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川沙人洗浴方式的演变看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国民一员 2020-06-01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川沙城内的居民住宅大多为砖墙结构的平房,少量有木地板的两层楼(实际只能说是两层阁)那就算得上豪宅了。由于自来水管不入户等生活条件的限制,几乎所有民宅都无卫浴设施。

夏天尚无太大问题,特别是对男的,去河里游个泳,在获得凉快的同时把澡也洗了,高兴的话还可顺便摸几个河蚌,回家后当作小菜吃,或者,就在公共水龙头处打着赤膊仅穿个短裤用整盆整盆的水冲凉,尽管不太雅观,但毕竟痛快、方便。

然而,到了冬季,寒风凛冽,天凝地闭,在既无暖气空调,也无热水器之类的家用电器的情况下,洗澡成为了一件困难、麻烦的事。那阵子,无论小孩还是大人在冬天里大多很少洗澡。小孩子每天能保证洗脸汰屁股的那就算够讲卫生的了。不过由于那时“油水”较少,一两个礼拜甚至更长时间不洗澡身上也并不觉着特脏、特难受。

若要洗澡只能去城内唯一的一家位于操场街上的公共澡堂——川沙浴室。至于这个公共澡堂用现在的标准看,绝对够得上脏乱差俱全。休息室里三四排一溜的躺椅,已经洗完澡的浴客喝茶、抽烟、聊天,还有的在修指甲、韱脚皮,而服务员或忙着将浴客脱下的外衣、棉袄用叉子挂到躺椅上方的挂钩上,或递送热得发烫的毛巾到浴客手里……

一进入浴区,一片热气弥漫、令人闷窒难耐,个别浴客因一时难以适应而昏厥倒地,浴场工作人员却并不在意,用凉水将其泼醒并扶到休息室休息就完事了。而浴池里的水像米泔水一般浑浊。搓背师傅像魔法师一样,用不了几下,就能从浴客身上搓出一条条足有面条粗细的“奥灶”,还不时打出颇有节奏感的敲背声。从搓背桌上下来的人,总会萌生一种被活生生蜕去一层皮的感觉。

尽管,城内独一无二的公共澡堂十分简陋、浴资低廉,但对于大部分布衣百姓而言,仍然是一份过于奢侈的花费。记得每当春节前的数日,按照“清清爽爽过年夜”的风俗,浴场门口便排起了长队,除了城内的人们外,川沙周边十里八乡的人也纷纷来此洗浴,浴池里人满为患,挤得恰似一盒沙丁鱼罐头。

大概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市面上推出了一种叫浴罩的洗浴用具。所谓浴罩其实就是呈上小下大圆柱形的浴帘,小的一端悬挂于天花板或屋樑上,将盛入热水的浴盆置于浴罩内,由此成为一个相对密闭、保温的空间。但因空间狭小且一浴盆水要从头洗到脚,给小囡洗洗尚可,对大人而言或许与其说是洗澡还不如说只是擦个身而已,既不方便也不酣畅,一不小心还会泼出很多水,弄得屋里一天水界。同期,城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纷纷出资建造了一批公建配套福利房,如城南河滨小区、临园小区、园西小区等,其卫生间内虽排设有浴缸,但基本属于摆设,除夏天用作冲凉外,并不能解决冬天洗澡问题。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随着城内川沙宾馆、申华大酒店、锦丽华大酒店的先后建成和营业,一些在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个体业主和乡镇企业家觊觎宾馆、酒店完备的洗浴设施,花两三百元订一间房,不为住宿,只为携老带小、呼朋唤友到宾馆、酒店的房间里洗澡,同时兼带把衣服也洗了。不过,这对于当时工资水平普遍不足百元的工薪阶层而言,显然开销太大,难以承受。

1990年临园小区156户居民率先用上了管道煤气,并在此后的四五年间在川沙全城得以普及。仿佛在一夜之间,空调、燃气热水器、浴霸、电热汀等家用电器充斥于川沙乡下人的眼帘。人们在装修新房时会精心考虑卫浴器具的选择,而卫浴间的配置和装修成为了耗资最大的部分之一。渐次,无论春夏秋冬,居家洗澡变得非常容易和惬意。每晚洗澡甚至早晚各一次,成为了人们普遍的生活习惯和必需。这样,位于操场街上公共浴场逐渐冷落,直至门可罗雀、关门打烊。

与此同期,城内一些市、县属大企业开始改造、新建职工浴室,除解决职工洗浴外,也作为福利向职工家属发放浴票。做得最好的职工浴室是为亚洲毛巾厂,浴室明亮、面积大,淋浴笼头多,水量足,水温稳定。亚毛厂还通过向有关机关、单位赠送浴票,借此成为其与相关机关、单位笼络关系的一种手段。

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些富有新意的公共浴场,几乎颠覆人们原有对传统澡堂的理解和认识。记得鼎鼎有名的是云都浴场,不仅店堂明亮、浴池洁净,而且引进了桑拿浴蒸房、脉冲浴池、休息厅闭路电视等设施,提供中式、泰式、日式等各式按摩服务,肚子饿了还可到餐厅点上几个菜并小酌几杯。这种在当时被称作超级享受的豪华浴场,虽消费价格不菲,但仍令一些钱袋渐丰的川沙人趋之若鹜开车前往位于金桥、周浦甚至浦西的云都一享其快,也成为了朋友相聚、商务接待、生意洽谈的一种时尚方式。记得那时,若有人说:“走,今晚我请大家汰浴去。”哇!那是很有面子、很有腔调的哟!

在新型洗浴业兴盛之时,沪上一家知名浴场曾发生过疑似因电脉冲浴池漏电而致人死亡的事故,闹得沸沸扬扬,在川沙也引起了极大反响。这也许成为了川沙人极少使用电加热热水器的缘由之一。

在这种大型集成式、多功能浴场风靡之时,在川沙体育场内和妙境路北段也先后开张了两家相类似的浴场,分别名“华依桑拿”和“华天浴场”。但由于硬件设施、软件管理、外部环境、经营策略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两家浴场只兴隆了寥寥一两年便开始了滑坡。在华依桑拿率先歇业后,处于惨淡经营中的华天浴场也被迫转让。新的业主在接手原华天资产后,对其设施进行了全面地升级改造并引进了“大晶晶”品牌,于2003年闪亮开业。

大晶晶浴场开业伊始,一改以往其它浴场以中高端客源为主的经营方向,代之以优质服务、低价收费、薄利多销的“平民化”营销策略,让每一个很普通的工薪阶层也能享受得起舒适的洗浴服务。其浴资仅为29元,促销时更是低至19元,还推出了免费自助餐。在服务上,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做法,以保证规范化、优质化。浴客进出浴场,总有店小二蹲着为客人脱鞋、穿鞋、递拖鞋,伴随着店小二略显夸张甚至有点儿生硬、笨拙的手势和肢体动作,“老板请进”、“老板好”、“老板请走好”、“老板再见”、“老板请注意台阶”,迎宾声、送客声、问候声、提示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成为一道极富大晶晶特色的亮丽风景线。区区29元甚至19元消费就能汰一把浴,还能吃上一顿荤素兼具、有滋有味的自助餐,甚至还能像电影《私人订制》中河道清洁工人丹姐那样过一番貌似当“老板”、有钱人的瘾。超值的性价比和独到的服务很快让大晶晶浴场声名鹊起,成为业界后起之秀。大晶晶当年生意红火、客流如潮、纷至沓来的场景,给许许多多川沙城内及周边乡镇、还有从浦西慕名而来的浴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难以忘记。不过,到了2009年,因营业用房租赁期限届满和洗浴市场的变化,大晶晶停止了营业。

在大晶晶经营的中后期,川沙城内也出现了几家规模不一的大浴场,但大多因关关停停、缺少特色而未留下特别的记忆。在此小编就不再赘述了。但总的来说,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休闲方式的多元化,人们越来越难以设想会带上一包换洗衣服专门去浴场耗上几个小时。洗澡越来越回归洗澡本身,而这一点从新装修的住宅多用淋浴而少用浴缸的趋势便可见一斑。由此,自大晶晶停业后,川沙的洗浴业进入了低潮期。

自迈入2010年代后,老龄化社会的各种表象越发显现,老年人寻找自身的生活乐趣也越发演变成为这一社会群体的整体觉醒。他们除了隔三差五轧淘轧伴外出旅游、踏访心仪之地外,各种同学会、战友会、邻里会等等排满了日程,并以此作为情感的寄托、心灵的庇护和情绪的。2015年,原大晶晶经营业主正是看中这一新的市场契机,果断地全资收购了位于妙境北路十八铺处的红鲤鱼浴场和红鲤鱼KTV,重新开设了红鲤鱼大浴场。其虽冠以浴场之名,但实际为集洗浴、健身、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以“吃喝玩乐一整天”为营销口号,继续沿用原大晶晶薄利多销、适宜于老年人收入水平的“平民化”收费策略,吸引了包括浦西人在内的大批客流,成为川沙颇有知名度的新的亮点。

现在在川沙,除红鲤鱼外,另有较有影响的是以温泉和养生为主打的“碧海云天”、“极乐汤”两家浴场。

来源:往事钩沉话川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