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容易闹脾气、情绪化,降低“情绪颗粒度”,是改变的第一步_【快资讯】

 momo666 2020-06-10

生活中,情绪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当孩子有情绪,但又表达不清楚的时候,更是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特别着急,比如:

为什么在面对情绪时,孩子们的表现是这么千篇一律?不管是伤心还是生气,是嫉妒还是后悔,都没有办法正确表达和应对呢?

这是因为,孩子并不十分了解自己的感受,也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汇表达,所以在遇到负面情绪时,只能采用其他的途径进行宣泄。

这种辨识情绪的能力,关系到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是改变孩子情绪化的第一步。这种能力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了解的——情绪颗粒度。

情绪颗粒度大,指的是对情绪的感知非常模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粗线条。而在对情绪进行描述时,所用的词汇也特别空泛、笼统,没有办法对情绪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比如在描述好心情时,会说“我感觉非常好”,或“我很高兴”;在描述不高兴时,也只会说“我很难过”,或“我很伤心”,具体是“怎样的高兴”,“怎样的难过”,根本分辨不出来。

情绪颗粒度小,指的是对情绪的感知非常精确,甚至对情绪上的细微差异都能察觉出来,并且可以用更丰富的词汇进行描述。

比如,有人得知亲人去世,描述自己的感受时,说:“我一开始听到消息,感觉非常震惊,不愿意接受,接着又感觉特别伤心,最后被迫接受现实,感觉特别无助。” 这个人的情绪颗粒度就很小。

推广上市公司退市了,股民手中的股票该怎么办?

1. 情绪颗粒度大,会让孩子被情绪控制

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身上都存在着乱发脾气、情绪化的情况,归根结底是因为孩子对情绪的认知不足,无法察觉并进一步控制情绪,也就是说情绪颗粒度太大。

可是,情绪会影响孩子的精力分配,如果孩子把过多的精力都用在气愤、纠结、难过等负面情绪上,那么他就很难有精力进行正确的决策了。

而一旦决策错误,导致孩子的行为产生了不好的后果,又会继续影响孩子的情绪状态,使孩子陷入负面情绪的死循环,最终会被情绪牢牢地控制住。

2. 情绪颗粒小,能提高对情绪的掌控感

比起大颗粒的情绪感受,小颗粒的情绪感受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信息,比如,让孩子把情绪看得更清楚,使孩子因为察觉到了自己有情绪,而能快速冷静下来,避免乱发脾气。

同时,还能正确分析自己的情绪,找到产生情绪的原因和自己可以改变的因素,进一步解决问题,增强掌控感。

而且当孩子把情绪看的越清楚时,就越能与情趣和谐相处,不仅能理解自己的感受,也能主动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感受,对于社交能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推广奇迹MU续写3D经典史诗,开局送天使,开启奇迹大陆!

既然情绪颗粒度这么重要,那我们要如何判断孩子情绪颗粒度的大小呢?通常,我们可以从孩子对情绪的感受和表达两个方面来判断。

1. 孩子对情绪的感受

情绪颗粒度小的孩子,会在情绪出现时,迅速察觉到自己体验到的是哪一种、或者是哪几种情绪,并且迅速判断出自己的情绪来源。

而情绪颗粒度大的孩子,对情绪的感觉就不是那么敏锐,甚至深陷负面情绪还不自知,对于为什么会产生情绪,也是一问三不知,更别提找出解决方案了。

2. 孩子对情绪的表达

情绪颗粒度小的孩子,拥有更强的情绪表达能力,他们能够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感受,而情绪颗粒度大的孩子,则无法更精细地描述自己的感受。

对于后者而言,平时知道的情绪词汇可能就那么几个,高兴、不高兴、生气、难过,说来说去还搞不清楚其中的区别。

但是,不排除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孩子能够迅速地感觉到情绪变化,但是,如果让他进行描述,他可能并不擅长。这说明,孩子对情绪的认知存在问题,需要帮助他认识情绪,然后才能鼓励他表达出来。


有些孩子的情绪颗粒度大,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和家长的情绪教养有很大关系。如果家长一开始能准确地识别孩子的情绪,教孩子识别和定义自己的情绪,明白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和演练,是完全可以让孩子拥有小的情绪颗粒度的。

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1. 引导孩子建立情绪词库

孩子的情绪概念系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一开始只是了解简单的情绪词汇,如高兴、不高兴,到后来发展出悲伤、害怕、愤怒等概念。而这些词汇,完全来自于家长平时与孩子一起建立的情绪词库。

一般来说,从孩子1岁时起,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属于他的情绪词库了。主要方法是,在日常生活用更准确的词汇描述情绪,让孩子的大脑记住,并且应用。

具体有哪些情绪词汇呢?包括高兴、快乐、愤怒、悲伤、痛苦、心酸、胆怯、害怕、反感、担忧等。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情绪认知脸谱图,让它们成为孩子情绪词库的一部分。

2. 帮助孩子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

让孩子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能让孩子对情绪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并且避免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小弟弟这样表达情绪,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不仅会使自己陷入负面情绪,也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家长这样进行引导,既能帮助孩子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也能够让孩子学习理解别人的情绪,为自己以后正确表达情绪,甚至是正确社交打下基础。

3. 引导孩子正确描述情绪

有些时候,哪怕孩子只是简单地定义一下情绪,都可以避免被情绪吞噬。所以,在孩子有情绪时,我们可以抓住机会,教他描述当下情绪的词汇。

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直接问他:“你现在感觉怎么样?”然后引导孩子用情绪词库里的语言,详细地描述自己的情绪。

4.用情绪日记提高情绪掌控力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让孩子每天花一点时间记录、分析自己的情绪,就能提升他对情绪的察觉能力,并且激发孩子主动思考情绪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情绪在暗示着什么,需要如何去做出改变。

记录情绪日记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只记录重大的情绪经历

孩子一天中的情绪变化是非常多的,不可能一一都记下来,所以只需要选择那些让孩子印象深刻、重大的情绪经历进行记录就可以了。

情绪发生后,我们可以提醒孩子,尽快地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为我们的大脑会产生遗忘,还有自动加工记忆的倾向,如果隔得时间太久,有可能记不清,或者产生歪曲。

2)详细描述感受到的情绪

记录感受的时候,要提醒孩子避免使用宽泛、模糊的字眼。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如果是难过,就描述是怎样的难过,是愤怒、郁闷、空虚,还是伤心、遗憾、后悔?尽量详细描述感受到的情绪。

对于日记的形式,小一点的孩子,建议记录在日记本上;大一点的孩子,如果已经习惯了使用电子设备作为记录工具,可以选择记录电子日记。

由孩子自己来记录情绪日记,和在我们面前表达情绪是不一样的,在书写或记录的过程中,孩子能够独立完成情绪的梳理,并且借此提高自己对情绪的掌控。

孩子自控力有限,情绪波动较大,这并不全是坏事,也让我们借此反思,如何透过情绪,了解孩子,加强对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当孩子情绪化时,我们需要帮助孩子,降低情绪颗粒度,让他掌握这个强大的生活工具。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情绪颗粒度小、善于管理情绪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