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应能力,生存的能力

 周易官展呈 2020-06-06

仔细观察那些能够持续跨界成功的人,你会发现,他们身上至少具备3种最底层的能力。

这些底层能力,才是他们干一行成一行的原因。

一、自我重塑的能力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已经离开学校、走上社会的成年人,如何能够持续进步?

跨界创业4年,我最深的一点体会是:你得学会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断重塑自己。

工作原因,我结识了不少传统文学作家。他们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在各自领域都小有成就。

他们找到我,希望学习新媒体,让自己的作品获得更好的传播和影响力。

我给他们讲平台调性、讲标题与选题技巧、讲受众分析,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表现出了同样的傲娇与不屑一顾。

他们无一例外地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好的,甚至出类拔萃的,不需要做什么调整。

如果数据不好,那就是平台的问题,更是受众不懂欣赏的问题。

他们的作品好不好,我不敢轻易评判,我所知道的是,那些始终只会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大概是很难进步的。

你当然可以留在原先的位置,保持自己的骄傲,但既然决定自己主动跨出来,不是该你先来适应环境,而非要求环境先来适应你么?

我曾经也有过盲目的自负,觉得凭借自己多年500强的经历,必然干啥都能成。

直到第一次创业失败,交了60万的高额学费,才明白自己的无知与狂妄有多么可笑。

不要太多被过往的经验与资历所束缚,时代发展太快,它们或许是你的依凭和骄傲,但某种程度上,也会成为你的诅咒。

当我终于学会低下头,承认自己的不足时,我才开始看见别人的长处,也才真正迈出了精进自己的那一步。

二、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解决了自我重塑的心态问题,就到了更关键的问题:当你离开平台,打算“换一种活法”时,如何确保自己一样吃得开?

答案是:你得拥有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为什么说隔行如隔山?除了行业自有的规则与潜规则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你没有这个知识体系,或者缺乏构建它的能力,你就始终是个外行人。

一个外行如果都能活得很好,除非他是富二代或者X二代,本身就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资源,否则,内行人将情何以堪?

何谓知识体系?它是一整套指向性明确、系统化整合的知识合集。

我们以开一家线下服装店为例。它需要你具备怎样的知识?

你要有基本的统计学知识,能够测算基本的客流量、交通数据等,以便更好地选址。

你得懂基于周边环境,如何做用户画像,以更好地进行品牌定位。

你得懂用户心理和营销知识,知道如何更好地销售产品。

你得懂管理和HR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店员,持续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

你得懂财务和风控知识,才能更好地管理资金,不至于因为压货出现现金流断裂。

最后,你还得懂服装产品知识,具备基本的审美,这样,才不至于被渠道忽悠,也不至于被顾客嫌弃……

当你具备了以上所有知识,才叫掌握了开一家服装店基本的知识体系。

所以,为什么在500强工作过多年的人,未必能玩转小店甚至地摊?

很简单,因为二者对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的要求,截然不同。

一个是打工,一个是创业,一个多数时候只需要螺丝钉式的专精技能,一个则更需要全盘把控,难易程度截然不同。

所以,千万千万,别瞧不起你公司楼下卖早点的大妈。

谁比谁强,真不好说。

也是你哪天被公司“惯例”了,你大妈还是那个你大妈。

所以,从现在开始构建你的知识体系吧,这会是将来你安身立命的根基。

三、最小试错与迭代优化的能力

有了知识体系,干事就一定能成么?未必。

因为纸上谈兵,谁都会。不真正干起来,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Eric Ries 在《精益创业》一书中提到过MVP的概念,指的是开发团队通过提供最小化可行产品获取用户反馈,并在这个最小化可行产品上持续快速迭代,直到产品到达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对于创业团队来说,MVP既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又能快速验证团队目标,进行试错。

我的第一次创业,就是个典型反例。

当时我雇佣了十个员工,在多个项目上同时铺开。我们当时想的是分散风险,即便这个项目不成,还有另外的可能性。

结果可想而知:因为多点同时投入,每个点都牵扯了精力,又都不能全力以赴,最终每个项目都没成功。

该花的钱,却是一分不少地花出去了。

因为有过前车之鉴,现在我已经变得非常谨慎。也幸亏如此,才存活至今。

当你已经确定好自己的方向和定位,如何选到所谓的最小化可行产品?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主要考量3个要素。

其一,成本可控。

其二,方便调整优化。

其三,符合市场预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