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摊夜市将兴起,我们的乡村旅游应该如何顺应潮流发展自身的特色!

 君纬农旅规划院 2020-06-08

        乡村旅游如火如荼,乡村振兴不断出台红利,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乡村产业都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要想让人“垂涎欲滴”,就要好好烹饪乡村旅游这顿大餐,就要调制出独特风味。乡村旅游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旅游,调味乡村旅游大餐,应当做到“五味杂陈”许多城市的近郊游大多数是一日游,许多景点固然经过长时间的改造经营已经成为旅游热点,当地村民收入有一块来自旅游业。然而,就一个村子来讲,“一日游”为何难以变成“二日游”“多日游”?常听说乡村游如何红火,能不能让它成为更为红火的“三农”大产业?

        众多“一日游”线路中,“走马观花”最受游客诟病,却又是常态。一边是游玩不能尽兴,一边是玩完匆匆走人,当我们的乡村旅游变成急功尽利的快餐品,无良短视频,那么我们乡村农家消费量及消费体验必然受到影响,这对从商者与观光者都不是好现象。君纬也发现,”不少地方把“农家乐”旅游等同于到农村吃饭种地,吸引游人的招牌是提供农家饭、农家菜、果蔬采摘等,而可供游客亲身参与的生产及娱乐活动却很少,使得整个旅游过程缺乏趣味和体验。

        这两年,我们在做乡村特色民宿规划设计中都会有一些原则:比如良好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必要的配套设施如独立的洗手间、适当的顾客活动空间;拥有一定房间数量,实现适度的规模经营;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 维护或发扬传统文化特色;具备特色寓农业教育于观光、娱乐,能够向顾客提供优质农产品;以及精准的市场定位。

        今年很多地方继续美丽休闲乡村的工作,提出了依托乡村资源打造休闲农业园区,利用闲置老宅改造民俗演艺与民宿茶饮接待,都想着推动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但现实操作中总是发现“白天看景,晚上走人”是不少“一日游”项目的短板。一张床、两把椅子、一个桌子、做顿饭,如此粗放的农家院模式,衰落不可避免。只有特色农业产业的市场化升级才能复兴乡村,也有文旅生活的体验升级才能留住客人,但相对门槛较低的特色民宿,改造成本动辄数十万上百万,普通一家一户也难以负担得起。现在国家兴起摆摊经济,对于我们乡村来说,就更需要在夜间下功夫造景,搭建景区夜市小摊,做活民间演艺项目等,最好能形成每县域至少有十个亮点夜市村与乡游村。


除外,我们还应花更多时间思考我们的乡村旅游项目应该如何摆脱同质成堆的现象,创意匮乏的现象。君纬认为,至少在这些方面我们应该做到位才行。

1、乡村旅游应是自然味而不是人工味:弯弯曲曲、时宽时窄的溪流,改造成宽窄统一的人工河;层层叠叠、有大有小的梯田,修建成横平竖直的人造地;自然生长、形态各异的树林修剪成整齐划一的景观园……乡村景观,应该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有些人却偏偏不相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东一锄头,西一剪子,把一派自然风光给整成了人造景观。

        发展乡村旅游,要减少一些人工味,保留更多自然味。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水景观美就美在形态各异;正所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花草树木美就美在自然多姿;正所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乡村生活美就美在亲近自然。一村一幅山水画,一户一处田园景,乡村旅游,要的就是一份“自然味”、一种“乡野趣”。

2、乡村旅游应是创新味而不是守旧味:一些乡村发展旅游“剑走偏锋”,为了留住所谓“原生态”乡土味,拒绝接受新事物、新科技。新事物、新科技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助力乡村发展的“动力火车”,发展乡村旅游,尤其不能“开倒车”。

        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一味守旧,应当锐意创新;不能回到过去,应当面向未来。水、电、网、气等都可以入村,商店、邮局、医疗、消防等都可以配套,博物馆、图书馆、文化站、休闲驿站等都可以拥有,农事体验、农业观光、农家休闲等多种形式都可以发展……乡村的地理环境可能相对“封闭”,但思想意识不能“落后”。

3、乡村旅游应是人文味而不是建筑味:山坡绿化了,水体整治了,道路修通了,网线入户了,民居改造了,农家乐也开张了……整个村庄建设一新,然而就是没人来。说到底,发展乡村旅游,不等同于搞房地产开发,不是说你盖好了“黄金屋”,就一定能赢得“游客心”。建筑不过是乡村的“形”,人文才是乡村的“神”。

        发展乡村旅游,除了要“塑形”,更要“找神”。“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以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为主体的农耕文化是“神”;“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以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游艺民俗等为主体的民俗文化也是“神”。有了这些“神”,乡村旅游就不会“六神无主”,就能做到“形神兼备”。

        比如高安华林风情小镇规划就是按照“粉壁、黛瓦、马头墙,古树、青石、长流水”的徽派风格,风情小镇整体风格以“小桥流水、修闲长廊、碑刻雕塑、文景相融、山水相依”的园林为特色进行打造;兴建绿道、游步道、自行车道等慢生活交通设施,形成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配齐遍布全域的旅游公路、公厕、标识标牌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形成境内4G信号全覆盖,重要景点WIFI全覆盖。

        华林山风情小镇所在地旅游资源丰富,有元朝农民起义驻扎地高安最高点华林寨;宋代造纸作坊遗址;全省最大的象形石的丫口石;国家AA级风景区八百洞天;高安市文明村千年古村艮山村;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私家书院桂岩书院;江南四大书院之一华林书院的前身潜园等。风情小镇以生态农业旅游为特色、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山中民宿、农家乐、客栈日渐兴起,是一处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总之,君纬认为乡村旅游,需要在一个村庄的区域内不同功能板块的规划,不同景观(自然、农耕、文化等)的设计,都非常重要。其中尤其是建筑景观的设计,起关键作用。目前绝大部分农村旅游项目的突出短板,就是建筑景观问题——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的严重不协调,包括样式、颜色、高度、体量等。原因很简单,要做好规划和设计,需要有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农村内部无法自己解决,需要外聘。如果村庄负责人不重视,或者凭着个人的喜好,自行其是,则非常容易失误。而建筑景观问题,一旦形成,解决起来很麻烦。不协调的难看的建筑景观,使很多乡村旅游的价值大打折扣,并且短期内难以提升。


        乡村味、本土味、自然味、人文味、创新味,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正宗味道,只有保证这份味道的纯正,才能让人回味无穷,才能保证客源广进。

欢迎大家积极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