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具有“创意”的酷刑

 你在我在观自在 2020-06-03
(本文无高能图片,请放心食用)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这是《汉谟拉比法典》的第196条。同态复仇,也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几乎任何一个民族在它的历史早期,都经历过的刑罚阶段。


“我所遭受的痛苦,他必须也要同等体会”,一个人可能由于文化差异,不理解另一个国度的人的语言、风俗、神祇,厌恶他们的食物,有意识形态的差异,但他却永远理解后者的复仇。

缘此,以复仇为题材的故事,总是可以跨越文化,引起从非洲原始部落远离互联网的人,到现代办公楼里的白领的同等情绪。

同态复仇可以说是酷刑最早的逻辑。即一个人犯下滔天大罪,死不足惜,只有临死前漫长的肉体苦痛,才能偿还他的罪恶。


就像今天网友喜欢说,“人贩子抓到一律死刑”一样,法学领域的人怎么苦口婆心讲道理都没有用。

因为他们的罪恶在我们看来是“最顶级的”,所谓害得人妻离子散、骨肉分离。

在古代,老百姓会梦想用想象中最残酷的酷刑来伺候人贩子,即所谓“人贩子抓到千刀万剐”,也就是凌迟。

“想象中最残酷的酷刑”,这最初诞生于被害者每一个夜不能寐的床前,而这种想象中酷刑的诞生,往往仰赖于各国的刽子手和酷刑大师。

但这次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满足他们或君主变态的欲望。

这类“创意”酷刑的第一个特征,是往往具有骇人的外表。比如铁处女。


仅仅是尖刺的粗陋堆叠,是不够的,酷刑大师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一门艺术,所以哪怕根本不需要,铁处女的外壳也会被雕成女性的形象,就像埃及木乃伊的棺材。

最早的铁处女出现于古希腊斯巴达的僭主纳比斯时期,他下令用妻子爱琵加的形象铸造了一个铁人。

铁人的胳膊可以活动,打开它,几排尖锐的长钉被很好地保养着。

纳比斯喜欢将人推到妻子的“怀里”,看着他被妻子的拥抱刺穿。

标准的铁处女,也就是类似图片中的样式(也是各地酷刑博物馆的样式),诞生于15世纪的德国,并很快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

铁处女一直没有大量制作,也很难在市场上买到,所以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色。


它的门和内壁上的长钉,有的是被设计来刺穿眼睛和脑袋,却不伤及性命,有的是刺透受刑者的下体,并完美避开心脏。甚至用刑者可以反复开门,看看受刑的人怎么样了,流了多少血,是否屈服。

不过也有被设计来专门取人性命的。

“创意”酷刑的第二个特征,是描述起来非常有想象的空间

比如热锅老鼠。


虽然人们想象过很多有关老鼠撕咬人体的酷刑,但说起操作方便,与效果显著,没有比得上热锅老鼠的。这一酷刑常见于西班牙宗教裁判所。

铁锅家家都有,而在锅里放上几只老鼠后(锅要稍微改造一下,不然老鼠会掉出来),将其倒扣在受刑者的肚子上,就可以在锅底上放木炭烧火了。

当锅被烧得通红火热之际,锅里的老鼠无处可逃,会分外狂躁。此时它们唯一的出口就是受刑者的腹部。所以老鼠们会拼命刨坑啃食受刑者的肚子,以求逃出生天。

“创意”酷刑的第三个特征很难形容,或许该说,是匠心独运地欣赏他人的痛苦

大多数的酷刑,虽然出自变态反社会的酷刑设计者之手,但总也有同态复仇的意味,似乎消解了其本身的邪恶。

老百姓会说,恨不得将其千刀万剐、五马分尸,君主也会为了虚妄而脆弱的君权,而将人吊死,或锁入铁处女。这些说法都侧重于受刑者的痛苦。

但这并不适用于铜牛之刑。这是纯粹的变态。


古希腊历史学家西库鲁斯的《历史丛书》,记载了铜牛的故事。

一个名叫佩里洛斯的雅典发明家,像个光明正大的艺术设计师一样,在公元前570年到前554年间,为他的一个邪恶点子到处拉赞助。

终于,他找到了阿克拉伽斯的僭主法拉里斯,这个人以残忍闻名于世,据说分外欣赏酷刑,还喜欢吃小孩。佩里洛斯认为他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并成功得到了一笔钱。

但也有人说,僭主法拉里斯并不像传闻中那样残忍。

铜牛与正常大小的牛一样,不过由铜铸成,下面点火后,人会被扔入其中缓慢烤死。这些都很普通,就连烤死这种死法也不足为奇。


铜牛的亮点在于,牛头处有一个特殊的管道,就像管乐器一样(巧了,管乐器很多都是铜制的),受刑者的痛苦嘶吼,会通过这个地方传出来。外面的人听到,会觉得像动物的嚎叫。

此外,烟尘会从牛的鼻孔中冒出,烧焦尸体的难闻气味,会被鼻孔塞满的熏香中和掉。

佩里洛斯自豪地向他的君主介绍道:“受刑的人会在无尽的痛苦中咆哮,他的哭声会通过管道传到您耳边,堪比最温柔的摇篮曲。”

“您的犯人在痛苦中挣扎,而您能享受悠扬的音乐。”


僭主法拉里斯的确给了他钱,就像刚才说的。不过铜牛完工后,法拉里斯说,既然铜牛的精妙之处,正在于它的发声系统,那你能否进去测试一下它的声音呢?

你就在里面,假装喊两声就行。

但据说他随后就关上铜牛的门,让人在下面点起了火,把发明家直接烧死。

另一种说法是,他把惊魂未定的佩里洛斯从铜牛中拉了出来,笑着说自己不过是在开玩笑。可过了一段时间,他把发明家推下了悬崖。

“他的话使我感到恶心,我讨厌这种精巧的残忍。”据传法拉里斯曾这样说。

也许他真的不如传闻中那样残忍,又或者,他所欣赏的残忍,与天真的佩里洛斯有分歧。

今天,世界主流国家中,刑罚的目的早已从报应惩罚为主,转为改造预防为主。

酷刑的时代远去,将复仇的欲望付诸私刑的行动,也并其走远。

留下的唯有带有复仇情节的影视作品中,一句莫名其妙的升华:“他害得我太惨了……但是肉体的折磨不行,精神上的痛苦才是痛苦。”
资料来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z4y1R7Kw?from=search&seid=12063635204048066390
《The Big Book of Pain:torture & punishment through histor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