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5岁叶嘉莹捐出3568万元,她不是中国国籍,却只想为中国弘扬诗词

 空谷罗汉 2020-06-03

迦陵仙音

2019年5月,叶嘉莹向南开大学捐赠1711万元

而早在2018年6年,在全球南开校友会会长论坛上,叶嘉莹已经向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857万元,用于设立“迦陵基金”。

95岁叶嘉莹捐出3568万元,她不是中国国籍,却只想为中国弘扬诗词

“迦陵频伽”是佛国世界里的一种鸟,佛经里说它的声音极为动听,“云其仙音,通十方界”,“如是美音,若天若人”。

叶嘉莹先生的恩师顾随先生有感于学生的才情,又及“迦陵”与“嘉莹”读音相似,于是为叶嘉莹选定了“迦陵”作为笔名和别号。

而如今,“迦陵”又成为了这一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基金的名字。前后两笔共计3568万元的捐款,让我们在赞叹叶嘉莹先生胸怀气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她那颗对中华古典诗词满怀热忱的心。

南开大学特意为叶嘉莹先生修建了居所,名为“迦陵学舍”。

95岁叶嘉莹捐出3568万元,她不是中国国籍,却只想为中国弘扬诗词

在官方对于这处建筑的介绍中,南开人深情地将她称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

这位穿着裙子的士大夫,一生都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和传播。她走遍了祖国从北到南的山山水水,只为把我们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出身名门,乱世不幸:“我的一生都不是我的选择。”

1924年,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她是满族人,与清朝大词人纳兰性德是同宗。从小,叶嘉莹的启蒙读物就是古诗词,她最初认识汉字,也是从古诗词中学来的。

王国维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生逢乱世,身如浮萍,父亲在战乱中失去联络,母亲早早病逝,刚刚考上大学的叶嘉莹不得不带着两个弟弟投奔伯父伯母,在悲痛之中完成了学业。

95岁叶嘉莹捐出3568万元,她不是中国国籍,却只想为中国弘扬诗词

“飒飒西风冷穗帷,小窗竹影月凄其。

空馀旧物思言笑,几度凝眸双泪垂。”

在这首《哭母诗》中,我们仿佛能体会到叶先生当时的心境。乱世如麻,至亲之人天涯零落,在凄风苦雨的北平城里,经过一位中学老师的介绍,叶嘉莹认识了老师的堂弟赵忠荪,也就是她后来的丈夫。

如今的叶嘉莹先生气质高雅,雍容华贵,年轻时的叶先生更是美丽动人。况且“腹有诗书气自华”,赵忠荪对叶嘉莹一见倾心,苦苦追求之下,叶先生被其感动,嫁给了他。

但对于这段婚姻,我们恐怕不能说出什么赞美的话语。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一世逼人来

对于这段婚姻,叶先生写有一首诗《天壤》:

“逝尽韶华不可寻,空余天壤蕴悲深。

投炉铁铸终生错,食蓼虫悲一世心。

萧艾欺兰偏共命,鸱鸮贪鼠吓鹓禽。

回头三十年间事,肠断哀弦感不禁。”

95岁叶嘉莹捐出3568万元,她不是中国国籍,却只想为中国弘扬诗词

“天壤”是谢道韫的典故,说谢安把谢道韫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谢道韫回门的时候,却对谢安抱怨道:“不意天壤之间,乃有王郎!”她从小见的都是谢家的青年才俊,却没想到天地之间,竟然会有王凝之这样平庸的人。

赵忠荪却绝不仅仅是王凝之那样没有才华的问题。叶嘉莹曾这么说:

“我所遇到的人是一个完全无法理喻的人,是你们一般人所难以想象出来的一种人。”

婚后不久,叶嘉莹跟随丈夫迁居台湾。在“白色恐怖”中,赵忠荪被捕入狱,叶嘉莹独自带着才4个月大的女儿,以教书为生。

95岁叶嘉莹捐出3568万元,她不是中国国籍,却只想为中国弘扬诗词

赵忠荪被释放后,变得无礼而蛮横。叶嘉莹生下第二个孩子时,他听说是女孩,看也没看便走了

出狱后,赵忠荪没有工作,叶嘉莹仍然以教书为生。前后二十年间,叶嘉莹接受工作邀请,开出的条件都是:请帮我的丈夫安排一个工作。

被派到海外大学讲学时,叶嘉莹一边负担两个女儿的学费,一边供养丈夫的生活,还要用英文教书,用英文讲诗词,备课的难度可想而知。叶先生往往备课到凌晨,一大早就要上讲台去给学生们讲课。

生活安定下不久,新的苦难又降临在了这位最不幸的女先生身上。52岁的叶嘉莹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曾经相依为命的大女儿。

95岁叶嘉莹捐出3568万元,她不是中国国籍,却只想为中国弘扬诗词

巨大的悲痛几乎击垮了这位伟大的母亲。叶嘉莹把自己关在家里,前后写下了十首《哭女诗》: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一世逼人来。

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

女儿去世之后,叶先生便很少再有诗词流传。

她变得更加内敛,一心只为教学事业。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1978年,叶嘉莹向中国政府提出申请回国讲学。

1979年,叶嘉莹初抵天津,在南开大学授课,从此开始了在中国与北美之间来回奔波讲学的生涯。她写了“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的句子,来形容南开学生听她讲课时的情景。

95岁叶嘉莹捐出3568万元,她不是中国国籍,却只想为中国弘扬诗词

退休之后,叶先生更是应邀先后在国内几十所大学讲学,举办了多次古典诗词专题讲座。

回首往事,头发已经花白的叶嘉莹先生表示:“我若幸而身体能恢复健康,要请人把当年的吟诵整理出来,留给后人,不然我对不起前人

“我没有把我的时间跟生命白白浪费掉,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莲花是凋零了,但有一粒莲子留下来,我希望把中国文化传统美好的种子留下来。”

1998年,叶嘉莹写信给国家领导人,呼吁国家倡导幼少年学习诵读古典诗词,以提高国民素质。

95岁叶嘉莹捐出3568万元,她不是中国国籍,却只想为中国弘扬诗词

2014年,温家宝总理致信祝贺叶嘉莹先生90岁生日:

“先生从事教育事业近七十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满天下。七十年来,先生一边孕育桃李,一边从事研究,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把岁月全部奉献给诗词教学事业的叶嘉莹,此生最大的坚持,便是“诗词报国”。

她没有中国国籍,却为中国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

诗意何处寻?

如今的我们,却很少读诗词了。

为了加强大家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视,不仅叶嘉莹在努力,教育部门也在努力。据统计,2019年高考不管是全国卷I、卷II,还是卷III,单古诗文考察就占34分;而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

《中国诗词大会》一手捧红了武亦姝,这个考上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的女孩,身上最引人瞩目的特质,不是才思敏捷,而是一身诗意

这本《枕上诗书》精选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出现过的经典诗词,编辑成册,每一首都是经典,每一句都是情怀。不仅有诗词原文,更有全诗注解,和诗词背后的故事

书中还配有精美彩色插图,不但不枯燥,反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既适合大人,又适合孩子。从小学生到成年人,都十分推荐一读。

读懂一首诗,就是读懂了一位古人。叶嘉莹先生为之奉献一生,为的便是把诗词的种子播进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95岁叶嘉莹捐出3568万元,她不是中国国籍,却只想为中国弘扬诗词

仅仅45元,一顿饭钱,就能够享受到韵律之美与文字之美的完美结合,并从中窥见古人传承至今,仍熠熠生辉的精神所在,感受到叶嘉莹先生陶醉了九十多年,仍然不觉餍足的,沁入心脾的美

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