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以酒为乐,到饮茶为欢,中华文化产生了质的转变

 渐华 2020-06-13

在中国,“饮食”堪当文化一词,《诗·小雅·楚茨》中说:“苾芬孝祀,神嗜饮食。”而从古至今,饮食对于中国人而言,并非只是解决口渴、饥饿,饮食文化所充斥的讲究与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思想观念转变,与国人的生活状态。在庞大的中国饮食文化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饮品应当是茶与酒。然而,茶酒作为从古至今的重要饮品,它们不仅在味道上各有千秋,国人对茶酒的需求已经融入到了精神世界,比如在古代文人笔下就有“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也有“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样的优美诗句。

从以酒为乐,到饮茶为欢,中华文化产生了质的转变

从饮酒到饮茶

酒为何物?晋朝人江统《酒诰》中讲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或云杜康。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古人已经意识到酒是谷物自然发酵的产物。而中华酒文化的诞生则追溯到上古,《战国策‧魏策》中记载:“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而在《说文解字》中则记载第一个酿酒的是杜康:'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杜康也被后人尊称为“酒神”

从以酒为乐,到饮茶为欢,中华文化产生了质的转变

中国本就是酒的故乡,从大汶口时期的酿酒技术,到周代盛行一时的饮酒、礼仪、制度文化,从此以后,酒成为了中国社会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之一。不过,纵观茶、酒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饮酒文化在步入唐代以后,逐渐被饮茶文化所替代。在唐朝年间,茶作为一种新型饮品,开始融入唐人社会、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甚至完全改变了中国古人酒文化在饮食文化中的优势地位。其实从酒到茶这种饮品上的转变,又何尝不是一次中华文化质的飞跃呢?

从以酒为乐,到饮茶为欢,中华文化产生了质的转变

入唐以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文化极为兴盛,在魏晋风度中占据优势地位;入唐以后,茶文化开始对酒文化发起挑战;直至开元年间,茶已经成为了唐人日常生活饮品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存在。从饮酒为欢,到饮茶为欢,这种饮食文化的转型变迁,也表现出中国人从潇洒浪漫转向了典雅大气。

饮茶风气的广泛传播

中国茶的起源未知,古籍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在汉朝乃至三国时期,饮茶习俗主要集中于巴蜀地区,饮茶仅仅是一个区域习俗;即便到了魏晋南北朝,仍然以南方地区饮茶为盛,北方人对于饮茶不屑一顾,甚至还将饮茶人贬低为“酪奴”。当时煮茶一般都是与煮汤一般:“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饮者无异也”。

从以酒为乐,到饮茶为欢,中华文化产生了质的转变

进入唐朝以后,饮茶风气较原先传播更为广泛。唐朝年间由于佛教的传播,僧人不饮酒精饮料,茶作为一种无酒精新型饮料,在开元年间得到广泛传播,也是从这个时候起,饮茶风气在唐朝各个阶层兴盛,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城乡百姓皆有饮茶风俗。除了在北方中原地区广泛传播以外,饮茶风俗开始向边疆塞外乃至域外流传,比如在当时的吐蕃、南诏、回鹘等地,茶叶都受到了广泛欢迎。

从以酒为乐,到饮茶为欢,中华文化产生了质的转变

正是由于饮茶风俗的兴盛,唐代的茶叶贸易同样迎来了鼎盛时期。据《茶经》一书记载,唐朝的茶叶产地多达43州44县,由于当时的茶叶生产地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山地,南北方的茶叶贸易开始兴起。由于没有茶叶产地的北方、边塞疆外对于茶叶需求巨大,商人们借此在茶叶中获取了巨额利润;为了方便茶叶的流通,唐朝年间还形成了专门的茶区贸易市场,比如唐朝年间的歙州等地,可是当时有名的茶叶交易中心。茶叶贸易的兴起,又一次为茶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茶艺工序的形成

茶道思想和茶艺的形成,为饮茶文化的崛起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条件。唐朝以前,人们对于饮茶并无固定程序,仅仅以冲泡为主,这种原始的饮茶工艺,对于心思细腻的文人墨客而言,达不到艺术审美的层次。当饮茶文化在唐朝兴盛后,饮茶由原来一种普通的生活行为,逐渐上升到文化现象的层次。陆羽所编撰的《茶经》一书,就专门记载了复杂而讲究的饮茶程序。

从以酒为乐,到饮茶为欢,中华文化产生了质的转变

饮茶的第一道程序,是茶叶的采制,这道工序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茶叶的品位,同时茶叶采制的做法也十分复杂。据《茶经》记载,采茶共有7道工序,分别为“釆、蒸、捣、拍、焙、穿、封”,采茶的时辰要定在春季晴天的早晨,这时太阳未出、露水未干,茶农们采下茶叶放入釜中蒸湿,随后再将茶叶捣碎,做成饼状焙干封存,这7道工序缺一不可。由于采茶过于辛苦,往往由专门的茶农完成,不过从唐代文人的作品来看,这些喜好饮茶的文人有的时候也愿意参与到茶叶的采制过程中去,当然他们更多的是体会采茶过程之中的田园乐趣。

从以酒为乐,到饮茶为欢,中华文化产生了质的转变

接下来的饮茶程序自然是“备茶、煮茶”,这个饮茶环节与采茶相比更具文人气息。在煮茶之前,需要将茶叶碾成沫,唐代文人将这个过程赋予了众多美好的文人想象,比如在白居易的笔下,他将碾茶写作“茶新碾玉尘”,唐代文人还将碾成的茶粉称之为“黄金粉”、“瑟瑟尘”,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美好的词汇来形容碾茶这一过程,就是因为唐朝的文人将碾茶视为一大雅事。

从以酒为乐,到饮茶为欢,中华文化产生了质的转变

再来说说煮茶,在所有工艺中,煮茶是步骤最多、讲究最多,堪称茶文化核心的内容。第一,为了让饮茶更加高雅,唐人会选择一处自然幽静地为饮茶地点,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品茗高谈,尽享饮茶,这一风流雅事;第二,为了体现唐人自身的饮茶观念和品位,他们会颇费心思地挑选煎茶使用到的器具;第三,追求高雅文化的唐人,对于制茶时的水火也有着极高的要求,“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唐朝年间一个名叫刘伯刍的人,他尝尽天下水源,认为扬子江南零水,堪称煮茶的第一水,这就体现了唐人对于茶文化的极度追求。就是因为了这些看似繁琐的饮茶程序,摒弃了前人粗糙饮茶的习气,这才让唐朝的茶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茶文化的发展

茶成为唐朝人重要的一环,文人甚至称: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从以酒为乐,到饮茶为欢,中华文化产生了质的转变

茶融入了唐代文人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成为了唐代文人雅士追求艺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据资料统计,在唐代以前,与“茶”相关的诗寥寥无几,进入唐朝以后,仅《全唐诗》一书中名中含有“茶”、“茗”的诗会有109首之多;内容中含有“茶”的诗歌更是多达394首。著名的唐朝诗人白居易、李白、刘禹锡、皮日休等人,都曾写下脍炙人口的茶诗代表作。除此之外,当时的小说、绘画、碑文、雕塑、书法都与茶结缘,这些皆体现了唐代茶文化的多次风貌。唐人用茶来培养道德情操、修身养性,从而对以往浓烈酣畅的酒文化造成了冲击,这是一种饮品的变革,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巨大变革。

从以酒为乐,到饮茶为欢,中华文化产生了质的转变

而到了宋朝,文人推动茶文化到达了极盛。不仅茶品越来越丰富多样,而且饮茶也变得日益考究,宋人开始重视茶叶自身的色香味,而添加进去的调味品也逐渐减少。同时,还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后来散茶逐渐成为了宋人主要的饮茶,而在烹饮的手续对比前朝也大为简化。

而之后的明清皆以茶为饮,各地茶馆林立,无论是文人,还是百姓,皆以茶为欢,茶直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象征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