)的《经方浅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