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峁古城是崇城,为夏鲧所建立

 阿牛哥8mi3kbb7 2020-06-08

文|黄饮冰

内容提示:

一、昌意部在上古中国西部的活动轨迹

二、石峁古城是夏鲧所建立

三、夏鲧本驻守在西川(宝墩古城)。石峁古城是因为共工与东少昊玄嚣系争夺帝位而建,石峁古城在反击共工氏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石峁古城的种族属性:黄帝昌意系、有虞氏、古夏人

五、关于称号的问题

六、夏鲧与古蜀国的关系:夏鲧是古蜀国开国第一王

七、夏鲧城石峁古城的重建 

大约距今4500年,黄帝设东西大监(《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但没有明确东西大监是谁)。其实东西大监就是黄帝大儿子玄嚣任东大监(东少昊),二儿子昌意任西大监(西太昊)。昌意西迁,到上古中国西部履行监察职责,随后建立城池。陕西延安芦山茆古城是早期城,陕西神木石峁古城是晚期城。

昌意系在西边活动了几百年。昌意西迁之后,西部带有红山文化特色和良渚文化特色的齐家文化出现,我认为这是昌意西迁的结果。建立城池也是防卫和威慑的需要。所以我认为齐家文化、芦山峁古城、石峁古城和宝墩古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城西北的龙马乡宝墩村,建造年代在公元前2550年,废弃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都是黄帝系统,不过城池的建设者不是黄帝,而是黄帝后裔昌意部所建立。昌意部衰落之后,上古中国西部和中部就是夏后氏之夏朝。石峁古城是在东少昊青阳氏玄嚣实力衰微、中原被炎帝系的共工氏霸占期间,昌意命鲧所建。

对于陕西神木的石峁古城,我在2019年1月3日发过一篇文章,题目《石峁古城建设者又添新证据,所谓夷狄所造是瞎说》。在此文的基础上,继续对石峁古城进行探讨。

一、昌意部在上古中国西部的活动轨迹

在大约距今4500年,黄帝轩辕氏代神农氏登天子位,以黄帝称号号令天下,神农氏就退出了天子位,神农作为天子称号的历史就结束了,神农氏降格为黄帝辅弼,居于江汉石家河古城。

黄帝是诛杀“两昊、蚩尤而为帝”(盐铁论.结和)。两昊是凤太昊和凤少昊。黄帝废除了太昊称号,保留了少昊称号,并把自己的大儿子青阳氏玄嚣封为东少昊,把二儿子金天氏昌意封为西少昊,承担监察东方和西方的职责,那么东西两少昊就成为了黄帝王朝的二级权力机构。天下统一于黄帝,但实际是东、中、西分治。这种东、中、西分治的格局思想的来源,我以前就说过,来自心宿三星。心宿是上天之明堂,是天帝布政之宫廷,这就是传说中的名堂体制。太子居东,天王居中,少子居西。这就是黄帝封建东西两少昊的理论根据。

大约距今4500年(公元前2500年),西少昊昌意带领自己的族众迁移到西方。昌意的族众来自黄帝的封赐。黄帝是把被征服的东部人口,包括两昊遗民(大汶口文化遗民)、良渚遗民(含有虞氏遗民),一分为二,一部分给玄嚣,一部分给昌意。黄帝自己的部族,主要源自红山文化之黄族。所以昌意到西部,在西部就会有既有红山文化特征又有良渚文化特征的齐家文化出现。

但是考察齐家文化,这个文化的考古年代在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她分布在甘肃东部向西至张掖、青海湖一带东西近千公里范围内,地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4省区。是史前中国西部影响力很大的文化。齐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当时已掌握了复杂的烧窑技术。在墓葬中发现的红铜制品,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后来青铜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齐家文化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目前没有发现城池一类的建筑,所以不具备王国的形制,与昌意二级帝王的身份不相符合。这个文化的形成,可能是昌意丢掉了西部二级帝王权力之后,部分族众西迁所形成的。所以齐家文化应该归属于后昌意文化。

我们继续考察西部考古成果。距今4500年,在陕西延安的芦山峁,出现了一座古城,就是考古发现的芦山峁古城遗址,这个古城池,可能就是昌意西迁建立的第一个落脚点。要控制和监察西方,一个城池是不行的。好在在距今4550年,在四川城都出现了一座古城池——宝墩古城,这个城可以给昌意部使用。这两座城池一北一南,正好可以实现昌意监察和控制西部的目的。

根据“前、中、后”的古老建制习惯,昌意部应该在关中建立城池,我推测被夏启所灭的有扈氏之城(今陕西户县附近),可能也是昌意所造,作为西部控制线的中城,以组成前西川宝墩、中关中扈城、后陕北芦山峁城的统治体系。

昌意西迁,在距今4500年前后,西部应该建设多座城池,供昌意部使用,所以在西部古计距今4500年的城池还会有考古发现。作为西部王的昌意部,可以命令西部各部族建立城池,供其派员驻扎。

大约距今4400年,轩辕黄帝地震而崩。炎帝姜族共工氏对少昊青阳氏继承黄帝天子位不服,共工氏与青阳氏玄嚣争夺帝位,最终的结果是“共工氏霸九州”,青阳氏败退回东北。

到距今4300年前,西部的金天氏昌意也被共工氏击溃,昌意率部逃到了神农氏居住的石家河古城。所以在距今4300年的时候,一批著名的玉器在石家河出现。这个时候,芦山峁古城和宝墩古城都衰败了,因为昌意部集中到了石家河。但是这个时候在陕西神木(芦山峁古城更北的地方)出现了石峁古城。这个古城是昌意命夏鲧所建立。昌意把自己的儿子颛顼派到玄嚣处,帮助玄嚣恢复元气。

二、石峁古城是夏鲧所建立

    关于夏鲧建立城池的古籍记载是很多的,我这里不再重复。夏鲧掌握了先进的筑城技术,是上古擅长建筑城池的大工匠氏族。

传说中鲧建立的城池是石城,这与石头建设的石峁古城很好地契合起来。

在上古,城就是国。夏鲧之城就是夏鲧之国。《帝王世纪》记载:“夏鲧封崇伯。故《春秋传》曰谓之‘有崇伯鲧’,国在秦晋之间。《左氏传》曰:‘赵穿侵崇是也。’”夏鲧被封为有崇伯,在秦晋之间立国。石峁古城遗址的位置,就在秦晋之间。记载于考古高度契合。

《淮南子·原道训》说“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这就是“化干戈为玉帛”。大禹以堕毁夏鲧所作的“三仞之城”为举措,表示要以德布政天下。这条记载说明以下两点:一是夏鲧之城,被大禹继承,否则大禹堕毁鲧城之策,无法落实。二是夏鲧之城高大壮实,对内外具有强大的威慑力。结和考古中发现的石峁古城,一是高达壮观,二是有被毁和重建的痕迹,这与古籍记载的大禹堕毁的鲧城高度契合。

我以前解释过,夏鲧建立石峁城太坚固,大禹为了宣示德政、堕毁了夏鲧城,在大禹成为天子后又把自己的儿子启派到石峁城,重建石峁城。

古籍记载的是“鲧始作城郭”。在古代语言中,城是指内城的墙,郭是指外城的墙。考古发现的石峁古城分皇城台、内城、外城,皇城台没有瓮城,但是皇城台前有一个大广场。石峁古城的建设形制与古籍记载的“鲧始作城郭”高度契合。

所以我认为石峁古城是夏鲧城,也就是崇城。


三、夏鲧本驻守在西川(宝墩古城)。石峁古城是因为共工与东少昊玄嚣系争夺帝位而建,石峁古城在反击共工氏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约在距今4400年(公元前2400年),轩辕黄帝因地震而崩。在炎帝系的共工氏看来,轩辕黄帝因地震而崩,这说明轩辕黄帝德不配位,遭受天谴,帝位应该由炎帝系继承,也就是共工氏继承,黄帝系不能继承帝位。这就是历史上对少昊青阳氏有没有继承帝位说得很隐晦的原因。共工氏将准备继承黄帝位的少昊青阳氏势力驱逐出了中原,自己登上了帝位,这就是古籍记载的“共工霸九州”,也是古籍记载的“少昊氏衰”,实际上“共工霸九州”和“少昊氏衰”是同时期发生的。少昊青阳氏最终退回到东北老家去了。

共工氏驱逐了东少昊,当然也会攻击西少昊昌意。大约在距今4300年前,昌意部退到了神农氏的都城——江汉石家河古城。考古中发现在距今4300年,大批高质量、高技艺、高形制的玉器在石家河出现,其原因就是西部王昌意溃败到了石家河。

进一步联系起来看,四川成都的宝墩古城在距今4300年的时候被废弃了。为什么?我前面说了,宝墩古城也属于昌意城,是昌意监察和控制西部诸国的前锋城。这个城由谁驻守呢?根据大量的古籍记载清理出的线索指向夏鲧,就是夏鲧是宝墩古城的驻守者。那么夏禹(这个时候还不是大禹)的历史,也就随夏鲧一起,开始于西川。

在昌意败退到石家河的时候,自然会命令夏鲧北伐,去巩固陕西(西北)局面。作为昌意部的前锋和主力的夏鲧部分成两部,一部到石家河勤王;一部杀回陕西,在芦山峁更北的石峁建立城池。这样夏后氏就被分成了两部:父鲧到了西北方建立了石峁古城,子禹部到石家河勤王。原驻守地西川的宝墩古城就废弃了。

夏鲧建立了石峁古城,可能以石峁古城为基地,继续东进到晋南,建立了陶寺古城。这个陶寺古城,被后来的尧帝作为了都城。

少昊青阳氏玄嚣被共工驱逐退回东北,气势衰败不振。少昊金天氏昌意把自己的儿子颛顼送到少昊青阳氏处。

距今4300年后,历史的继续就是颛顼跟共工氏争帝。颛顼再次统一上古中国,颛顼的统一,实际是再造了上古华夏,功比黄帝,所以颛顼被称作颛顼帝,没有继承黄帝的称号。

在颛顼与共工争帝的战争中,夏鲧功高至伟。自此昌意就隐没于历史,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老西部王退出了历史,新西部王可能由鲧继承。

四、石峁古城的种族属性:黄帝昌意系、有虞氏、古夏人

实际这个问题,我在多篇文章中叙述过。石峁古城在夏鲧时期的居民,主要来自黄帝系昌意子系,是古黄人的一支;另一个是有虞氏,属于辅助系,大约负责礼神。第三部分就是下层民众,属于西部原居民的古夏人。

有虞氏来自良渚文化。在距今4800年前,良渚古国是有虞氏统治下的神国,有虞氏用神权统治良渚古国,有虞氏统治下的良渚古国就是天虞国;但是山东的凤姓少昊摧毁了有虞氏统治的良渚古国,并把良渚古国兼并到二十四鸟王国中。大约距今4700年前后天鼋黄帝恢复了良渚古国,命鸤鸠氏(成鸠氏)作为良渚古国的新君王,继续统治良渚古国。距今4500年轩辕黄帝令良渚一半居民随昌意西迁,其中就有有虞氏,这就是西部有虞氏的来历。

良渚古国到距今4300年被颛顼帝摧毁,其民化为华夏系的黎民。

五、关于称号的问题

昌意作为监察和控制西部的第一代西少昊,其后代王就可能直接用昌意作为统治的称号继续对西部进行监察和控制,所以我一直说的西部王昌意有几百年的历史。这个我在《姓氏和邦国》中讲过,上古国家是由氏族国家化形成,我称之为氏国,就是氏族国家。氏族国家实行的是氏族统治,往往他们的氏号就是国号和君主的称号,使用的时间与氏族国家的历史相同。这个其实好理解,西藏的达赖、班禅的称号,就是几百年一直继承下来的。

新修订黄帝至东周隐王16年止纪年表

黄帝的称号,我以前说过,黄帝乃黄人之帝。到轩辕黄帝成为天子,依然用黄帝的称号号令天下。

目前发现的考古遗址,与黄帝文化最契合的是东北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起源于距今6000年,与庙底沟文化的起源时间几乎同时。那么黄帝的称号从距今6000年算起,到距今4400年轩辕黄帝崩,黄帝的称号使用了1600年。但是黄帝作为天下共主(天子)的称号,只有100年。那么黄帝纪年,也应该从黄帝作为天子的称号的元年开始。

我这是从考古年代叙述的,但与典籍的记载也差不了多少。黄帝的世代有10世(《春秋命历序》)、11世(《广博物志》)、13世(《辩正论》)至18世(《佛祖历代通载》)之不等,年代有1072年(《辩正论》)、1520年(《易稽览图》等。所以考古实际上证实了黄帝的存在。

至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是轩辕黄帝。轩辕黄帝首先担任的是黄人族群的黄帝职位(从有熊黄帝处接受),然后从神农氏处接受天子的职位,以黄帝为天子称号。以前的黄帝是黄族的黄帝,不具备天子地位,所以《史记.五帝本纪》从轩辕黄帝开始。司马迁说过“神农以前尚也”,所以他没有把历史向上追溯。《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神农氏,当然是末代神农天子。

同理,昌意有第一代昌意,也有继承昌意称号的后代昌意,他们相继组成黄帝系西部王昌意的历史。

六、夏鲧与古蜀国的关系:夏鲧是古蜀国开国第一王

可以作这样的结论:古籍记载“有崇伯鲧”,那么川西的宝墩古城是夏鲧的第一崇城,石峁古城就是夏鲧的第二崇城,城就是国。崇也可以当作是丛,即蚕丛。汉扬雄《蜀本纪》说:“蜀始王曰蚕丛,次曰伯雍 ,次曰鱼鳧 。”所以是夏鲧开启了古蜀文明。

历史和考古遗址联系起来看,是可以互相映证的。实际上,禹起自西羌,或者夏起自西夷,是汉代人提出的看法,这是根据汉代的地理和辖区提出的,因为在汉代西川就是西羌或西夷。但是在轩辕黄帝的年代,西部受昌意直辖,作为昌意后代的鲧和禹出于西川,就不是西夷,而是正宗的王族。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如现在一样,哪里还有西夷或西羌的概念存在呢?

七、夏鲧城石峁古城的重建

我有多篇文章就是谈石峁古城氏夏启的龙兴之地,是夏启作为诸侯时期的都城。前面也谈到了夏鲧城被摄政期间的大禹堕毁的情况。

但是夏鲧城所处的位置太重要了,这座城是西北防御的重要的城,对中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屏护作用。在大禹登天子位后,出于重振西北防御的目的,派自己的儿子夏启去重建石峁城。

这在考古上是有证据的。很多原本处于神圣位置的石雕,被埋在城墙底层作了基础,而且错乱放置。这个现象就是石峁古城被重建过的证据,重建者,就是夏启。

为什么夏启对夏鲧时期的诸神不礼遇呢?因为那些是黄人(包括有虞氏)的崇拜。到大禹登上帝位时,大禹的崇拜发生了变化,如大禹崇拜青色。因为大禹尽管是黄帝系,但是出生于西部古夏人的区域,在身上打下了浓厚的古夏人的烙印,所以夏禹在文化上已经是古夏人了。

正因为如此,改制在大禹登帝位后就已经开始了,这也是夏启能够成功改制的原因。

黄饮冰2020年6月7日星期天。

参考资料:黄饮冰著《石峁古城建设者又添新证据,所谓夷狄所造是瞎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