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剂 四逆散方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胡希恕医案) 薛某,男性,38 岁,病历号 242788。 1965 年 10 月 13 日初诊。患阳萎不举已两年,服滋补之品甚多,不见效应。常有胸闷太息,少腹拘挛痛,小便急迫,下肢酸软,精神不佳,小劳则两眼发酸,视物昏花,苔白微黄,脉弦细。证属气郁血瘀,宗筋失养,治以疏气行血,与四逆散加味:(合桂枝加龙骨牡蛎加川芎) 柴胡 12 克 白芍 12 克枳实 12 克 生牡蛎 15 克 生龙骨10 克 桂枝 10 克 炙甘草 6 克生姜 6 克 大枣 4 枚 川芎 6克 结果:上药连进九剂,诸证均减,阳事已举,但尚不坚。上方加附子 6 克、苍术 10 克,又服六剂而痊愈。 何某,男,58 岁,病案号 160462。 初诊日期 1965 年 9 月 20 日:于 64 年 4 月间淋浴时,发现两小腿皮肤有紫癜,以后时轻时重,有时便血或尿血。曾到各大医院诊治均未见效。于 65年 6 月 15 日来我院门诊治疗,血液检查:白血球3500,血小板 85000,出血时间1 分 30 秒,凝血时间 30 秒,白血球分类:中性 66%,淋巴 34%,血色素 13,4克,经用温中活血、和肝化瘀等法,前后服药 300 余剂未见明显效果,今日找胡老会诊。 现症:两小腿紫癜满布,两膝上也散见,有时两手背亦出现,每劳累后紫癜增多,每药中有苍术亦增多,午后低热,口苦咽干,脐上微痛,舌苔薄白,脉弦细。胡老与四逆散合四物汤加味: 柴胡四钱,赤芍四钱,枳实三钱,炙甘草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三钱,生地炭一两,桂枝三钱,茜草六钱,阿胶三钱,紫草二钱。 结果:上药服六剂,紫癜明显减退,脐上微痛减,仍口苦咽干,午后低热,上方加生石膏一两半,服一周后,低热已,减生地炭为五钱,服半月,诸症皆已。 罗某,男,32 岁,病案号 99211。 初诊日期 1963 年 10 月 16 曰:一年多来腹泻,多数医生诊为“神经官能症”。在本院已服中药三个多月,多为黄芪建中汤、甘草泻心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皆未见明显疗效。近症:腹痛、腹泻,每早晨起床即腹泻,每天腹泻 4~5 次,伴肠鸣、腰酸腿软,身畏寒,无力,阳痿,时失眠、头晕,咽干而疼,而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苔白腻,脉沉细。此证属少阳太阴合病,与四逆散加苓术附生姜: 柴胡四钱 枳实四钱 白芍四钱 炙甘草二钱 川附子三钱 茯苓三钱 苍术三钱 生姜三钱 结果:上方服八剂,腹痛止,大便日一行,头晕好转,可以看报,眠好、精神好,唯饮食欠佳,胃脘胀闷,仍硬酸,上方加陈皮五钱,服六剂,症已。 武某,男性,24 岁,病历号 13980。 1961 年 4 月 6 日初诊。去年 7 月确诊为慢性肝炎,经服中西药治疗效不明显。现仍肝脾肿大,两胁痛闷.左侧尤甚,倦怠乏力,四肢皮肤甲错色紫暗黑,二便如常,苔白,舌有瘀斑,脉弦细。证属虚劳挟瘀,治以缓中补虚,活血祛瘀,与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兼服大黄蟅虫丸: 柴胡12克 白芍12克 枳实10克 炙甘草6克 桂枝10克茯苓12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茵陈15克 丹参20克 王不留行 10克 大黄蟅虫丸每早一丸。 结果,上药加减服用约三个月,6 月 28 日来诊,胁痛已,肌肤甲错消失,继用丸药调理巩固。 (李冠杰医案) 2013年 12月31日 吴某某 女 36 已婚 主诉 大便不畅 症状 食欲可,食量偏大,例假延后,量偏多,有血块,色深,睡眠可,乳房例假来前有胀感,大便两日一行,常有解不净的感觉,喜忘不明显,小便基本无夜尿,无怕冷的感觉,口干不明显,但是喜食水果,喜呕有时有,无口苦,心烦不明显,四肢无力,身乏力,脉左弦细弱偏沉,右仅现尺脉,舌质淡粉,苔薄白,有明显齿痕。 他证 大便不成形,无肠鸣,能食冷食。常有疲劳感。食量虽多,但大便量很少,且感觉腹中满,吃饭时无噎感。 腹诊 心下按之有疼痛感,两乳有硬块,但按之不痛,自诉与例假来潮有关。腹部明显偏大,但无气胀。 处方 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厚朴 柴胡3 枳实3 芍药6 甘草3 桂枝3 茯苓3 桃仁3 丹皮3 厚朴3 32克。日二服,次2.5克左右。 14.3.1 带他人来诊。言服上方后愈。 (刘渡舟医案) 李某某,男,32岁。年龄虽壮,却患阳痿。自认为是肾虚,遍服各种补肾壮阳之药,久而无功。视其两目炯炯有神,体魄甚佳,而非虚怯之比。切其脉弦有力,视其舌苔白滑略厚。除阳痿外,兼见胸胁苦满,口苦,心烦,手足冰冷。细询患病之由,乃因内怀忧恚心情,久而不释,发生此病。肝胆气郁,抑而不伸,阳气受阻,《伤寒论》所谓“阳微结”也。气郁应疏之达之,而反服补阳壮火之品,则实其实,郁其郁,故使病不愈也。当疏肝胆之气郁,以通阳气之凝结。 柴胡16克,黄芩1O克,半夏14克,生姜8克,党参1O克,炙甘草1O克,白芍15克,枳实12克,大枣7枚。仅服3剂而愈。 按语:年壮阳痿,非因纵欲,便为情志之障。观其胸胁苦满,口苦,心烦,手足逆冷,切其脉弦有力,乃为阳郁不伸,气机不利之象。盖人遇忧恚愤怒之事,或所愿不遂,每致肝胆气郁,少阳枢机不利,阳气不得畅达。肝主筋,其经循阴器;肾藏志,为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肝肾一体,乙癸同源,肝胆气郁,疏泄不利,阳气受阻,则使阳痿不举。王节斋说:“少年阳痿,有因于失志者……苟志意不遂,则阳气不舒。阳气者,即真火也。譬诸极盛之火,置于密器之中,闭闷其气,不得发越,则立毙而寒矣。此非真火衰也,乃闷郁之故也。”故治此证,但宜舒郁,不宜用补,待“阳气舒而痿自起”。本案选用小柴胡汤与四逆散合方,盖欲疏通气机,开泄阳郁,必以斡旋枢机为要。阳经之枢机,在于少阳;阴经之枢机,在于少阴。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枢而利其气;四逆散通畅少阴之枢以达其阳。二方合用,使枢机一开,则气机利,阳气伸,火气达,而阳痿可愈矣。 (李克绍医案) 某,女,5O岁,1974年5月27日就诊。两腿疼痛,疫软无力,渐至不能行走已月余。患者于一个月前,因恼怒出现脘腹串痛,时轻时重,并觉两腿烦乱不适。经针刺、服西药2天,腹痛止但两膝关节阵痛,右侧较重并有凉感,两小腿烦乱不适,有时肌肉跳动,腿痛有时感到牵引两侧腰部,手足有时觉凉,背微恶风。近几天腿痛烦乱加重,竟至转侧困难难以入睡,经常彻夜坐着,饮食锐减,面色萎黄。舌质略红、苔薄白,脉左寸弦、关弦滑、尺弱,右脉弦细。治宜疏肝解郁,宣散气血。方用四逆散加味: 柴胡9克,白芍6克,枳实9克,怀牛膝9克,甘草9克。水煎服1剂。 5月28日复诊:昨晚服头煎后,当夜两腿烦乱的感觉消失,肌跳、疼痛均止,余症亦明显减轻,精神、食欲亦有好转。继服上方3剂调理而愈。 按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阳实四肢。”今阳气郁遏,不达四肢,筋脉失养,则肢凉疼痛。阳气郁遏于中焦,气机紊乱,则见脘腹串痛。故用四逆散疏达阳郁,加牛膝以引药下行也。 (王琦医案) 高某某,男,成年。1978年1月5日,下利腹痛,迄今已数日。刻下腹痛下利不爽,倦怠无力,饮食不香,四肢不温,大便培养未发现志贺氏细菌生长,舌淡苔薄白,脉弦。此属肝脾气滞,用四逆散加薤白主之: 柴胡9克,枳实9克,甘草6克,白芍9克,薤白1 2克。4剂而愈。 按语:四逆散证本有“泄利下重”或然症,《伤寒来苏集》评价日:“今以‘泄利下重,四字移至四逆下,则本方乃有纲目”。四逆散具有升降通调之妙用,再加薤白通阳,俾中焦气机宣通,阳气外达,则泄利止。 (汪其浩医案) 陈某某,男,35岁。开始发冷发热,头疼身痛,自以为感冒风寒,自服青草药后,症状稍减,继则腹痛肢厥,嗜卧懒言,症状逐渐增剧,邀余诊治。诊脉微细欲绝,重按有点细数。但欲寐,四肢厥冷至肘膝,大便溏而色青,小便短赤,面赤,当脐腹痛.,阵发性发作,痛剧时满床打滚,痛停时则闭目僵卧,呼之不应,如欲寐之状。每小时发作五六次,不欲衣被,也不饮汤水。前医认为少阴寒证,投真武汤加川椒,服后无变化。余沉思良久,不敢下药,又重按病人脐部,见其面色有痛苦状,问之不答。综合以上脉证,诊为热邪内陷,热厥腹痛。拟四逆散倍芍加葱: 柴胡9克,白芍1 8克,枳壳9克,甘草4.5克,鲜葱头3枚。水煎服。 复诊:上方服后痛减,脉起肢温,面赤消,便溏止,小便通。病人自诉脐部仍胀痛,似有一物堵塞,诊脉细、重按有力。为热结在里。处以大柴胡汤。服后大便通,胀痛如失。 按语:腹痛、肢厥、便溏、但欲寐、脉微细,颇似寒证,但虽形寒却不欲衣被,脉象重按细数,乃真热假寒也。《伤寒论》云:“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则骨髓也”。本案所现,乃阳气郁遏于里,不达于外所致,正所谓“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也。四逆散通利少阴之枢,畅达阳郁。俾气机畅利,阳气布护周身,则腹痛肢厥等寒症自愈。 (王法德医案) 孙某某,男,31岁,1980年2月初诊。两胁肋窜痛近半年,常在心情不畅时发作或加重,以右侧为甚。近来饮食日减,纳谷不香,胃脘胀闷,嗳气后稍舒,偶有失眠,二便正常。经X线胸部透视,心、肺未见异常,诊为肋间神经痛,屡服维生素B。安乃近等药效果不显。舌苔薄白,脉弦。证属肝脾不和,治宜疏肝理气,调和肝脾。处方:柴胡9克,枳实6克,白芍9克,川楝子9克,白术9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二诊:上方连服5剂,胁痛消失,脘胀减轻。惟饮食仍少,原方去川楝子加茯苓1 2克,再进3剂,以图巩固。 按语: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若情志不畅,肝失调达,则经络郁阻,可致胁痛。正如《景岳全书》说:“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循胁肋故也”。其痛走窜不定,气滞之象也。四逆散疏利肝胆,调达气机,为治气滞胁痛之良方也。 (安少先医案) 傅某,男,28岁,1986年3月1 O日就诊。大便干燥如羊矢,2~3日1行近1年,脘腹胀满疼痛,两手发凉,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属气秘,治宜理气通阳,润肠通便-.投四逆散加味:柴胡12g,枳实、白芍、薤白各9g,火麻仁30g,甘草3g。服4剂便通如常。 按语:本案古谓“气秘”,由阳气郁结,气滞不达,大肠传导迟滞所致。本案辨证关键是两手发凉,脉弦。《类证活人书》认为“手足冷而便秘,小便赤”是“阳证似阴之候”。用四逆散疏达郁遏之阳气,通畅气机,可谓切中病机,又加薤白、火麻仁以增润燥通便之功。 (吴沛田医案) 黄某,男,41岁,1986年1O月13日诊。患者以头痛、发热伴咳嗽1周经治疗痊愈,继之盗汗明显,晨起身如水洗,即来求治。刻下头痛而沉重,口淡无味,胸闷不饥,时有呕恶,纳差乏力,苔薄白腻质淡,脉弦滑而细。辨证为湿热内郁,处方: 柴胡、炒枳实各9克,生白芍15克,云苓1O克,佩兰6克,生甘草2克。 服5剂后盗汗已减,继服9剂,盗汗即止,嘱隔日1剂巩固1个月。1年后追访,未见再发。 按语:本案为湿热盗汗。究其源乃因发热在先,久服苦寒之品,脾胃已伤,运化失职,湿邪中阻,郁而化热,阻塞营卫运行所致。今用四逆散调肝和脾,疏木以达土,气机一开,则湿热可除,津无邪迫,而盗汗可愈。 (林光启医案) 林某某,女,4 2岁,1978年8月20日初诊。诉每交睫则遗尿,历已20多年。为此丈夫反目、孩子责备,痛苦不堪,多方求医,未得寸效。曾多次起轻生念头。诊见颜面苍黄,神志抑郁寡欢,纳可,大便正常,小便急迫,时有不禁。寐则多梦,月经正常,带下量少,舌淡苔白,脉弦细。细思本病,病久缠绵,经治无效。遗尿之证多责为肾虚,膀胱约束无力或脾虚气陷,或肺气虚寒。常法治疗既未获效,理应改弦易辙。 神志抑郁,颜面苍黄,脉弦细为肝失疏泄条达,寐则多梦为肝阴不足,魂不归舍,治以疏肝理气,四逆散加味,处方: 柴胡6克,白芍1 O克,枳壳1 O克,泽泻1 O克,当归1 2克,甘草3克。每日1剂、连服三天。 5月25日复诊:诉药后尿量增多,夜寐梦少睡已酣畅,遗尿之证已愈。半年后随访,病已根除。 按语:《景岳全书》指出:“凡治小便不禁者,古方多用固涩,此固亦然。然固涩之剂,不过固其门户,此亦治标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张氏所言,意在强调治病必求其本。本案遗尿20余年,夫厌子责,情志必为之抑郁不舒,颜面苍黄,多梦,脉来弦细,为肝失条达之象。肝失条达则疏泄失职,三焦水气运行不畅,膀胱不藏,则小便自遗。本为肝气郁滞,故以四逆散疏肝理气,畅通三焦,气机一转,则膀胱自藏,遗尿自已。 (王玉芝医案) 刘某,37岁,1984年9月19日诊,自诉1983年1O月以来,每于经前3---5天及经期,即周身痒疹,色淡红,压之褪色。以胸腹部较多,伴乏力,咽干,心烦,大便干。曾服西药能缓解于一时,停药后经期前照发。刻下舌质淡红苔薄微黄,脉细滑,辨证为肝郁血热,处方: 柴胡、炒枳实、黄芩各9克,地骨皮1 2克,生白芍20克,生甘草6克。服4剂,疹点开始退去,痒减轻,继服6剂后疹点消失,心烦诸证亦除,嘱其以后3个月中,每于经前1周服药以阻断之。半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按语:本案为贼邪外袭,肝火内郁,仿仲景热入血室治法,调肝清心,祛风止痒而愈。 四逆散证 某医医案:诊得六脉举之有似沉细,按之数大有力,察其面青肢冷,爪甲鲜红,此火极似水,真阳证也,暂拟四逆散一服,继以大剂寒凉为合法也。 柴胡9克、白芍4.5克、炒枳实3克、甘草3克。 寥笙注:本案为阳郁不伸,气机不宣证。患者脉数大有力,又爪甲鲜红,其面青肢冷,当系假寒真热之象,故拟四逆散以散郁热,伸阳邪外泄而厥自愈。方以柴胡之苦平,启发阳气而外达;枳实之苦寒,宣通胃络,白芍酸苦微寒,理经络之血脉;甘草甘平和中,调和诸药,乃表里并治之剂。少阴用药,有阴阳之分,如阴寒而四逆者,非姜附不能疗。此证虽云四逆,乃热结于内,阳气不能外达,故里热而外寒,此种四逆,又不可攻下以碍厥,四逆散可以达阳邪,散郁热,阳邪外泄,气机宣通,则手足自温,而四逆可愈。 (黄煌医案) 肠功能紊乱腹部急迫疼痛案 Y/J,男,68岁。形体中等,脸色暗黄,缺乏光泽。有高血压、冠心病史,服用西药合心爽、喜得镇、阿替洛尔、消心痛等控制尚可。 患者为腹部急迫疼痛所苦多时,诊断为肠功能紊乱,服用调整肠道菌群药等不效。患者腹部不适,胃脘部隐痛。腹部按之腹肌偏紧。大便日2次,偏稀,便前急迫疼痛,时有胸闷。舌暗淡苔薄。 黄师处以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方:柴胡10克,白芍12克,枳壳12克,生甘草5克,姜半夏10克,川朴10克,茯苓15克,苏梗12克,干姜6克,红枣20克。 患者药后舒适,服药近一个月后腹部隐痛不显,大便日1次,胸闷感不显。 八味解郁汤 黄师临证常用此方来治疗那些容易紧张压力过大的患者,他们躯体症状较多,而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药后患者心情舒畅,胸闷、心悸、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等可缓解,饮食和睡眠均有改善,故名“八味解郁汤”。 大学生痤疮便秘案 L/J,女,20岁。本校学生。于2007年5月12日初诊。形体中等,脸色偏暗。为痤疮所苦,经前为多。曾经有顽固性痛经,入大学后好转,月经量多有血块。腹胀、便秘,2-3日/次,腹肌偏紧,少腹部按之不适。舌暗淡。 黄师处方:柴胡10克,赤白芍10克(各),枳壳10克,生甘草3克,桂枝12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药后一周患者脸上痤疮明显好转,大便通畅,1-2日/次。 真如:请教四逆散的应用是否一定要有四逆的症状?从此案来看不一定啊。 黄波:四逆,字面意思是四肢冷。四逆散的四逆,患者体质尚可,可以手足不冷,但容易冷,特别是气温低时,疼痛时,精神紧张时,冷感更为明显。多见于一种对疼痛敏感,对寒冷气温敏感,易紧张,易肌肉痉挛的柴胡体质。 【名家论述】 (李冠杰讲述) 四逆散是一个很常用的方子。四逆散的应用指征是什么?胡老说了一句话,其实也是借鉴了日本经方家的一句话,就是大柴胡汤不可下者。大家用四逆散的时候你时刻想着这句话就行了。那么他有什么特点呢?首先得有柴胡证,就是刚才咱们说的那些症状。里边不管哪一个他得有。再一个有里实证。所谓不可下是什么呢?就是大便基本正常,或者大便有点偏溏,一天一次,成型特别好。这样的话,也没有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就得用四逆散。 怎么知道有无里实呢?做腹诊,你用手去按,往往食欲都比较好,你按按他胃这个地方,他有明显的抗手感。稍微用点劲儿,他就疼。这个就是里实证,就比较准确了。用四逆散一般就比较切合了。 实际临床当中,四逆散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作用,治胃痛。你看这里边有枳实芍药散,有芍药甘草汤。所以说,符合四逆散证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胃疼,常常用四逆散可以治,而且有的胃疼得还挺厉害。如果说要有里寒的,我用过四逆散合上理中丸,也非常好用。而且我还碰上一个很奇特的人,用四逆散管点用,但吃一段时间效果就不好了。我仔细辨辨,他还是那个样子,后来我就给他把四逆散拆开,拆开以后让他单独吃芍药甘草汤,他吃了以后好些了,到下一次呢,他还是这个样子,问了问,他不像芍药甘草汤证了。又吃枳实芍药散,他也行,都比单独用四逆散效果要好。这也挺奇怪。这就要求你腹诊问诊要详细。像这种情况,你要单纯的吃四逆散,也行,但吃的时间会比较长一点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