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行乌镇,探寻古镇之道

 hiShinyboy 2020-06-13

在江南的这个地方,因为历史,变得沧桑,也因为历史,变得饱满,它就是乌镇。因水而繁荣,也因水而衰败,运河的出现,这个小镇也曾一度辉煌,而之后又错过了钢铁森林与条条柏油路而没落。

走过历史的角角落落,在乌镇,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不论是染坊晒布场蓝白相间的花布,还是酱园醇厚的酱香,或是古戏台咿呀的花鼓戏声,见证着乌镇的历史。喜欢乌镇,喜欢的还有它的经历,它的初心。

乌镇因水而生,傍水而兴,水阁、水市、水剧场,都别有一番细品的滋味。乌镇民居多依河而建,人们在傍河的房屋背后,以木桩或石柱立在河上,架上横梁,再搁上木板,就成为了我们现在在水面上看到的阁楼。

所谓人家尽枕河,说的就是如此。水阁一般朝南而建,临河了落地长窗或推板短窗,冬日有暖阳,夏日有清风,窗外的水上风景一览无余。水阁不仅好看,也好用。

东栅和西栅是水阁最为集中和保存完好的所在,市河沿岸,逶迤数里的水阁绵延成了最美的风景线。要是愿意的话,乘上一艘摇橹船,随水而去......恍惚间,就入了这个千年不醒的枕水之梦。

蓝印花布染坊清雅

东栅的宏源泰、西栅的草木本色,都是乌镇传统染布手艺的重现,完整保留了旧时生产工艺,尚有老艺人还在手工制染。不论晴雨,晒布场上飘扬着的蓝白布匹都在诉说这颗历史传承的匠人之心。

叙昌酱园醇香

梅雨淫淫时节,对于造访乌镇的旅人来说,或许闻到的是飘在空气中的花朵清香,但对于乌镇来说,最忘不掉的却是豆瓣酱的那一抹醇香。

益大丝号深厚

乌镇物产丰富,其地宜桑,旧时周边乡民便多以种桑养蚕为生,久而久之,还形成了江南水乡狂欢节的香市。西栅益大丝号便展示了江南人从种桑、养蚕、收茧到缫丝、织棉的一系列工序。抽丝剥茧中也描摹着旧时生活的一点一滴。

 临窗听雨问茶,听耳边戏曲咿呀......在现代化电子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里的一起仿佛拉起了与真实世界的屏障,让人得以暂时休憩。

午后,西栅的评书场内就会响起说书声,当地的老居民都会把听书作为每天雷打不动的内容,只需一壶清茶,便可在书场内消磨半日时光。

夜幕降临时,西栅水上戏台上又会飘出咿呀的动听戏曲声,过去的戏班子走乡串村巡演,到乌镇时,一两条船就载了演员的全部行头,只要将船停靠在戏台下,直接从台下的河阜上台

今时今日的乌镇,行走在老街,身临其境感受传统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