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沙本土亲属、人际关系称谓

 国民一员 2020-06-01

界上最亲近的关系,无疑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在川沙,子女称谓母亲一般叫“姆妈”,在龚路、顾路、合庆、蔡路等沿海一带,也有称“阿妈”;子女称父亲过去多叫“阿爸”,现在较普遍地称“爸爸”。在第三方面前,称自己的母亲多以“伲娘”、“伲阿妈”表达,称自己的父亲则用“伲爷”、“伲阿爸”,有时,还会用“伲老头子”来称呼。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第三者面前可以将自己的父亲称为“伲老头子”,但不可由此想当然地将自己的母亲称为“伲老太婆”,否则,定会让人笑掉大牙。

母亲称儿子为“倪子”,老辈人还有称“后子”(音似本地话“猴子”);称女儿为“囡嗯”(嗯,近似于本地话“五”的发音,下同),也有用“囡”一个字表达,但若讲“小囡”则并非指小女儿,而是指不分性别的小孩。儿子的妻子称“媳妇”,女儿的丈夫称“女婿”;儿子的儿子、女儿称“孙子”、“孙女”;孙子的妻子称“孙子媳妇”,孙女的丈夫称“孙女婿”;孙子的儿子叫“玄孙”(玄,本地话音类似“圆”)。

要说明的是,在川沙甚或在南方一带,媳妇即指儿媳妇,这跟《词典》中的解释是一致的,“伲媳妇”其意就是“我(们)的儿媳妇”,但是,到了东北,媳妇则意为老婆、夫人,“我媳妇”意为“我老婆”,若要指儿子的妻子,那必须说“儿媳妇”。由此,各位亲,到了东北一定要注意,“我媳妇”和“我儿媳妇”可不能混用哟!

自己的妻子大多用“娘子”、“老婆”、“老太婆”,少部分称“家子婆”。川沙“大娘子”是出了名的。旧时,川沙民间向来认为帮儿子找一个年龄大一点的娘子,不仅其懂事识货,而且能料理家务、照顾好小官人,故所以,与现在男大女小的择偶取向相反,一直到解放前后,老辈人中大娘子现象较为常见,由此,在川沙,“大娘子”成为了妻子的代名词,即便实际上男的并非比女的小,但也会大言不惭在他人面前称呼“伲大娘子”。而称自己的丈夫一般为“男人”、“老公”。

姻的男女两方的父母之间称“亲家”,互相以“亲家公”、“亲家母”相称。

弟姊妹之间,除正常地称呼阿哥、阿姐、阿弟、阿妹之外,最大的哥哥会被称为“大佬官”。从字面上来理解,倘若讲:“迪个是我兄弟”,那只能表示两人之间的兄弟关系,而不能表明哪一个是兄、哪一个是弟,但在川沙,一般称“兄弟”,即指弟弟,若要表示哥哥,则一定要说“阿哥”。

亲的父亲称“大大”(本地话注音[da]),父亲的母亲称“阿奶”或“嗯奶”;再上一辈,“大大”、“阿奶”的父亲和母亲即曾祖父、曾祖母被统称为“太太”,为加以区别,分别叫作“男太太”和“女太太”;若再溯上一辈,则称“太里太”。母亲的父亲、母亲叫“外”、“外婆”,有时为表示亲切,“外公”也被叫作“外公大大”,“外婆”则叫成“外婆阿奶”。对于“大大”、“阿奶”“外公”、“外婆”的兄弟姐妹通常也以同样的称谓相呼。

亲的同辈亲戚统称为“叔伯关系”。父亲的哥哥称“伯伯”或“老伯伯”,按大小,分别叫“大伯伯”、“二伯伯”、“小伯伯”或“大老伯伯”、“二老伯伯”、“小老伯伯”;父亲的弟弟称“爷叔”或“阿叔”,同样按大小,分别叫作“大爷叔”、“二爷叔”、“小爷叔”;“伯伯”的妻子称为“老嬷嬷”(嬷,本地话注音[ma]),“阿叔”的妻子称“婶婶”;父亲的姐姐为“媎媎”(媎,本地话注音[du])、“媎媎姆妈”;称父亲的妹妹为“姑姑”、“姑妈”;“媎媎”和“姑姑”的丈夫一般统称“姑父”。川沙的一些地方,将父亲的阿姐阿妹统称为“寄妈”,称“寄妈”的丈夫为“寄爹”。

亲的同辈亲戚统称为“表亲关系”。母亲的姐姐称“姨妈”;母亲的妹妹称“孃孃”(孃,注音[niang]),也有称“阿姨”;“姨妈”和“孃孃”的丈夫统称“姨夫”,一般以“大姨夫”、“小姨夫”相区别。母亲的阿哥、阿弟称“娘舅”;“娘舅”的妻子称“舅妈”。而在奉贤一带,称母亲的姐姐为“大娘”,称母亲的妹妹为“小娘”。

川沙历来就有娘舅最大的说法。过去拿嫁妆,必须由娘舅领衔,在小辈闹矛盾时,往往也会请娘舅出场来平息。

过,在日常会话中,“媎媎”、“婶婶”、“孃”、“姨妈”、“阿姨”等的称谓并不分得这么细,常常出现混用的情况。

胞兄弟姐妹之间对阿哥、阿弟所生的下一代,以“侄子”、“侄女”称呼,他们的配偶被叫作“侄媳妇”、“侄女婿”;而“侄子”、“侄女”辈之间,互相以“堂哥”、“堂弟”、“堂姐”、“堂妹”相称。同胞兄弟姐妹之间对阿姐、阿妹所生的下一代,以“外甥”、“外甥女”称呼,其配偶相应地称为“外甥媳妇”、“外甥女婿”;而“外甥”、“外甥女”之间,相互以“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相称。

子称丈夫的父母为“公阿爹”、“婆阿妈”,丈夫称妻子的父母为“丈人”、“丈人阿爸”、“丈人老头”和“丈母”、“丈母娘”。

妻子的兄弟姐妹,丈夫通常随妻子一样称呼,但阿妹(即妻妹)也会被称为“阿姨”(与称呼母亲的妹妹“阿姨”的发音有所不同)和“阿姨妹妹”,称妻子的兄弟为“阿舅”。

川沙有着“阿姨妹妹半只屁股”,意为姐夫和妻妹比较容易相处得好的说法。

丈夫的兄弟姐妹,妻子一般随丈夫的叫法,但对阿弟还会被称呼为“小叔”。

哥阿姐对阿弟妻子的称呼为“弟媳妇”,称阿妹的丈夫为“姊妹婿”;阿弟阿妹称阿哥的妻子叫“阿嫂”;姐姐的丈夫叫“姐夫”、妹妹的丈夫叫“妹夫”。

亲生的父母为“亲爷”、“亲娘”,相对应的后爹(继父)、后妈(继母)被称作“慢爷”、“慢娘”;结婚的男女被叫作“新官人”、“新娘子”;重组家庭后,前夫或前妻所生育的被带到新家庭的未成年子女被叫作“拖油瓶”;在川沙,前夫又被称为“前朝男人”,而前妻也被称作“前朝娘子”。

夫的女人称之为“寡妇”,川沙有句歇后语叫:寡妇睡觉——上头没人;丧妻的男人称之为“鳏夫”;丧妻的男人再娶叫“续弦”,嫁给丧妻男人的女人叫“填房”。

想生育的夫妻叫“丁克”;过了结婚年龄段而未娶妻的男人被叫作“王老五”、“钻石王老五”。

女人资助并建立不正当性关系的男人被称为“汉郎头”,类似于现在讲的“小白脸”,但“小白脸”一般指年纪轻的男性;至于“小三”称谓的意思,相信人人皆知;将勾引良家妇女、拆散他人家庭的男人称为“拆白党”;非联姻的男女存有暧昧关系的被叫作“相好”、“老相好”。

胞姐妹的丈夫之间被称为“连襟”,同胞兄弟的妻子之间即妯娌关系被叫作“伯姆淘里”。

立恋爱关系的男女互称对方为“对象”;谈恋爱的过程叫“处对象”,现在一般叫“谈朋友”。

社会,有财有势的男人会娶好几房太太,按进门的次序,这些太太被叫作“大姨太”、“二姨太”、“三姨太”,以此类推。在川沙,姨太太也被直接叫作“大老母”、“小老母”。

沙人喜欢认“过房亲”,但其并非都为严格意义上的过继和过嗣,也非旧上海黑道上的拜“老头子”,而是多为工作生活中至好的小姐妹间,一方的子女认另一方为“过房爷”、“过房娘”,也就是类似于认干爹、干妈。而“过房爷”、“过房娘”称对方的子女为“过房倪子”、“过房囡”。

以上表示亲情关系的称呼之外,在川沙,第一个出生的小囡若是儿子、孙子,会将其骄傲地称之为“炮头倪子”、“炮头孙子”;称入赘的男人为“招女婿”或“入舍女婿”;将铁哥们喻为“出窟兄弟”和“小弟兄朋友”;“淘伴”表示常滚打在一起的伙伴,而具有“淘伴”关系的人际圈子被说成“淘伙淘里”;以前,将经媒婆撺掇并经生辰八字掐算、男女双方及长辈见面确定恋爱关系的过程称为“通脚”,而“通脚”后的女方则被称为“通脚媳妇”;刚生育完成的产妇被称为“小姆娘”;称街坊邻居为“邻舍”。

在川沙,年龄相仿的朋友同事之间,甚至夫妻之间,会以姓氏+“家里”相戏称,如:张家里、蔡家里,在一些地方,还会称呼为“张家里斯”、“蔡家里斯”。

去,师傅被视为衣食父母,需要通过严格的拜师仪式才能确立师徒关系。徒弟称师傅的妻子为“师娘”、“师母”或“师傅娘”,称师傅的师傅和师傅的父亲为“师爷”。不过,这样的称谓是建立在师傅为男性基础上的,倘若,师傅为女性时,那么,师傅的丈夫该如何称呼呢?小编想,大概只能用“爷叔”、“伯伯”代称了。要加以说明的是,“师太”的称谓专指庵寺中的资深尼姑,与师傅没有任何关系。另外,老早头,在商行、商号中为老板出谋划策、打理重要事务的人,也被称为“师爷”,如:绍兴师爷在上海是十分出名的。

着人际交往的扩展,原本多限于表明亲属关系的称谓被大大地用于各种场合,爷叔、伯伯、兄弟、阿哥、阿姐、阿姨、嫂嫂、婶婶早已取代了“同志”、“师傅”等曾经常用的尊称,而“帅哥”、“美女”等新称谓亦不绝于耳。

来源:往事钩沉话川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