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实施近十年来,已建成项目区内基础设施已基本配套齐全、完善,项目成效明显,农业增收、生产高效;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新的形势、新的挑战的到来,需要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谋求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项目、农业生产、发展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粮食生产在“三农”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怎样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是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的头等大事。在此背景下,2007 年中央 1 号文件首次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此后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农田基本建设项目;近10年来,通过各种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实施,各个项目区内农业的灌排、田间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条件得以配套完善,农业和农村生产能力相应提高,为粮食产量连年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原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些规划设计已不再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急需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1.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取得的成效 1.1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1.1.1田间灌排系统趋于完善 随着项目实施,项目区内沟渠连贯互通,田间固定输水管道长度可达6.37-7.33米/亩,灌溉保证率达到 75%以上,配套泵站、变压器、机井等水利设施,有效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在水利用系数方面,衬砌渠道灌溉达到 0.8、管道灌溉水利用率达0.85,比项目实施前提高10-20%,比土渠输水节约25%;项目区均全部达到节水灌溉标准。 1.1.2农业生产道路得到升级和改造 现有项目规划和设计都有整修和新建机耕路、生产路,对原有生产路进行升级改造,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标准即为机耕路宽不低于4米、生产路不低于3米,以满足当前农业大型机械作业的需要;同时,在此基础上配套相应过路桥、涵,使田间道路互通,方便农机进出田间和农产品运输,满足农业机械化的發展需求。 1.1.3完善了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体系 在建成的项目区内,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形成了良好的农业生产小气候,涵养了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增强了农作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得到提高、灌溉水渗漏减少,节省了水资源、减少了农药化肥对地下水的污染,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1.2农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后,灌溉水利用率的提高,使灌溉用水量、耗油量、用电量降低20%;田间道路、配套设施的完善,促进大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作业效率提高,减少了耗能,节约了劳动力,每亩可省工1.5个。 1.3粮食产量增加 项目区内设施齐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耕地力得到提升,农业灌排条件成熟,人工、化肥、农药使用量相对减少,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减少,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良种推广、统防统治及农业高产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实施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亩均增产50-100㎏。 2.制约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的因素 2.1农田配套设施标准相对较低 在当前实施的项目中,部分实施方案设计不规范、标准不高、后期养护跟不上,加上个别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损毁,部分农田配套设施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如某些田间砂石路或碎石路使用寿命只有3-5年不等。 2.2项目建设资金渠道分散且建设标准不统一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种类较多,有小农水示范县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等项目,这一类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资金渠道分散、标准不一、各为其政,在项目实施上衔接难度大、形不成合力,造成许多项目建设标准偏低,工程整体功能被削弱、项目效益难以完整发挥。 2.3项目缺乏有效的管护机制 随着各级政府对农田建设项目的重视,多年前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重建设、轻管护”现象已经大有改观;很多项目实施后也会及时将工程产权移交到相关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但缺乏有效的管护机制。项目产权移交后,“怎样管护、谁来管护?”、管护经费来源以及因此产生的诸多社会矛盾等问题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久而久之,项目设施损毁,甚至弃置不用,难以发挥项目应有效益。 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发展方向和几点建议 3.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程管护措施 3.1.1落实项目管护责任 项目乡镇政府成立相应的项目管护办公室,对项目设施和项目管护单位的工作进行巡查管理,要严厉查处各种损毁项目设施及阻碍项目工程建设的不良行为,对因项目管理、管护不力,发生人为事故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发生重大非自然事故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3.1.2落实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经费 通过制定资金使用办法确定工程设施监管单位和受益人的责任,用于项目维护保养,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3.1.3增强农民管护意识 项目工程建成后,要多形式引导农民正确使用项目设施,让农民群众从中切实感受到项目带来的效益;通过讲解项目管护制度和责任书,提高农民群众对工程的保护力度,增加工程使用年限;并可以雇佣农民参与项目工程的使用监督管理,全面营造农民“会使用、会爱护、会维修”工程设施的良好氛围。 3.2加快推进同类项目整合 抓住“涉水涉地项目资金整合试点”有利机遇,统筹协调同类农田项目实施工作,在发改部门的牵引下,将小农水示范县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等项目资金有效整合在一起,将各项设计细化、优化,增加项目设计深度,提高项目工程设计标准,增加项目整体效能和使用年限,实现建设高标准良田的目标和任务。 3.3项目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结合 将农田项目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农田项目建设与高产创建示范建设平台和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等惠农项目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促进农业农村的新发展。 3.3.1发展精致农业 以“村或社区”为单位,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增加项目设计深度,与乡镇规划相结合,搞好农田设施的改造、完善,让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品牌农业,从中取得收益和分红。 3.3.2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大力发展、带动农业产业机构调整。 通过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农业基础生产设施,推动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结合统防统治,走粮食生产统一作业的服务模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入社,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再就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5-2020年) 作者简介:商公杰 、男 、工作于阳信县农业局,从事农技推广和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