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腿沉硬肿(培彬)(真武汤)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0-06-03
             师母腿沉硬肿,舌淡胖齿痕苔白腻,酸懒困乏无力嗜睡胸闷气短,脉滑。之前多次用过苓桂术甘汤四妙类,无效。杨老师这次决定用真武汤。制附子30云苓50白芍50炒白术30生姜15。脉滑不仅主痰,也主湿。服后不再困乏,舌体变小。

第二副用附子50克,没有久煎。服后全身麻。四肢酸凉更甚,舌体变小。困乏减轻。脉却由滑变弱。

第三副用真武汤合平胃散。制附子30云苓75白芍50炒白术50生姜30陈皮15厚朴15苍术15川膝20。服后脖子出汗,腿硬变软,水湿退向四肢末端。嗜睡减轻。脉弱舌缩。有效但进展不大。

第四副用制附子30云苓50白芍70炒白术50生姜麻黄10党参15监制麻黄。服后胸闷气短,我觉得一为麻黄故,二为白芍量大,降力过大。老师说,她一直就气短。

第五六副用升陷汤。无效。诸症不再好转。

第七副用温脾汤加厚朴。附子20克,大黄40克,芒硝3克。肉桂3克。老师意为下焦不通导致的气短。杨老师说,大便不通,一是肠内浊气泛上,二是丹田之气上不来,故都导致气短,胸闷,上不来气,气不能相接续。甚至酸中毒。所以必须通大便。我说大便每天都有,属于正常啊?他说,大便虽每天都有,但是量少,就可以看作是便秘。服后,不肚疼,也没解大便,胸闷好多了。(奇怪不?)

后諸症均愈。心慌胸闷气短,下肢肿,头昏嗜睡乏力等都好了。

大便不通也会导致胸闷气短。温脾汤主之。承气汤实际上是泻肺汤。肺与大肠相表里,泻大肠,则肺气雍实得解,胸闷气短缓解。这就叫上病下治。看来温脾汤是个很重要的方剂。

以上一家之言,班门弄斧,肯定有诸多不足之处,敬请高明斧正。

再:白芍,云苓量大,还是想通过小便把湿利下来。结果发现尿量没有增加。大黄用40克,是因为之前了解师母体质,用少了无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