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uess What! 这些支架式教学你会了么?

 传递教育ETREND 2020-06-01

支架式教学的思想来自于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简称ZPD)理论。他认为儿童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能力与其自身原有能力之间存在着差距,而这种差距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消除,孩子在教师指导前后的这种发展就叫做最近发展区(ZPD)。

而支架式教学就是基于ZPD理论的一种生本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逐渐为学生提供少量并且适合的知识或提示,引导学生沿着这些“支架”稳步攀升,从而建立独立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剑桥Guess What!少儿英语包含了大量的支架式教学设计,堪称该课程一大亮点。下面我把支架式教学在课堂实践中最核心的六点列举如下,并在Guess What!课程中找到三个例子,其它三个你也来找找。

01

Tap into prior knowledge

已有知识不仅包括学过的旧知识,还包括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图式(Schema) ,即已知概念、过往经历以及对事物的观点、看法等。在教学中,老师要激活学生的图式,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桥梁,循序渐进引入正题。

例 1

一级别一单元第三课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句型:

How many books can you see?  

教学从这首歌曲导入:

那么老师们该如何让学生理解“How many books can you see?”这个概念呢?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会了从1数到10,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字开始引入话题:

1)老师拿起一本书说It’s a book. 然后问学生How many books?接着伸出一根手指说One.

2)老师再拿起一本书问How many books?此时伸出两根手指说Two.

3)重复上述步骤,拿起三本、四本书,问同样的问题。

这时学生应该已经明白关键句的意思,之后老师就能联系配图,询问图中有几本书并播放歌曲了。

02

Pre-teach

这个方法适用于生词多的课程。以阅读为例,一篇满是生词的文章就像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读起来磕磕绊绊。倘若我们在阅读前扫清这些障碍,整个过程就会顺畅许多。讲解单词时,有些老师经常直接告诉学生中文意思,这样做会养成学生每次看英文都要先翻译成中文的习惯,不利于英语语言思维的训练。跳过中文介质,在事物和英语语言之间建立直接联系是更高效的教学方式。

例 2

三级别一单元

图片释义就是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是Guess What!第三级别第一单元中的部分闪卡,图片中的动植物都是该学段认知水平能够达到的,让孩子自己在语言和认知之间建立起联系,不仅课堂生动有趣,孩子也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03

Use visual aids

视觉辅助是理解概念和传达信息的有效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照片、插画、图表、视频、思维导图等视觉辅助工具,能够快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些工具对于视觉型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

例 3

三级别一单元

观看这段关于动物栖息地的小视频后,引导学生梳理视频中的信息,画出下面这样一幅思维导图(Mind map),是不是语言、认知、思维一举三得?而且孩子还能从中再次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

04

Show instead of tell

我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英语课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枯燥的语言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无趣、走神,更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碍,长此以往会在学生心理产生挫败感。把学生语言水平和认知水平之间的跨度弥补到最小,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技巧,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实物、教具及周边环境等能够直观呈现的元素,配合课堂用语及教学指令,师生之间的沟通、理解势必更加高效顺畅。

05

Think aloud

有声思维是通过陈述思维过程展示如何完成任务的方法。教师为学生做有声思维示范或引导学生在做练习时说出自己的思路,帮助学生找出漏洞并加以弥补。因为孩子的思维与认知水平还处在发展阶段,利用有声思维法有助于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例 4

五级别一单元

下文是Guess What! 第五级别第一单元的一篇短文,阅读短文后需完成练习18。在阅读黄框和蓝框中的内容时,老师可以通过有声思维的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判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有声思维的核心是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发现学生思维逻辑中的问题后加以修正,切忌简单直接地灌输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或结果

06

Give time to talk

小组讨论有利于激发思考。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发现不同的观点,还可以了解不同观点产生的原因,反观自己的思路是否有缺陷,从而找出更加全面、客观的解决办法。在这一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代替老师成为了支架搭建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