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露消毒丹--治湿温时疫之主方】

 石门易卜 2020-06-08

组成:飞滑石18克、绵茵陈15克、淡黄芩12克、石菖蒲8克、川贝母6克、木通6克、藿香5克、连翘5克、白蔻仁5克、射干5克、薄荷5克。水煎服。
陈潮祖:滑石30g、茵陈24g、黄芩20g、石菖蒲12g、川贝母10g、木通10g、藿香10g、连翘10g、白蔻仁10g、射干10g、薄荷10g

甘露消毒丹:具有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调节血脂、调整胃肠功能、保肝利胆、抗肝纤维化等作用。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症见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身黄,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黄者。
《温热经纬》湿温、疫疠之病,而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并主水土不服诸病。

辩证:身热肢酸,胸闷腹胀,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黄,舌苔白腻或微黄为其辨治之要点。
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方治之。
辩证:以头面油垢、胸闷心烦、身体酸沉、脘腹胀满、大便黏腻、舌红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脉濡数或濡滑数为辨证要点。
头面油垢为湿热蒸腾之证;
胸闷为湿热阻滞气机之证;
心烦为火热扰动心神之证;
身体酸沉为湿性重浊之证;
大便黏腻为湿性黏滞之证,
舌红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脉濡数或濡滑数为湿热或湿热夹痰之证。

药性:
黄芩、连翘、薄荷清透火热;
茵陈、藿香、白豆蔻、石菖蒲芳香化湿、悦脾和中;
滑石淡渗利湿;
黄芩苦寒燥湿;
木通苦寒利湿;
射干、川贝母、石菖蒲化痰利咽、散结消肿。
重用滑石、茵陈、黄芩,其中滑石既可清热,又可淡渗利湿;
茵陈既可清热,又可芳香化湿,还可醒脾和中;
黄芩既可清热,又可苦寒燥湿。三药相合,清热利湿,共为君药。
石菖蒲、藿香、白豆蔻助茵陈芳香化湿、醒脾和中;
木通助滑石、黄芩清热利湿和苦寒燥湿。上述四药,共为臣药。
连翘、射干、贝母、薄荷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咽止痛,共为佐药。
全方共凑清透火热、清热解毒、芳香化湿、醒脾和中、淡渗除湿、苦寒燥湿、散结消肿、利咽止痛之功。

适应证:
甘露消毒丹适用于湿热并重之湿温时疫。
证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四肢酸沉、咽喉疼痛、咳嗽、咳吐黄痰、身目发黄、面颊肿痛、口干口渴、小便短赤或淋沥不通、大便溏泻黏腻、淋浊、舌红苔白厚而干或舌红苔黄厚而干、脉濡数。
因为湿热交蒸,则发热、肢酸、倦怠;
因为湿邪中阻,则胸闷腹胀;
因为湿热熏蒸肝胆,则身目发黄;
因为湿热下注,故小便短赤或淋沥不通、大便溏泻黏腻、淋浊;
因为热毒上壅,故口干口渴、咽喉肿痛、面颊肿痛;
因为湿热上蒸熏肺,则咳嗽、咳吐黄痰;
舌红苔白厚而干或舌红苔黄厚而干、脉濡数,为湿热稽留气分之证。
湿热交蒸,则身热倦怠,面如油垢,汗出酸臭;
湿闭清阳,阻滞气机,则胸闷脘痞,腹胀不舒;
湿热菾腾,上蒙清窍,则神志昏蒙;
湿阻三焦,水道不利,则小便短赤;
顾肿、咽肿,是湿热阻于上焦,壅滞不通之象;
斑疹、出血,是疫毒内侵,血热外溢使然;
身目发黄,是邪从口入,热郁肝胆,胆汁外溢之症;
泻痢,是疫从口入,侵犯肠道所致;
淋浊,是尿路感染,侵犯肾系而成。
虽然受邪途径不一,但其基本病理相同:三焦湿热,湿热阻于少阳三焦,舌苔黄腻,则是湿热的佐证。

加减:
1、若黄疸明显者,可酌情加入生栀子、大黄、虎杖、垂盆草、豨莶草等清利湿热退黄;
2、咽颐肿甚,可酌情加入山豆根、板蓝根、青果、锦灯笼、玉蝴蝶、胖大海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3、若湿热入营、谵语舌绛者,可合用清营汤和清宫汤,并酌情加入水牛角丝、生地、赤芍、丹皮、金银花、玄参、竹叶、丹参、麦冬、莲子心等清心解毒、凉血活血;
4、若心慌心悸者,可酌情加入山萸肉、五味子、沙参、麦冬、乌梅等滋养和收敛心之气阴;
5、若咳嗽明显者,可酌情加入紫苑、百部、白前、前胡、牛蒡子、瓜蒌、僵蚕、地龙、蝉蜕等宣降肺气、止咳化痰;
6、若伴有胸部、胁肋等处疼痛者,可酌情加入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忍冬藤、红藤、鸡屎藤、威灵仙、僵蚕、地龙、土元、生水蛭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7、若腹部胀满,可加入木香、大腹皮、厚朴行气利湿。

治疗湿热在气分的两个常用方:
甘露消毒丹:热重于湿为长
三仁汤:湿重于热为长

甘露消毒丹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热重于湿
辩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临床应用:以
身热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黄,舌苔白腻或微黄为辨证要点。
甘露消毒丹:主要用于治疗湿温时疫,湿热并重之证,为夏令暑湿季节常用方,故王士雄誉之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

三仁汤:杏仁、半夏各15g,飞滑石、生薏苡仁各18g, 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g。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辩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临床应用: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