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越||从虎溪窑到碣石印社,不只是沉醉!

 攒菁堂 2020-06-02


白云生处虎溪窑

▲虎溪窑一角

拉开蓝天的幕帘,光影斑斓

大山深处别有洞天

曲径通幽,印谷扑面

一座诗书画印的艺术家园

虎溪窑一角

壁炉、翠竹、山泉

墨香盈室,品茗赏盏

花开满地,时光折转

回眸,围窑烧陶,捏泥问火的盎然

虎溪窑一角

松软的泥土,悠悠颤颤

泥坯刻画烧制出来的世界,粗犷自然

火的洗礼,线条婉转

陶印的味道,淬炼篆刻新的语言

▲王丹先生书画创作室一角

这石、这印、这拓片

刀笔勾勒胸中逸气,删繁就简

印林澎湃着中国梦、锦州美的内涵

浓缩的印章篆刻史,沉醉流连

虎溪窑

虎溪

“虎溪窑”的由来:北普陀山北麓有一自然村落名曰“老虎沟”,有溪自村北出曰“虎溪”。自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书画家王丹先生在村北尽头山根处建“虎溪窑”,依山建舍,立窑修池,于斯为巢,山水相伴,远离市嚣,潜心静默于诗书画印之作,探索研究以陶土为材料,制坯、镌钮、篆刻、烧制陶瓷印,并定名为“虎溪窑”,且聚天下名窑佳土、丽釉于其中……

醉在碣石印社

▲“中国印林”一角

笔峰轻悬
撇点横捺的折转,入木三分
墨香氤氲
篆隶楷行草的润峭,流水行云

▲“中国印林”一角

锋刃的礼敬,掌心辗转
一阑圆润与嶙峋
揉碎了时光,岁月情浅
亘古着铅华几许的和弦

▲“中国印林”一角

九十九座山石,春色饱蘸
商周至今的印章一一拓满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印林燎原北普陀山,金石震撼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闻官与媒体人员参观考察
碣石印社铺开直面世界的春天
袂接五洲四洋,舒张中国梦想
一带一路,锦绣璀璨
篆笔勾画出聚焦新时代
礼赞锦州美的谋篇

碣石印社正门一角

王丹先生与亲自题写的“碣石印社”

碣石印社——始创建于1985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印学专业社团。印社名称是为纪念锦州已故书法篆刻名家李世伟先生,以其斋号“碣石山馆”命名。是由著名书画家王丹先生及以锦州市为主的书画篆刻家、金石收藏家及相关学者和爱好者自愿结成的专业性学术团体,是印社开展书法篆刻活动的创作、展示的机构和基地,在全国印社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碣石印社的“中国印林”,是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三百三十四枚印章契刻于九十九座大石之上,上始商周,下迄当代,不啻为一部浓缩的简明中国印章篆刻史。

热爱家乡,关注“锦州文化”

文/杨越

设计/林江

编辑/林江 赵倩

图文制作/《锦州文化》新媒体平台

责任主编/张佳鹏

【锦州文化】辽宁地区最大的文化共享平台,见识、态度、深度!给您一道站在高处的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