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猫 来源:读者(ID:duzheweixin) 越简单,越高级。 闺蜜晓彤前段时间一直不太顺,每次和她见面,都看到她满面愁容。 后来有段时间没碰面,再见到时,她的状态已经变了回来,整个人轻盈又活泼。 我很好奇她怎么突然恢复了状态,她笑了笑说,在她怎么也想不开的那几周里,偶然间看到一则关于雕塑家们的纪录片。 纪录片里,别人问米开朗琪罗,如何雕出大卫这样伟大的雕像,米开朗琪罗回答说:
当时听完这句话,她茅塞顿开,心里的阴霾突然一扫而空。 她发觉,自己一直以来被社交、物质和杂念所累,才会觉得负担很重,生活很复杂。 因此她开始试着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进行了一番“断舍离”。 当她断掉不必要的社交、舍弃不需要的物质、脱离不清醒的杂念之后,突然觉得身心一轻,整个世界豁然开朗。 听完她的描述,我突然想到梭罗的一句话:“一个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这种富有绝不是物质上的富有,而是精神上的干净与通透。 放下的越多,拥有的才会越多,简单的人生更快乐。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为人生做减法。 相处简洁,社交更干净 如今的社会,关系综复杂,很多人以广交友、扩大自己的圈子为荣,以微信联系人过千为傲。 但真正遇到困难,需要帮助、需要倾诉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联系的人。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原来社交也是需要做减法的。 白岩松曾在“光阴的故事”里有一段很深刻的演讲:
作为央视知名主持人,每天接触高层次的人群,采访社会各界精英,可是白岩松却连微信都没有。 在交友这件事上,质比量重要。 即使朋友再多,没有知心人,也会觉得内心空虚。 好的社交要学会做减法,不需要的关系,要及时断掉。 正如庄子说得那样:“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理解彼此内心深处的感受与想法。 省下维持“泛泛之交”的时间和精力,同“频率相当”的人相处,生活才会更加舒服自在。 物质极简,生活更干净 《逍遥游》里有这样一句话:
大意是鹪鹩住在深林里,不过也只需要一根树枝来做巢,鼹鼠就算是在河里喝水,最多也就是喝一肚子罢了。 人活在世上不也是同样的道理么?大千世界,只需要一处住的地方,一些饭食,一些生活必需物罢了。 太多的物品,不但不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还会平添烦乱。 有一位老人,因年事已高,无法自行生活,为了不打扰孩子们,选择去养老院安度晚年。 老人生活富足,家里有很多收藏品,全套的红木家具、各种邮票、紫砂壶及好酒,可是搬家的时候他一个也没有带。 人到暮年,心静而思,发现这些身外之物实在没有多大的用处,只能满足年轻时的收藏爱好罢了。 最后他只挑了几件简单舒适的毛衫和轻便的长裤;一些炊具;几本书而已。 老人感叹,这些所谓的财富都是多余的:
古希腊哲学家艾匹克蒂塔曾说过:“一个人生活中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于外来事物的依赖。” 物质上的“断舍离”,或许会在一开始让你感到心疼、可惜,但长久来看,是对整个人生都有益的行为。 那些身外之物,如果是生活必需,必然能为生活提供便利。 但若是不能定期清理,就会越积越多,反倒成了生活的负担。 定期清扫生活的“杂物”,是人生高级的智慧。 不扫一屋又何以扫天下。如果一个人连整理生活的基本能力都不具备,又怎么能期待TA有解决重要事情的能力?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都知道,只有做好物质上的“断舍离”,生活才能更自在、更干净。 内心简单,精神更干净 一个人的内心若是被杂念、欲望填满,便会失去人生的方向。 曾看过一则民间故事: 有一对清贫的小夫妻,住在小山村里,虽生活不富足,日子倒也简单快乐。 可是有一天,丈夫去耕地时,竟一锄头挖出一个价值连城的“金罗汉”。 丈夫大喜,办了一场极大的宴席。 可是妻子却不是很开心,有旁人好奇,天降横财,从此不愁吃不愁穿,可以住大房子,还有什么可郁闷的? 妻子回答道:“因为我们不知道另外的17个金罗汉在哪里。” 《礼记》有言,欲不可纵。 人活在世上,最难得的是保持一颗干净通透的心,现代世界物质纷繁复杂,人们很容易被物欲遮住双眼。 曾有消费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90后,正在被各种各样的信用卡、花呗、网贷“绑架”。 当然这种现象绝不仅仅存在于年轻人当中,年龄层次更大些的人,因为收入高,可支配的钱更多,更容易陷入欲望的误区。 常言道,知足者常乐。只有精神世界富足,才不会被欲望所累。 不一样的心态,面对的是不一样的人生,内心简单的人,更易获得真正的快乐。 一家人在一起吃顿热气腾腾的饭是幸福;身体健健康康、无大碍也是幸福;困难时能有朋友出手相助亦是幸福…… 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总在追求错误的东西,心里被复杂的欲望填满,就没有多余的地方来装填幸福。 唯有让内心极简,冷静思考、恬淡自如,才能沉着应对生活之困。 道德经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学会为生活做减法,只有减去不必要的,才能留下有意义的。 让人生少点强求,日子才会自在简单。 极简,是最高级的活法。有质感的人生,都懂得不断做减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