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受疫情影响,但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通过网络人才市场,依然在积极推进中,不管以何种形式招聘就业,踏出校门,走向社会、就业走向工作岗位,对青年学生来说是一种转变。 就业,出校门有事做了就是就业了。这是对就业的最简单地理解,而事实上一个青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是一种转变。这种转变包括身份的转变、人际关系的转变、思想行为的转变、任务目的的转变、责任义务的转变等等。 从一个学生成为一个社会职业人,意味着身份的转变。这种转变从形式角度是一个时空概念,即按计划完成学业走出学校大门就不再是学生了。而质的转变要求青年毕业生,必须在自我意识中有社会人的感觉、有自立自主的意识、有就业求职的信心、热情、激情乃至冲动。 从一个学生成为一个社会职业人,意味着人际关系的转变。从学校到学校,除了同学师生关系还是同学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最美好也最具单纯性和务虚性,再好的同窗关系也没有多少物质的往来,再坏的同学关系也没有多少利益的纠葛。而进入社会,一切将会变得实际、复杂、多变。在校上级是老师,而进入社会上级是领导或老板;在校相处的是同学,进入社会相处的是同事。而社会的人际与利益又是那么紧紧地缠在一起。那么做为社会新人的青年毕业生,应有正确认识、接受,进而逐渐适应、把握这种变化的能力。 从一个学生成为一个社会职业人,意味着思想的转变。校园生活主要是学习,考虑问题不带有太多的功利性,表现出的是多姿多彩的理想、梦想。然而从社会客观角度看,校园好多想法不仅单纯,而且是脱离实际的。因此,青年毕业生当走出校门的时候,应能理性地对待个人的校园理想和梦想,少一些浪漫多一些实际,还必须有接受校园理想和梦想破灭的思想准备,进而能够主动调整个人的追求。 从一个学生成为一个社会职业人,意味着行为的转变。从校园走进社会,行为的转变主要是适应规范的转变。校园三点一线,定型的饮食起居,明了的校纪校规,做为学生心里很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做,应该怎么做。概括讲,校园行为规范明了简单。而走进社会不仅要恪守职业道德,还要努力适应社会复杂行为规范的约束,而最大的差别是,在校园有老师、学长的经常指点和纠正,既使错了逆了还有机会改,也容易得到理解和原谅。因此,青年毕业生从行为角度应坚持诚实守信、谦虚谨慎态度走进社会。 从一个学生成为一个社会职业人,意味着任务目的的转变。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目的是一个未来时的理想或梦想。而做为社会职业人,任务是完成特定的实实在在劳动,目的是获得收益。从职业角度讲,在一定意义上,劳动者的任务和目的是不一致的。校园的学习尽管是一种任务,但收益是虚的,学习成绩只是阶段性目标,不是目的。而社会的劳动与收益是立竿见影。因为校园的学习收益是虚的未来时,因此做学生对待学习(任务)可好可赖、可紧可松、甚至可学可不学,显现出个性差异和主观随意性。而社会职业任务的要求是规范的、同一的。事实上社会中有许多人是在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职业或无奈的职业,但必须得遵守职业道德,必须得按要求做好,这不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好恶。因此,青年毕业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职业初衷、理想和梦想也许能实现,也许实现不了永远是个梦。怎么办?如果认识到生存第一就得劳动第一,那就要有能干上什么、能干了什么就马上投入进去的准备。人们常说一个人的初恋往往是失败的,而人生的职业初衷又何尝不是呢?只要懂得职业是谋生的手段,还有什么职业(合法的)不可以做的呢?要知道很多在某个职业岗位上做出成就的人、优秀的人、杰出的人,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往往都不是他们的职业初衷。因此,人们讲干一行爱一行是有道理的。爱,能化被动为主动,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要从这个爱开始。 从一个学生成为一个社会职业人,意味着责任义务的转变。青年学生要懂得,在一定意义上人活着是一种责任。人为什么要有责任呢?其实人的责任来自于人的关系。世间万物都是有序的,有序实质就是关系的结果。各种生态的和谐平衡靠的就是秩序和关系,俗称生态链。每一种存在都是“链”的组成部分,都在承担着“链”中不可或缺的责任。就人的本质而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人只要承认自己的这一社会属性,就必然是一个社会责任人,而社会责任人在“社会关系”中就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不然,社会的有序就保障不了。因此,不承认责任、不承担责任、逃避责任都是非人性的行为。而谈到人的责任,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青年学生对自己负责,是要求塑造和完善自己承担社会关系责任的素质和能力(毕业时具备这个素质和能力)。一个人如果对自己都不负责任还能对谁负责呢?或者说还有能力对谁负责吗?只有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才有可能对他人、家庭、社会、国家、民族负责。有责任意识才能尽义务,懂得为什么尽义务,有责任意识才能有更高意义上的使命感。在校园学习的学生,责任义务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计划按时按要求完成学校任务,达到各项指标。而进入社会,责任义务就不这么简单了。当学生时,在经济上靠别人,责任义务都是非物质的。而成为社会职业人了,经济上就不能再靠别人了。首先得能养活自己,其次还要回报父母(父母年迈还须赡养)和曾经帮助过关爱过的亲朋好友,为社会做贡献。换句话讲,走出校门进入了社会,就意味着依赖别人生活终结的同时独立于社会自食其力生活的开始。从家庭角度多数父母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愿望——孩子毕业走出校门后能自食其力就可以了。而这又何尝不是国家社会对青年毕业生的最基本要求啊?因此,青年毕业生必须懂得从走出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有了一定的责任。而这种责任的最低要求是能够养活自己。 就业意味着复杂多维的转变,而每一种转变又都不是孤立的。这种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当青年毕业生走出校门时,并非意味着一下子就能完成转变。重要的是走出校门时要有这个转变的思想准备和素质能力上的储蓄,因而转变的积极一些主动一些,真正懂得就业意味着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