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玻璃心,真的是因为娇生惯养挫折少吗?

 咩咩羔 2020-06-08
开始正文之前,先普天同庆下哈,今天孩子们终于开学(三年级及以下辛苦你们再多熬一阵了)

说回正题,直接说下我的反方观点

我觉得恰恰相反,娇生惯养,过度保护,通常养不出玻璃心的孩子,大概率养出的是抗挫能力极强,自我中心,万事都觉得自己没问题的孩子
对于玻璃心的孩子,我们的惯性思维是应该让他们早点经历真实世界,早点感受社会不是围着他们转的,让他们多尝点苦头。

所以最早我抱持着这样的想法和芊芊玩桌游时,我从让她多赢,变成了让她多输。

但芊芊并没有到领悟到大人智商会碾压孩子是正常的事,也没有培养出一个胜败乃兵家常事的佛系心态,她先学会了耍赖。

1、为什么我们觉得这代孩子尤其玻璃心
我听了很多身边朋友的想法,包括我自己哈,我觉得根上的原因就是,我们从生下他们那天起,就预设为他们这代是太幸福的孩子,比起我们小时候还需要省下半个月早餐钱,去买一本自己喜欢的漫画,他们完全没有苦可言了。

所以芊芊因为一盘桌游输了就哭,一个冰激凌吃不到就闹,一个动画片不能看就生气, 这些委屈曾经在我的眼里都太微不足道了,我会觉得这代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可是换个角度想,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该为什么哭和闹,我们才觉得是没问题的呢?

该为摇不上号,该为房价太高,该为人工智能可能取代人类而心情不好吗?

所以们因为不让吃棒棒糖而伤心,哭闹,耍赖,不恰恰就该是他们这个年龄感到挫败的事吗。

孩子从2岁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开始探索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开始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被接受吗?

所以他们这个年龄每天经历的会让他们想,为什么我不能吃糖,为什么我要去幼儿园,为什么我赢不了我的爸妈,为什么我系不好我的扣子,为什么想干的很多事我爸妈都不让我干,为什么我想干的很多事我都全干不好。

这个年龄的他们其实已经在现实世界处处受挫了。

我记得芊芊两三岁的时候,那会儿还不怎么会顶嘴(我多么怀念那段时光)但是她已经会委屈了。
我记得有一次就是,她想让我抱下她,但我当时正着急出去取个快递,语气有点急的说,妈妈正忙呢,一会儿再抱,然后她就觉得自己的请求被生硬的拒绝,就是吧嗒吧嗒开始掉眼泪,我那会也想这孩子怎么这么爱委屈啊。

后来我换位思考就想明白了,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次我二姨夫说带大家去过车瘾,开车兜风1小时,但是座位有限一个孩子去不了。
因为家里弟弟妹妹都比我小很多,所以我爸当即就说我闺女不去了。当时我觉得特委屈,然后就哭了。

结果我爸和其他大人都莫名其妙的说,你都这么大还跟小孩儿争这个,你又不是没坐过车,而且1小时就回来了,你凑什么热闹。被大人那么一说,我哭的跟泪人似的,结果他更加不理解了,说我说的更厉害,我也哭的更加厉害了。

所以比伤心感觉更糟的是,别人不理解你的伤心。

所以这代孩子,不是他们经历的挫折少,而是我们不把他们的挫折当挫折,我们把他们的挫折当做无理取闹。

2、玻璃心不是缺少挫败,而是缺少“走出挫败”的方法

想通以后,我很少后再去评判某事值不值得芊芊委屈。在什么事上感到挫败、伤心都是因人而异的,甲之砒霜乙之蜜糖,选择因为什么事而伤心也每个人的自由,也包括孩子。

①告诉孩子,他因为任何事情而感到不高兴都是正常的。

每次芊芊既然已经委屈了,我就告诉芊芊,这事没能按你想的来,你觉得不高兴太正常了,所以想哭会儿就哭会儿吧,想郁闷会儿就郁闷会儿吧。
这样说了以后,我发现她反而更快的走出负面情绪,我想可能因为她觉得自己有什么情绪都是正常的,不是自己有毛病,心情反而放松了。

②走出挫败的情绪后,再和孩子解决问题
当芊芊情绪平稳以后,我通常最先跟她的说是,很多事都不能按你想的去实现,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很多时候大家想法不一样,所以不能只按你的想法来,这也是很正常的。

芊芊日后还会因为很多事不能如自己所愿感到挫败,但是她越来越知道地球不会围着自己转也是很正常的,挫败情绪困扰她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

等她走出挫败情绪后,你们就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

该怎么解决的具体方法这篇我就不展开了,去年我写了一篇让孩子输得起,斯坦福大学讲师的这3个方法很管用这篇的侧重点就是在孩子感到挫败时,用哪些这些方法,可以帮他们逐渐减少挫败的情绪,并且从失败中学习。

所以,今天这篇相当于是去年那篇的前传吧,在帮他们变得抗压能力更强之前,请先接纳他的伤心,脆弱和无助。

你接纳他时,他才更有力量去面对压力和挑战。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