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评壹】亦马亦人 意蕴深邃

 艾先强 2020-06-09

亦马亦人 意蕴深邃

——著名诗人臧克家诗歌《老马》赏析

王天成

《老马》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这首诗明写马,暗写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抒写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些人的悲惨命运。在诗歌创作中,诗人成功地运用了类比思维、心理描写,成功地运用了聚焦、换位、意象组合等。

这首诗意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含蓄凝练,将细致的描摹与情感的抒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于象征的比拟中蕴涵着丰富的内容。

本诗注意意象流动,镜头聚焦:第一、大车装满了,还要往“冒尖”的样子装,突出了一个“够”字;第二、老马清楚表现“不满”无济于事,只能沉默;第三、老马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疼痛难忍,突出了一个“扣”字;第四、老马没有呻吟,无奈地把头沉重地垂下,突出了一个“垂”字;第五、老马拉着车前行,眼里蓄满了泪,但没有让泪流出,泪被强忍着咽到了肚里,突出了一个“咽”字;第六、老马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即使老马拼命挣扎,奴役者还是不满,突出了一个“飘”字;第七、老马抬起头望望前面,虽然心里凄苦,但还是相信好日子一定会来。

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

从诗题看:诗的标题是《老马》,但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这种遗貌取神的写法,赋予了这首诗深刻的意蕴。

从老马的处境和命运特征看:诗中的老马似乎生来就得无条件的承受装大车的命运,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横竖不说一句话”,“只好把头沉重的垂下。”这里诗人写出了老马忍辱负重的命运和忠厚善良的性格。

今天,我们重读这首诗,审视“老马”形象,体验“老马”的隐忍、沉默、坚强、耐劳,理解“老马”与命运抗争,面对困境、险境,竭力挣扎,依然坚信“未来”的不屈精神,对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附:作者原诗: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写于1932年4月

二、作者介绍:

臧克家,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26年秋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外地。1930年至1934年,入山东大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炼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到好评。茅盾曾断言:“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老马》即选自此诗集。抗战前,诗人还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抗战后又有政治讽刺十几诗集《宝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

老马让我很感动

谢谢臧克家先生

谢谢王天成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