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书》:至诚方能通天,心善自然合道

 昵称32353910 2020-06-13

诚能通天,善能合道。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的品质会高于至诚和善良。

“至诚、至善”这两种品质看似是利人,实则是利己,因为万事讲究因果,本心之中的任何状态都会延伸到自己的人生中,而且内心之中的念想,无论善恶,影响的都是自身。


《素书》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志诚。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乐善好施,最神奇的神通莫过于用心至诚。

在《易经》之中说:“诚能通天”,而在《中庸》之中也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只有内心至诚的人可以掌握天下之至理,这里所说的“诚”并不是简单的“诚实”,“诚实”只是“诚”的一种肤浅状态,真正的诚包含的范围极广,它包含内心纯粹,对待万事虔诚敬畏,思虑深远,品德纯净,对待任何事情都有一片赤诚之心。

在内心至诚的过程中,没有掺杂任何私心杂念,才能顺应天地之道的法则,把自己掌握的所有智慧都能运用发挥出来,这就是内心至诚对一个人带来的作用。


如果内心不诚,做事情掺杂的私欲太多,行为就会背离大道。

内心至诚是为了通晓天地之道,而乐善好施则是为了顺应治世法则。

有这样一句话“善恶有报”,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很多人对于这一句话逐渐产生了怀疑,因为他们并没有看到善恶所带来的因果报应,于是就怀疑世上并不存在善恶有报的逻辑。

其实善恶有报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善恶有报并不是一种直线逻辑关系,是一种曲线逻辑关系。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种了一棵树,过了几年这棵树就可以结出果子,这个属于直线因果逻辑。

但是善恶有报的逻辑并非如此,比如你种了一棵树,很多人都可以在树下乘凉,你和自己的邻居们在树下乘凉的同时,可以一起聊天,一起打发时光,享受生活的美好,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感受人生的愉悦,有了好心情,才有了好生活的开始。

这就是曲线逻辑关系,“善恶有报”就是这样的曲线逻辑关系。


比如说宋朝名相范仲淹,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但是他始终抱着若能出人头地,一定要救济穷人的想法,后来当了宰相之后,生活方式还是保持从前穷秀才的生活,并没有奢侈浪费,还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购置田产,给贫穷无田者耕种。

有一次范仲淹在苏州买房子,一个风水先生告诉他:“这个宅院风水极好,后代必出公卿。”

范仲淹心想:既然这么好的风水,能使后代显贵,倒不如改成学堂,让百姓的子弟入学,让众人子弟都能显贵。

于是他就把这个房子捐出来改做学堂,实现了救济穷人的愿望,后来收入多的时候,范仲淹还用自己的收入救济贫穷的人,甚至养活过300多家人。

正是因为范仲淹的乐善好施,所以他人生的结局也非常圆满,他的四个儿子长大成人之后都非常聪明,德才兼备,并且官至宰相,公卿,侍郎等等。

范仲淹距今有800年了,苏州范氏家族后人依然兴旺,这就是范仲淹擅为他人着想,一生乐善好施而带来的善果。

《道德经》中说: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这是老子提出关于慈爱的智慧,慈爱的智慧看似成全了别人,实则成就自己。

如果人生是一盘棋,“善良”则是最妙的一个棋招。

所以善恶有报是存在的,但是并不是我们表面能够看到和认知的层面,也不是当下就能看到结果,而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存在影响。


本心的任何念头都会影响自己的人生,所以放下世俗浮躁的短浅念头,不要因为贪图一时得失,而放下应该坚守的诚与善。

让自己秉持至诚至善的状态,人生必然终身受益。

作者|国学书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