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律·睡眠与养生

 昵称60403870 2020-06-14

养生当以寐为先,
敛气收精固本元。
有困焉能祛倦惫,
无忧自可保安眠。
睡心息目休筋骨,
避暑防风忌饱餐。
最是子时应入梦,
六神龙马劲头添。

日作夜息因应道
子时入寐紧要关
心神相会生眠境
添锐收精固本元

关于睡眠的网文

         老子讲“一阴一阳谓之道”。通俗来讲,睡觉是人修养生息、养精蓄锐的过程,是收藏、吸收能量的过程;白天工作、学习则是释放能量的过程。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切记:夜里睡得晚易伤胆,还会患抑郁症

      由于人的细胞100天左右更新一次,故古代养生家讲:“睡觉为养生之首,一夜不睡,百日补不回来”。另外,经常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严重者会患抑郁症。

      《黄帝内经》云:“气以壮胆。”“十一脏腑取决于胆”人体五脏六腑之气都取决于胆,取决于胆气的生发,如果胆气能够生发起来,身体就不会受到影响。23点至凌晨一点是子时,胆经最旺。人在睡眠中蓄养胆气,不睡觉就会消耗胆气,严重者出现“抑郁症”做事也会缺乏胆量。

      子时不睡,除造成胆汁新陈代谢不利外,还可造成贫血、供血不足。胆虚上不明目,血虚下不养筋,形成目倦神疲、腰膝酸软之症。肝胆在无形中为青色,子时不睡面色易返青、丑时未睡面色则易铁青。肺在无形中为白色,寅时末睡面色就易青灰。

       起床对了才“补人”:最好“顺天时”

      凌晨3点是一天的“立春”,6点是一天的“春分”。天地在3点醒了,人体的细胞在这个时空感应下也醒了。在每天3点到5点之间醒了无须再睡,有时侯反而越睡越累。

      天醒人不起床,也如同“拔河”,人是拔不过天地的。5点前还没有起床,6点“春分”人的神就出不来,使人精神不足。

      如果晚上睡得过晚会耗杀阳气,早上起得过晚会封杀阳气。这叫“双杀”。因此,既使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中午补个觉,防止“双杀”。

       百岁老人都有个“共同的睡觉时间”

      最佳睡觉时间应该是亥时(21-23点)至寅时(3-5点)末,也就是在晚上21点睡下,早晨5点起床。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此时进入睡眠状态,百脉可修养生息,可使人一生身无大疾。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亥时睡,寅时起。可惜现代人很少能够做到,所以大街上脸色红润的人越来越少。女性若想长久保持睡颜姣好,就应早睡早起。

       另外,中医理论还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胆又为少阳,“少阳不升,天下不明”。如果晚上不能及时睡觉,或睡觉质量不好,第二天少阳之气没有升起,人就易困乏,没有精神。

      除了晚上要保证良好的睡觉外,中午午时(11-13点)也要安排半个小时入睡(午睡被称为美容觉,养颜效果明显)

      睡觉房间不宜过大

      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夏天再热也不要开电扇和空调睡觉。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如果风把这层阳气吹散了,体内还会补充。循环往复淘干阳气,早上起来浑身没劲,面色黄,头如布裹。

      如果夏天太热,可关卧室门开空调把房间吹凉,人冲完澡迅速睡觉。凉爽空气可保持1个多小时,人已经睡着了。如果中间热醒,可再按这个办法做一次。

        晚饭不宜过饱

       如果晚餐过饱,必然会造成胃肠负担加重,其紧张工作的信息不断传向大脑,致使人失眠、多梦,久而久之,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中老年人如果长期晚餐过饱,反覆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会造成胰岛素B细胞负担加重,进而衰竭,诱发糖尿病。

       同时,晚餐过饱,必然有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有毒物质,加之睡眠时肠壁蠕动减慢,相对延长了这些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有可能促进大肠癌的发生。故晚餐不能吃得太饱,更不能暴饮暴食,因为这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使人在睡眠中休克,若抢救不及,往往会危及生命。

        另外,晚饭吃得过饱,耗气就多,耗气就要动气,就扰动了阳气。晚上阳气不足,就可能导致消化不良,食物积存在胃内,郁久就化热,容易产生胃热,阳盛则热,就会睡不好觉,影响睡眠质量。因此,晚饮不宜过饱,也是怎样睡觉最补的好方法。

  世界睡眠日是每年的3月21日。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

睡眠的学问

        人的一生中,睡眠约占生命三分之一的时间。睡眠不仅是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而且是维持生命、保护健康的必要条件和主要生命形态。

      睡眠如此重要,但很少人会同等地去重视和关注它。就像空气,水,阳光,任何生命都离不开,老天爷给予的普惠恩赐,但有几个人虔诚地感恩大自然对每一个生物的慈悲恩赐呢!

以前有人讲过,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

       同时,他也解释了,通常一个人睡两个钟头就够了,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个钟头的现象,是因为大多数人赖床躺在枕头上休息的习惯养成的,并非我们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时间。

对于生命专修的修行人来讲,经过了专业的方法训练,这个有其深刻的内涵和道理。

       的确,打坐做功夫的人,正午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夜晚在子时睡着,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这个睡眠时间的道理,含有宇宙法则、生命法则、易经阴阳的深刻内涵。

      我们大部分的普通人,不了解其中道理,也没有专门的训练方法,没有关系,但要记住,子午觉的重要。就是要保证每天的正午时和正子夜,一定要保证这个关键睡眠节点,休息一下。这个时间点效率最高,睡眠的作用最强。

过了正子时大约十二点半以后,你不会想睡了,这很糟糕。更严重的,到了天快亮,四、五点钟,五、六点卯时的时候,你又困得想睡,但这时如果一睡,一天都会昏头。

        所以从事熬夜工作的人,正子时,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放下来,睡它半小时,到了卯时(上午 5 时至上午 7 时)想睡觉千万不要睡;正午时,休息半小时,那一天精神就够了。

        一、睡眠的规则

       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就是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晚21点到凌晨5点为有效睡眠时间。人是动物,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白天(凌晨5点到晚上21点)活动产生能量,晚上(21点到凌晨5点)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把能量转化为新生的细胞,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

        睡觉是养生的一大功能,养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细胞去取代腐败的细胞,如一夜睡不着就换不了新细胞。如果说白天消亡一百万个细胞,一晚上只补回来五十万个细胞,这时你的身体就会出现亏空,时间长了,人就糠了,像糠萝卜似的。为什么世上有百岁老人呢?因为他们每晚都在21点钟准时睡觉。

        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声音。人类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段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的衰老或患病,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人在太阳面前小如微尘,“与太阳对着干”是愚蠢的选择,迟早会被太阳巨大的引力催垮。这是客观真理。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入睡难,睡眠质量不高的毛病。睡眠不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如肝火过盛,睡觉警觉;胃火过剩,睡觉不安;肝阴不足,睡觉劳累。


        二、睡眠与疾病

       现代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形成“四大病”:水果病、冰箱病、电视电脑病、熬夜病。

       肝脏有一特点:卧则回血,坐立向外供血。

子时(23:00—1:00),其实23点就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并不是0点开始的,这是我们犯的误识。肝胆相表里,互为一家,23点胆经开了,如若不睡,大伤胆气,由于十一脏腑皆取决于胆也,胆气一虚,全身脏腑功能下降,代谢力、免疫力纷纷下降,人体机能大大降低,胆气支持中枢神经,胆气受伤易患各种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动症等。子时胆要更换胆汁,胆经渐旺人如不卧,胆汁更替不利,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如果把胆给摘了,一摘就胆怯了,全身的免疫力下降了50%以上,所以不能摘,要用它本系统的巨大潜能把它化掉。

        丑时肝经最旺,丑时(1:00—3:00)不眠,肝无法解除掉有毒之物,产生新鲜血液,因藏血不利,面呈青色,久之易患各类肝病,现在有些人肝不太好,特别在欧洲平均4个人就有一个大三阳或是小三阳,大都是因为违反自然规律过了子时不睡觉造成的。甲肝比较好治,乙肝就很难治。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由于晚上经常不睡觉,人太虚弱了,也就是说秩序太乱了,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了。也就是说乙肝的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面,但是现在它还没有能力造成肝炎,当人身体处于最薄弱的时候就形成成肝炎,乙型肝炎就意味着将来40%——60%的肝硬化。聪明的人是应该了解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不聪明的人就是应该被淘汰的人。

        肝主疏泄,过子时不睡,可引起肝疏泄不利,肝气郁结,可见易怒,头痛头晕,眼红,眼痛,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女性月经不调,便秘,也可引起肝气升发不足,人会目倦神疲,腰膝酸软,晕眩,失眠,惊悸,精神恍惚,重则会晕倒在大街上,不省人事。

         肝有藏血、调节血液的功能,过子时不睡,会造成肝血不足,还会引起吐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等出血证状。

        肝开窍于目,过子时不睡,易引起肝虚,则出现视力模糊、老花、夜盲、畏光、迎风流泪,等症状,还会形成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眼疾。

        肝主筋,其华在爪,过子时不睡觉,会引起肝血不足,就出现筋痛,麻木,屈伸困难,痉挛抽搐,易造成灰指甲,缺钙,髌骨软化,癫痫病,骨质疏松等症。

        肝与心,过子时不睡觉,可引起肝血不足,由于心主一身之血脉,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会造成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慌、心颤等症状,严重的形成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肝与脾,过子时不睡觉,会引起肝胃不和,由于肝助脾胃消化,由于肝气太虚不能助脾胃消化,使人脾胃消化功能不好,表现为舌苔厚,长期以来会造成中气塌陷。

        肝与肺,过子时不睡觉,无法滋阴潜阳,肝阴亏损,引起肝火过盛灼肺,出现干咳、或咳嗽、咳痰血等木火刑金的证状,易导致牛皮癣等各种皮肤病。

        肝与肾,过子时不睡觉,肝虚导致肾亏,由于肝肾同源,容易造成生殖系统疾病、不育、骨病、牙病、脱发、糖尿病、肾衰竭等疾病。

        三、睡眠的方法

       比如说,23点至凌晨3点为子丑时,胆肝经最活跃的时候,肝胆要回血,“躺下去回血,站起来供血”。如果你每晚22点钟左右躺下,静静得不要说话,到23点的时候,也就睡着了。肝胆开始回血,把有毒的血过滤掉,产生新鲜的血液,到一百岁也没有胆结石,也没有肝炎、囊肿一类的病。如果你天天熬夜到1点多,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鲜的血生不成,胆又无法换胆汁,所以这些人容易得胆结石、囊肿、大三阳、小三阳各种病症。

       在欧洲地区,平均四个人就有一个肝炎病毒携带者,这就叫不懂规则。睡前半小时最好不要讲话,睡觉的时候更不要说话,如一说话,肺经动,然后心经又动,(因为心肺共为上焦)人就容易进入兴奋状态,所以就很难入睡。21:00—23:00为亥时。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亥时入眠,百脉皆得濡养,故百岁老人得共同特点即21:00(亥时)之前入睡。女性若想长久的保持容颜娇好,应做到早睡早期。

        睡觉要关窗,不能开风扇、不能开空调,人生病很多都与此有关,因为人在睡眠之中,气血流通缓慢,体温下降,人体会在表面形成一种阳气层,这种阳气层它使人叫“鬼魅不侵”,什么意思呢,阳气足的人,不做恶梦,就是这种阳气,占了上风。开空调,开风扇,情况就不一样了,开窗户,窗户走的是风,风入的是筋,如果开空调,也有风,风入筋,寒入骨,早上起来,身上发黄,脸发黄,脖子后面那条筋发硬,骨节酸痛,甚至有人就开始发烧,这就是风和寒侵入到了筋和骨头里的缘故,这也就是气受伤了。如果说晚上睡觉不开窗,不开空调,不开风扇,连房门也关上,效果最好,如果热,把房门打开,把窗户关上,效果就差了一点,但是他不至于第二天早上起来浑身乏力,后背僵硬。

        有人把客厅的空调开开了,把卧室的门打开,和直接开空调睡觉是差不多的,开了空调以后,空调那个寒进了骨了,所以心里发冷,心在哪,心在脑髓,脑为髓之海,骨髓里有寒,那肯定心里就寒了,怎么办,补肾阳、补中气,什么时候补到心里不冷,烧就退了,寒走出去了。

        睡觉要尽量早睡,睡得晚,伤了少阳之气,必然第二天是疲倦无力,要关上窗户,不开空调、电扇,保护阳气。

      肝胆在下焦,如果胃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寝睡不安,一个是胃寒,如果这个人胃阳本来就不足,过多的喝绿茶,就会出现胃寒,胃寒的时候人是睡不好觉的,或者吃带泥沙之物过多,胃隐隐作寒,肯定是睡不好。

      再一个是胃热,就是热气往上走,嘴里喘的都是热气,像这种情况也睡不好觉;再一个是胃燥,口干舌燥,胃里感觉到燥。

       还有一个就是胃厚,气味的味,胃厚,这种情况就是吃了这种厚腻的味道,有人吃海鲜、吃鱼、吃炖鸡,味道好鲜美,吃多了,美味不可多用,这些东西在里面要稀释它,不稀释它,它在里面味太厚了,所以这个也睡不好觉。

       再一个腹涨,腹是涨鼓鼓的,也睡不着,翻来覆去也睡不着;再一个是胃气太虚,冒冷汗,这也睡不好觉,这些原因都可能形成胃不宁,胃不宁就睡不好。

       睡觉时要肢暖,四肢要暖,因为四肢是阳之本,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四肢不暖,肯定是肾阳不足,应该在睡觉之前把手脚捂暖,手脚和肚脐、背后的命门都要盖好。

       睡眠法因人而异,下面介绍3种做法:

      1、睡觉前简单的压腿,然后在床上自然盘坐,两手重叠放于腿上,自然呼吸,感觉全身毛孔随呼吸一张一合,若能流泪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觉时倒下便睡。

       2、仰卧,自然呼吸,感觉呼吸像春风,先融化大脚趾,然后是其他脚趾,接着脚、小腿、大腿逐渐融化。如还未醒着,再从头做。

       3、入睡快的人可右侧卧,右手掌托右耳。右掌心为火,耳为水,二者形成水火即济,在人体中形成心肾相交。久之,养心滋肾。

睡眠一定要早起,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过6点起床,春夏秋季尽量在5点之前起床,因为人在寅时(3点—5点)肺经旺的时候起床,能够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顺应阳气的舒长,来完成新陈代谢,肃降浊气,使肺气清,这样有助于养肺和顺应太阳的天势升起人体阳气,使人一天阳气充足,否则,就好像发动机,过了这段好时机就很难发动人体阳气,人体阳气淤积在人体下部不能由命门向上发动升起,会形成淫气,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早晨5点至7点是人体大肠经最旺的时候,人体需要把代谢的浊物排出体外,此时如果不起床,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无法很好的完成排浊功能,使浊物停留而形成毒素,危害人体血液和脏腑百骸。早晨7点到9点人体胃经最旺,9点到11点人体脾经最旺,这时人的消化吸收运化的能力最好,如果这时还不起床,人体胃酸会严重腐蚀胃粘膜,人体在最佳吸收营养时间得不到营养,长期以来会患脾胃疾病,造成营养不良、中气塌陷。所以千万不要赖床,赖床会造成头昏、疲惫不堪、睡眠不足的感觉,而应按时起床,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有三四点钟起床的习惯,比如华盛顿、拿破仑、康熙皇帝、曾国藩等。另外早起能增加工作效益,俗话说:“三天早起,一天工”。

       现代医学证明,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不易患精神类疾病。早晨不要太早出去锻炼,因为早晨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地下道的漳气、浊气正往上走(尤其是城市),这些气对人体损伤是很严重的。

       养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其余起居、服装等皆是辅助。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纳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为第二。而饮食无节,饥饱过度者,肠胃必受伤,而营养日减。睡以安神为主,神以心安为主,应配合年龄,壮年至多七小时至八小时,多睡则智昏头晕眼红胀,四肢疲软,童年必睡足八小时,或过九小时勿碍,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时已足。

        应注意:

       (一)睡眠宜早,勿过十时,老年人以八点为正,勿过九点。凡交十一时,为阳生时,属肾,此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千万勿以安眠药片助睡。

      (二)枕上切忌思索计算未来事,睡时宜一切不思,鼻息调匀,自己静听其气,由粗而细,由细而微细而息。视此身如无物,或如糖入于水,化为乌有,自然睡着。

      (三)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时再睡。

      (四)如在午时,即上午十一点至一点,为阴生之时,属心,此时如不能睡,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凡有心脏病者切宜注意,每日于此二时注意,则元气日强,无心跳腹泄或小便频速之病。

      (五)夏日起宜早,冬日起宜迟

“睡觉”是最好的养生


      01 子时之前一定要睡觉

      在养生概念中,睡觉是人生第一件大事。

如果每天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老医生就会说:“不给你治了。”

      其实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了。

      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日久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

      这时候就是天天营养品,天天锻炼身体,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带来的伤害。

     因此,早起没关系,但长期晚睡绝对不行。

      许多精神不振的人,多有晚睡的习惯,这往往容易伤肝伤精伤胆。

      这样的人,眼睛往往也不好使,心情多抑郁,快乐的时候不多(肺气也受影响,长期得不到有效宣发的原因)。

     还有的人认为晚上睡得晚了,白天可以补回来,其实根本补不回来。

     要么睡不着,要么睡不够,即使感觉补过来了,其实身体气血已经损伤大半了。

     02 睡时宜一切不思

     “视此身如无物,或如糖入于水,先融化大脚趾,然后是其他脚趾,接着脚、小腿、大腿逐渐融化,最后化为乌有,自然睡着”。

这是禅医入睡时的理想精神状态。

     很多时候,失眠源于入睡时有挥之不去的杂念。

     此时,不要在床上辗转反侧,免耗神,更难入睡,最好的办法是起坐一会儿后再睡。

     实际上,对于现代人来说,要想在晚上11点前入眠,早早地上床酝酿情绪也很关键,以便给心神一段慢慢沉静下来的时间。

      “先睡心,后睡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还是不行,可以尝试在睡觉前简单地压腿,然后在床上自然盘坐或者跏趺坐,两手重叠放于腿上,自然呼吸,感觉全身毛孔随呼吸一张一合。

      若能流泪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觉时倒下便睡。

      03午时宜小睡或静坐养神

      午时(相当于上午11点至中午1点),此时如条件有限,不能睡觉,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

      在禅堂打坐修行的禅师都习惯于在午时打个盹儿。

       其实,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3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

       夜晚则要在正子时睡着,5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04 睡眠一定要早起

      真正懂养生的人,即使在冬天,也不会超过早上6点起床,春夏秋季尽量在5点半前起床。

对人体养生而言,早起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

      早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把代谢的浊物排出体外,如果起床太晚,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无法很好地完成排泄功能。

     此外,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在早晨7点到9点最为活跃,是营养吸收的“黄金时段”。

      所以,千万不要赖床,头昏、疲惫不堪很多都是由于贪睡引起的。

睡眠的时间有学问

原创: 桃花岛主

        睡眠是养生的头等大事,但真正将睡眠当做学问来研究的人并不多。网络上和民间流传的养生知识,凡是涉及睡眠的,都强调了睡眠的重要性,强调早睡早起身体好。但我们看身边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多数还是晚上看手机到午夜,早上睡到八九点钟才起床。这类夜猫子多少都知道一些晚睡晚起的害处,但并没有意识到其危害有多严重,有的认为晚上不睡白天多睡就能补上,却不知睡眠的时间是有大学问的,想当然必然导致疾病缠身。古代中医治病入手先从调睡眠、调胃口、调大小便开始,患者能吃能睡能拉,再重的病都有信心调好,而晚上不能按时睡觉的,高明的中医一般都视之为自找死路,拒绝医治。

        古人认为21时至5时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段,这是有着极深刻的道理的。古中医理论认为,亥时(21时至23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此时进入睡眠状态,百脉可修养生息。子时(23时至1时)胆经旺盛,五脏六腑皆取决于胆,此时熟睡有助于阳气升发。丑时(1时到3时)肝经旺盛,解毒造血只在此时,熟睡才能保证人体气血充足。寅时(3时到5时)肺经旺盛,肺朝百脉,带动人体各个系统运行,这时就应当起床了。如果人体在以上的时段不入睡,尤其是子、丑这两个时段不能熟睡,必然干扰胆经和肝经的正常运行,导致不可逆转的危害。

       现代医学经过实验观察,认为胆在有食物时就分泌胆汁,并不一定是在子时发挥作用,而肝脏解毒也并不是只能在丑时进行,喝了酒肝脏就加速运行进行分解酒精解毒的工作。这些观点给一些习惯晚上不睡的人找到了自我安慰的借口。现代医学的观点,是从物质器官这个层面来研究问题的,不免有些偏颇,而误导了很多夜猫子继续保持晚睡的不良习惯。

       古代中医将人体看做是与宇宙相对应的小宇宙,宇宙是由可见的物质世界和看不见的信息能量世界重叠构成的,所以人体同样由肉体的物质系统和灵魂的信息能量系统重叠构成,人的生命力是由灵魂主导的,肉体只是其载体。肉体物质系统对于睡眠的需求并不是主要的,就像现代医学研究所认为的那样,肝的解毒造血白天也可以进行,白天活动所损耗的营养能量通过食物摄取,不需睡眠也可以补充。在古人看来,人之所以需要睡眠,主要是信息能量系统的需要。气是古人对高层次的信息能量的称谓,气的运行系统相当于现代人所说的经络,就是说人的灵魂是活动在看不见的经络系统中的。灵魂做为纯信息能量系统,既要指挥肉体系统的运行,又要受到外界各种信息的干扰,在日常生活中,其信息有序化受到影响变得紊乱,而其能量也大量耗散,如果不补充能量,不将紊乱的信息再次有序化,灵魂会受到严重破坏,进而影响到肉体的健康。为灵魂补充能量及调整信息,是无法在物质世界中实现的,只有从看不见的信息能量世界中获得,而这种获得,需要极为苛刻的条件,一是需要人的意识暂时停止活动,人体的物质系统处于无感无知的状态,这样才能让人体的信息能量系统与虚空的信息能量世界相联通,这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深度睡眠状态。二是需要恰当的时机,顺应虚空世界信息能量运行的规律来获取。

       第一个条件,古代的修炼者不需要睡眠也能够获得,通过静坐等方式,使自己一念不生,达到高度入静,虚空中的能量信息自然贯注到灵魂中,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感而逐通。修炼中的高手,是不需要第二个条件的,因为他已经与虚空世界的信息能量高度一致,随时都在补充和调整自己的灵魂能量信息。而修炼中的新手和水平不高的,还是需要第二个条件,因为虚空世界的信息能量时阴时阳,时高时低,有它的规律,必须根据规律来获取对自己有益的那部分能量信息,古人称之为盗天机。子时是宇宙阴性能量达到极低而阳性能量发生的时间,午时是宇宙阳性能量达到极低而阴性能量发生的时间,这时的能量信息都很纯粹,所以古人很重视在子午这两个时间进行修炼。

       平常的人没有修炼经验,只有通过按时睡眠来满足以上两个苛刻的条件。深度睡眠,可以让灵魂系统与虚空的信息能量达到共振,使灵魂能量得到补充,灵魂信息得到调整而有序化。而一般人的睡眠时间并不是一直处于深度睡眠中,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浅睡眠或者作梦状态,所以为了保证子时熟睡,把握阳气初升的契机,亥时就要为睡眠做准备,丑时是用来补充子时的不足,帮助阳气更好的升发,而到了寅时,阳气升发起来,就应当起床活动了。晚上不睡,白天补觉,错过了天机,灵魂的信息能量不会得到良好的补充和调整,所以不会有按时睡眠醒来后那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反而会头晕脑胀,浑身不适。

       有的人平时保持着按时早睡的习惯,但身体状态并不好,这可能与缺乏深度睡眠有关系,从医学统计来看,一般人无论睡多长时间,深度睡眠也就是两个小时左右,其余的时间都是在作梦,有的知道作了梦,更多的人根本不知道。有些修炼的高人说,真正达到高度入静后,睡一分钟就可以顶1个小时,而我们这些平常人,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就要注意心灵的修炼,让自己的内心少受外物诱惑和干扰,至少在睡前要将心静下来,严格按照睡眠的时间要求来做,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睡眠,为灵魂补足信息能量。

夜间人体各器官工作时间表

养生的实质

原创: 刘蓬

         60多岁的何某,退休后迷恋于“养生”,经常听某些养生保健公司组织的“养生讲座”,被养生讲座上老师推荐的养生保健产品所吸引,两年内将一辈子的积蓄都花在了购买养生保健产品上,希望延年益寿,结果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羞愤交集之下,跳海自尽。“养生”的初衷,导致了“养死”的结果,实在令人惋惜。

       究竟何谓“养生”?其实质内涵是什么?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以上的悲剧将难以避免。

       一些年青人以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事,与青年人无关,只要努力赚钱就什么都有了。一些已经富起来了的人,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花钱买养生保健品吃,或天天吃富于营养的山珍海味或药膳就是养生;又或者天天泡在“养生馆”里做刮痧、拔罐、按摩、针灸等就是养生。

       其实,养生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而是人人需要了知的常识;养生也不是用钱可以买到的商品,而是人人可以得到的大自然的馈赠。

      1. 养生的含义

       “养生”是中医特有的概念,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养”是“保养”“养护”“长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简单地说,“养生”就是养护自己的生命。

       如何养护自己的生命?如果对生命的本质缺乏基本的了解,则养护生命无从谈起,养生就是一句空话。

       五千年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中医药文化早已对复杂的生命作出了大道至简的解读:生命的本质在于内部拥有一种“生气”——生生不息之气,一旦这种生生不息之气消亡了,生命也就终结了。因此,养生就是养护好这种生生不息之气。

       维持生命的这种“生生不息之气”又是什么?分而解之,就是精、气、神。精气神充足,则生命力旺盛。因此,养生的实质可以归结为养精、养气、养神三个方面。

       2. 养生与养精

      精来自先天,禀自父母,故又称为“先天之精”。当受精卵形成以后,父母的先天之精便注入了这个新的生命体内,这种先天之精化生出的元阳是生命的原动力,它推动生命按自己的规律不断发育成长为胎儿,脱离母体后继续推动生命不断成长变化,到青春期以后具有了生殖能力,更年期以后又丧失了生殖能力,这一切都是由这个先天之精所决定的。步入老年后,先天之精逐渐减少,人就显出衰老之态。当先天之精耗竭之时,生命便走到了终点。

       养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延年益寿,而寿命的长短主要与人禀赋的先天之精是否充足及后天对这个先天之精的保养是否得当有密切关系。由于先天的禀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先天之精不可复制,也不可补充,只能减少而不能增多,因而延年益寿的根本在于保养好这个无法增长的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的储藏地称为“肾”,这个“肾”并非现代解剖学所见到的长在腰部的那两个同名的实质脏器,而是一个功能的概念。中医将肾视为“先天之本”,就是因为“肾藏精”,肾的功能强弱决定了藏精的能力,而肾藏精的能力决定了寿命的长短。从这个意义上说,保养先天之精的根本在于养肾。

        如何养肾?有人迷信于“以形补形”的说法,以为吃动物的肾脏可以补肾,又或者吃类似肾脏外形的东西(如豆类、核桃等)可以补肾,这都是概念混淆之后想当然的臆测。

  肾的功能主要在于收藏,养肾的根本不在于吃任何补品,而在于学会养藏。人在什么时候是藏起来的?睡眠中!睡眠就是一种收藏行为,与肾的收藏功能相应,因此符合自然的睡眠就是最好的补肾方法。

       真正的补肾是将影响肾收藏的漏洞补起来,而不是往肾里补充什么新的物质。熬夜是最伤肾的恶习之一,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这是很有道理的。

      养生的第一大要务,就是学会正确的睡眠以养肾,使先天之精得以收藏。

      3. 养生与养气

      “气”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能量。人体的各种活动,如:眼能看、耳能听、鼻能闻、脑能思考、肢体能活动等,都需要消耗能量,如同电脑需要耗电、汽车需要耗油才能正常工作一样。人体各器官发挥正常功能所需要消耗的这个能量中医称为“气”。

       如果说“精”决定寿命的长短,那么“气”则决定了体质的强弱与健康状态。气足,则身体健壮,抵抗力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反之,气不足则常感精力不济,不耐疲劳,免疫力降低,容易患病,且缠绵难愈。

       “气”(能量)从何而来?与“精”来自先天不同,“气”来自后天,由脾胃从食物中化生而来。所谓“化生”,即并非食物的营养成分直接被吸收而成为“气”,食物仅仅是提供原料,脾胃是制造“气”的化工厂。由于脾胃所化生的“气”(能量)的多少决定了身体的健康状态(即体质的强弱),因而中医将脾胃视为“后天之本”。

  可以说,脾胃的功能强弱决定了“气”的生产能力,这种能力简称为“脾气”或“胃气”,《黄帝内经》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如果说肾精决定了寿命长短的可能性,那么“脾气”或“胃气”则为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一旦脾气衰败,不能为身体制造能量(气),则生命必将缺乏生气而死亡。

       并非吃进去的任何食物都会化生出“气”,那些不能化生“气”的食物都会变成垃圾甚至伤害脾胃,如果体内垃圾过多而又不能适时排除体外,或者脾胃持续受到伤害使功能减弱,则整体健康必然受到影响,这是许多疾病长期不愈的主要原因。

       什么样的食物最有利于保护“脾胃”而不伤害“脾胃”?这是每个人需要重新学习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存在的误区甚多,而在传统中医里早有明确的答案。

       养生的第二大要务,就是学会正确的饮食以养脾胃,养脾胃就是养“生气”,使机体能量充足。

       4. 养生与养神

       “神”是什么?就是指挥人体进行各种劳作的那种意念或信息。“神”藏于心中,这个“心”也不是指解剖所见到的胸腔里那个实质脏器“心脏”,而是一个功能的概念,中医将“心”比喻为“君主之官”,可见“心”是人体的统帅。养神的实质就是养心。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除了睡和吃之外,还需要进行各种劳作。以什么心情从事劳作,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身体的健康状况。心情愉快地主动从事体力或脑力劳作,则气血运行畅通无阻,身体自然保持健康;在各种压力之下被动地从事劳作,心情郁闷,或常常处于焦虑的状态下,则气血运行不畅,身体容易生病。

       养心的根本在于让自己时时保持在快乐的心情状态下,但是乐不可极。如何让自己时刻保持快乐的心情?这需要修身养性,决非任何药物或保健品可以代替。

       养生的第三大要务,就是学会保持快乐以养心,从而指挥身体做正确的事,保持气血运行通畅。

       由此可见,养生的实质在于养成一种顺应自然的良好生活方式,以养护人体的生生不息之气。

  中国人自古就很注意睡眠养生之道,古人有“不觅仙方觅睡方”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对于人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但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着睡眠质量不好的情况,这可以说是一种通病了,如果长期这样的话对健康是会有很大的影响的,所以,睡眠质量不好的人一定要积极的进行调整,了解古人睡眠养生经验,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借鉴。

       寝不横尸,卧不覆首,眠不北向

       什么叫做“寝不横尸”?它出自于《论语·乡党》,原话是“寝不尸”。这里的“尸”。指的是如尸体一样仰面而卧。也就是说,仰面睡觉,在古人看来就如横尸一样,是十分不吉利、不健康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么说确实有一定道理。研究发现,在所有的睡姿中,仰面睡觉肢体的放松程度最差,而且容易把手放在胸口、腹部,引发不适甚至噩梦。最重要的是,仰面入睡可能诱发睡眠呼吸暂停,甚至口水流入器官,更有甚者会引发食物的反流而导致窒息。因此,古人把仰面睡觉视作“横尸”,是不为过的。

       “卧不覆首”的说法,源于《千金要方》。原文讲:“冬夜不覆其头,得长寿”。头为诸阳之会,为一身阳经汇聚之所,气血运行旺盛。覆首,一来容易影响气血的运行,二来可能引发头部出汗,腠理舒张,从而令病邪乘虚而入。更重要的是,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覆首而卧会影响到呼吸的顺畅,降低睡眠质量。所以,卧不覆首的讲法也是很有道理的。

       所谓“眠不北向”,出自于《老老恒言》。原文讲:“首勿北卧,谓避阴气”。《千金要方》也说:“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古人为什么忌讳向北而卧呢?很简单,北者,阴也。头部作为诸阳之会,睡眠时北卧,易受阴气所扰。尤其是秋冬季节,风寒之邪易从北而来,若于睡眠中直入于脑,则容易形成风寒头痛,甚则影响一身气血运行。

       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

       头是多条经脉会聚的地方,所承接的气会向花洒一样从头部下到全身,睡眠时头的朝向确实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我国古代大医孙思邈的主张: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即春夏两季头朝东睡,迎接阳气,秋冬两季头朝西睡,安养阴气。

      如果是嫌麻烦或者需要补阳气的人群,可以简单地保持头朝东的睡姿,就是很好的睡眠养生法了。

       有权威的《礼记·玉藻》要求“恒东首”,即一年四季均头向东睡。据说是日出东方。

        睡眠之法

        睡眠之法,自古就有人研究、探讨。以明末清初大医家曹庭栋总结得尤为系统,其“操、纵二法”更为人们所推崇。

       “操”则须先“贯想头顶”(意念领先),而后“默数鼻息”(用鼻子呼吸,并默记其次数),然后再“返观丹田”(再把意念收回到自己的丹田中来)。如此反复多次,便可使“心有着落,得不分驰”,渐渐进入梦乡。

       “纵”则与“操”相反,“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朕之区”(即遥远、无垠、不着边际的地方),甚至于忘却自己,亦能渐入朦胧睡境之中。  

       上述两种睡眠方法,不论采取哪一种,都不能“操”之过急,“纵”之不当,最重要的是要心静,忘己。

      所以古之“寤、寐”有别:“神栖于目谓之寤;神栖于心始为寐”。

      只有“心”与“神”相会,才能真正入睡。 

      睡觉姿势

      睡眠姿势古人也相当讲究。

     《希夷睡诀》提倡:右侧卧,则屈右足;屈右臂,以手承头;伸左足,以手置于股间。左侧卧,与前相悖。

      佛门规定右侧卧,名之曰“吉祥睡”,也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人的心脏在左侧,如果左侧卧则可能压迫心脏。

更新于 2019-12-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