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蜂巢虫系统防治法:冯明怡、苏正国

 会宁县四房吴镇 2020-06-10

我们饲养中蜂已经多年, 深感巢虫是中蜂的一大敌害, 是成功饲养中蜂必须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 我们得出一套系统防治中蜂巢虫的方法 , 现在, 巢虫对于我们饲养中蜂已不构成或很少构成危害了。中蜂巢虫系统防治法归纳起来, 主要有 6 个方面。
1 蜂箱制作是前提
蜂箱, 本是蜜蜂的家园, 但易成为巢虫的乐土。合理制作蜂箱, 只应是蜜蜂的家园 , 而不能成为巢虫的乐土。中蜂蜂箱 , 除了要达到制作蜂箱的一般要求 , 如使用不易变形的木材 , 木板厚度在 2cm 以上, 尺寸规格等外, 还要达到以下几个特殊要求 : (1)严实无缝, 让巢虫及蜡螟成虫无隙可乘。制作蜂箱的木材要充分干燥, 蜂箱制好后, 还要放在太阳下晒 2 ~ 3 天, 如还有缝隙, 就用桐油和石膏粉混合将缝隙填平 (包括四角)。一旦出现少量新的缝隙, 也要及时用带黏性的泥土糊好。有的养蜂人为降低成本 , 用废木板制作蜂箱, 或用包装箱代替蜂箱, 其实这样做是吝少失多 , 根本无法达到严实无缝的要求 。(2)巢门是蜂箱的重点, 巢门制作要做到:①最好是活动巢门板, 以便于清扫蜡屑和被蜜蜂驱赶到巢门边的巢虫 ;②巢门高度不能大于6 mm , 巢门高了, 蜡螟成虫和其他敌害就容易侵入 , 也不利于防治盗蜂 , 因为巢虫主要是蜡螟成虫侵入蜂箱产卵造成的。如时间长了, 蜜蜂啃坏了巢门 , 就要钉上竹片 , 以控制其高度;③设置隐形巢门 , 即用 2 块长 8 cm 、 高 2 cm 左右的木块(三夹板也可, 只要能罩住巢门, 两端有缝孔就行)钉成直角形, 罩在巢门上 , 让蜜蜂从隐形巢门的两端进出, 这样既能增加蜡螟进去的难度 , 还可避免城市养蜂路灯直射巢门的问题 。
2 巢框制作有讲究
制作中蜂巢框的材料最好是质地坚硬的杂木 ,这样巢虫啃不动 , 就不可能在巢框内化蛹和孵化为成虫而循环危害 。巢框规格要考虑其与箱壁的距离有1.5 cm 以上 , 与箱底距离有 3 cm 以上 , 这样巢虫就不能弹跳到巢脾上去。
3 蜂箱摆放要倾斜
很多饲养中蜂的人都是和养意蜂的人一样 , 将蜂箱平放。我们认为, 中蜂蜂箱必须斜放 , 前低后高 , 在箱后部底下垫木块或砖头 , 使后部箱底比巢门高10 ~ 15 cm , 便于蜜蜂将箱底蜡屑从巢门口带出箱外, 减少蜡螟成虫产卵和巢虫滋生的可能,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有效的防治巢虫的办法。
4 蜂多于脾是原则
这个问题很多资料上都介绍过, 作为一个养中蜂的人 , 必须将这条视为铁的原则, 这是防治巢虫最重要的一点。蜂多于脾, 对养中蜂而言 , 不论何时 , 巢脾上的每个地方 , 都要有蜜蜂护着 , 蜡螟成虫及巢虫才无处安身, 即使是三伏天也应如此 。
5 蜂箱内部勤打扫
不管怎样, 蜂箱内多少总有蜡屑 , 蜡屑是巢虫的滋生地, 必须及时清除。我们从惊蛰至寒露这段时间 (就湘北地区而言), 一个星期清扫一次, 分蜂季节结合查王台进行 。清扫时 , 将蜂脾从蜂箱内的一侧提到另一侧 , 用刀或毛刷将箱底蜡屑刮扫到巢门处 , 然后取下活动巢门板, 将蜡屑扫出箱外,特别要留意巢门板底或边角是否有蜡屑和巢虫 。这是养中蜂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如有备用蜂箱 , 则将蜂脾提至备用蜂箱内 , 再将备用蜂箱放至原蜂箱处 , 效果还更好一些。换下的蜂箱清洗干净后又成了备用蜂箱 。
注意有 2 次是必须将用开水消过毒晒干后的备用蜂箱更换原蜂箱的。第一次是早春保温时, 第二次是惊蛰前后撤保温物时。因为那时气温低, 不可能每个星期都清理蜡屑 , 蜡屑积累多了, 短时间内清除不掉, 开箱时间长了, 又对蜂群繁殖有影响,所以这 2 次必须换蜂箱 。
6 老旧巢脾莫吝惜
老旧巢脾上巢虫滋生的可能性最大, 加之中蜂对巢脾生性是喜新厌旧, 中蜂在巢脾上繁殖了几代蜜蜂后, 就爱啃脾, 啃下的蜡屑掉到箱底, 就成了巢虫滋生的 “温床” 。工蜂啃脾又增加了工作量 ,缩短了寿命 , 所以 , 养中蜂舍不得淘汰旧巢脾是得不偿失 。正确的方法是不能让中蜂巢脾过 “周岁” ,能淘汰的旧脾尽量淘汰 。

中蜂巢虫系统防治法:冯明怡、苏正国

中蜂巢虫系统防治法:冯明怡、苏正国

中蜂巢虫系统防治法:冯明怡、苏正国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