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显纪事|栽下摇钱树 红果富乡亲(二)

 故乡万荣 2020-06-08

同心同行    万事万荣  
      当您对着《故乡万荣》的时候,浓浓的春意弥漫周围,遥遥的祝福悄然来临,都是吉利事,都是吉利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李觏《乡思》

|第570期|

第四幕:围井建园“对号富”

决策一出,进入实施阶段,首先要做好动员,统一群众的思想,把党的意志转化为人民的意愿,在人民公社改乡后的第一次乡人代会上,谢仁义书记陶醉在王显未来美景的蓝图中,兴奋地给代表们算了一笔账:一棵树初果期一株100斤,一斤五毛,一亩五十棵,亩收入合计两千五百元,种小麦亩产五百斤,一斤五毛钱,亩收入是多钱?一亩园,十亩田,大胆地栽,绝对没问题。代表们分组讨论,集中表决,终于形成了决议。会后,为了鼓励栽果树,出台了栽一棵树,

乡政府补贴两毛钱的政策,随后便制定了“为了实现农民富,每人半亩苹果树”的小目标。同志,你可不要听那区区两毛钱的补贴,那时候乡党委书记一个月的工资仅仅是65元,而一般同志大部分只挣45元,农民才从一个劳动日0.10元的日子度过来,这一亩果树补十块钱,是有着相当大的诱惑力啊!

说干就干,乡政府全体干部分片包点,每天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各村的道路上。白天搞督促,搞竞赛,统计栽植亩数;晚上披着星星回机关汇报战果。那时办公条件差,乡里电话主要和县里联络,各村没有电话,遇到开会送通知,同志们身兼通讯员;到了村里干工作又成了宣传员。冬天如有了计划生育大型工作,基本全部住村,夏天收公粮回来,男同志每人一张凉席,躺在机关马路上连谝带吹,既交流了工作又联络了感情,别有一番风味。

毛主席曾经说过,路线和政策决定之后,决定成败的因素是干部,政策决定之后,首先对副职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第二步,分头发动群众,让群众真正认识到栽苹果树的美好前景。乡政府为了把决定落实到实处,“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人人学会弹钢琴,哪个最要紧,就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他们一边帮大家采购果苗,一边请人办果树培训班。

思想统一了,树苗采回来了,栽在哪里最合适呢?接下来乡政府又经过大会小会讨论,决定运用水利优势,先采取“围井建果园”的方式,便于深井灌溉,因为土地下放时,地是按优劣划成,分包下去的,井边的水浇地各户都有牵扯。

这项工作仍按老办法实行乡干部包干责任制,把全乡二十一个行政村分成四个片,领导包片,责任到人,实行“对号富”。北片的小谢村比较偏远,工作一直搞不上去,当时包乡的副县长李玉琴同志知道后,身先士卒到这个村驻点,跟群众吃住在一起,深入做工作,在村里的那眼深井旁,现身说法,然后又一个一个解决实际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思想做通了,被动局面扭转了,任务光荣完成了。


 第五幕:群众看的是干部

工作局面打开之后,就需要树立典型,让典型带路,进一步掀起栽果树、管理果树的热潮。谢仁义书记似乎已经看到了发展果树的光明前景,似乎看到了苹果丰收后,农民点钱的激动和喜悦,他全身心狂热地投入到发展果树的宣传行列,当时他包的是青谷村,见人就说果树,他陶醉于栽果树的美好蓝图之中,但总有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担心这担心那,果树周期长,见钱慢,这几年咱们咋过呀?到时候结出那么多果子谁吃呢?咋卖呢?更有甚者,在栽上果树领了补贴之后,趁着收麦时间,用割晒机将果树拦腰截断。

了解到群众的顾虑之后,谢仁义书记通过召开支村委会、农民代表会、居民组长会,认真地给群众细算账,讲道理,当时流行这样的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当好领头雁,支部是关键。当时青谷村的党支部书记王世俊带头把自己的二十亩地全部栽上了果树。还有一个典型叫程宽牛,大家都叫他闷块,没想到他的态度特别积极,群众还给他编了一段顺口溜:闷块开了窍,栽树打头炮,咱要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在轰轰烈烈的宣传攻势下,在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带动下,一些观望的人,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陆陆续续地栽上了果树。

为了鼓励群众更新观念,迈向富裕,乡政府适时在王显村舞台底召开了万人大会,横幅大标题写着:夸富大会!会上对王显乡以程京生为代表的首批万元户披红挂花,进行了表彰!会后,聘请程京生为企业办主任,发展乡镇企业,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精神。

这一年,运城地区民政局在王显乡召开了“丧葬改革,陵园式殡葬”现场会。

这一年,万荣县水利局在王显乡召开了“小麦浇灌”现场会。

这一年,万荣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在王显乡召开了“计划生育”现场会。

思富、想富、不敢富;盼富、助富、推着富。这思维像黄河中的激流,奔腾在你的心里,我的心里,他的心里!奔腾在张仪故里------王显人民的心里。


 第六幕:改良品种换观念

记得网上有人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别人体会不到的辛苦;每个人心里,都有旁人无法感受的难处。坚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不能说的心声;掩饰着不可露的心情。总把灿烂的笑容,展示在人前;总把最落寞的心痛,掩埋在身后,路一步一步走着,留下的脚印最清楚;事一点一点做着,期间的艰辛最明白。你走的累不累,脚知道;你撑得难不难,肩知道;你过得好不好,心知道……

是啊,岁月像一把雕刻刀,六年,两千一百多个日日夜夜,谢仁义书记和他的一班人,带领群众奋战在峨嵋岭下这方热土上。这期间,他们亲眼目睹了乡亲们一斤秦冠果卖到一块二的天价,为此而喜得发狂。但是作为这方热土上的掌舵人,他深知秦冠这个品种产量高,管理粗放生虫少,但口感差,这在供大于求的今天,销售价格还行,但全国栽植面积一大,成了买方市场,那将是果农的一场灾难,党委一班人统一思想,迅速转型,组织先受益的果农远处山东参观学习;聘请汪景彦专家亲临王显给果农讲授品种更新的好处和管理技术。

这期间,乡党委一班人,趁热打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提出了“十个一”的口号:一户一个小果园,一户一个小银行,一户一座小洋楼,一户存款一万元,一户一个小电视,一户一个大学生,一户一个小蹦蹦,一户一个小宝宝……

为了这个蓝图的实现,乡党委一班人想方设法实施了走出去,请进来,树样板,看示范的多种工作方法。

这期间,多次在村西良种场和村东“东风林场”召开各种现场会,春耕、夏管、施肥、打药、套袋……有领导的正确指引和带头作用,全乡的父老乡亲们信心百倍,在这块黄土地上挥洒着热汗,怀揣着梦想,播撒着希望,把粮农变成了果农。他们的致富热情越来越高涨,高涨得让人不可思议,高涨得让人热血沸腾,高涨得让人热泪盈眶。万荣县地方税务局的农林特产税征收的十多年里,王显乡的纳税额一直占据第一。

在大河有水小河满的致富路上,乡亲们收获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桶金,果园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他能让群众普遍年收入达到十万元左右,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质量提升和县委的品牌战略,王显人民也在不断的探索着,学习着,提升着。


第七幕:万紫千红春满园

看到王显乡的致富成果,周围各乡纷纷前来取经,当时的贾村乡书记畅孟仁是本乡人,亲眼看到王显乡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宽,也在贾村乡号召大力栽果树,高村乡的卫志高书记带领本乡镇各村主干来王显乡参观学习,谢占魁由王显调任南张乡书记后,在南张也号召栽果树,古城乡随后也栽上了果树。当时还有原万荣县委副书记杨文宪调任临猗县委书记后,带着临猗县各乡镇的主干也来王显乡参观学习经验……果业在万荣很快发展了起来。

后来,运城市委带着全市像谢仁义一样优秀的乡党委书记们到无锡参加培训,进一步解决农民致富问题。当时流行“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观念,回来后,谢书记一班人很快确立了“全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在发展果业不动摇的情况下,二十一个村各有门路,各有特色,比如王显村是小化工为主,范家是跑运输汽车专业村,偏店是生产炸药村,东裴庄是木器加工村,东和村是铁业加工,他们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只要炉子冒股烟,全年不缺吃和穿……还有金兴王、银赵庄,他们的沙土地适合种甜瓜和西瓜。张仪村背靠峨嵋台地,牧草丰富,就大力发展养羊。杨庄村组织大家出去贩运木材,给裴庄等村提供原材料。青谷村、许村在果园地里养猪,既肥田又增加收入……到处呈现出一派大干社会主义的喜人景象。趁着这个热火朝天的时机,乡政府又一次召开了露富大会。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九O年,谢仁义书记调离王显乡到县物资局工作,有一天,王显乡各村的群众开着大车小辆,打着横幅,给他送来了一块大匾,上面写着“栽下摇钱树,富了乡里人”,落款是王显乡果农。当时的《运城日报》也做了采访和报道。这就是对人民公仆最高的褒奖,这就是对像谢仁义一样的人民公仆最大的安慰,他们造福了百姓,收获了民心。

政声人去后,毁誉世间留!!

“文化传承代有人才光梓里;科学引领村兴果业富农乡”,如今的张仪村硕大的村门上赫然嵌着这样一幅联,这其中的“村兴果业”也有谢仁义书记的一份汗水,在这里,我要为你唱首歌:

总是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总是让命运穿过激流,每一次把希望还给大地,每一次把苦涩埋在心头……

向自己的故事挥一挥手,还没有结束又有新开头,太多的忙碌冷淡了温柔,无穷的辛劳是一生的朋友……

走过冬夏,走过春秋,多少次跋涉,无言的寻求。风吹雨打永不停留,带给人间欢笑悠悠…… 

点击图片 回家吃碗饺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