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养生论》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夭亡者。” 此皆两失其情,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目不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何以言之? 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於焦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苖者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余斛。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 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 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闇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 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而世人不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感元黄、耳务淫哇。 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 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 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 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而欲坐望显报者; 或抑情忍欲,割弃荣愿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後,又恐两失,内怀犹豫,心战於内、物诱於外,交赊相倾,如此覆败者。 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 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 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後抑也。 外物以素心不存,神气以醇泊独着。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至理日济,同乎大顺。 然後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曦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元。忘欢而後乐足,遗生而後身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