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觉得天很热,不妨读下白居易这首诗,能让你清凉一夏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6-14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又到了为纳凉避暑,各显神通的季节。好在如今科技发达,电扇、空调、电冰箱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度过炎炎夏日。但古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或栖于树荫下,或倚靠水畔亭旁,纳凉避暑的方法完全是靠自然。如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夏日追凉》一诗中,就透露了他纳凉避暑的方式,是“开门小立月明中”。

再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江楼夕望招客》,它的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就选择了登上江楼这一自然方法。并且,白居易还很有信心的,邀请朋友也来江楼纳凉避暑,即“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那么白居易这首诗所说的江楼在何处呢?而诗题为“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在江楼夕望,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江楼夕望招客》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它写于唐穆宗长庆三年,也就是公元823年的夏天,当时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所以白居易诗中提到的“江楼”,也就在杭州。据记载,“江楼”,是杭州城东楼,又叫“望潮楼”或“望海楼”,也叫“东楼”。如此一来,白居易“江楼夕望”,望的便是杭州城黄昏时分,乃至夜晚的各种景象。

《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首联,“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便是白居易黄昏时站在江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的壮阔景象。它的意思是说,在黄昏时分,站在江楼上向东望去,能看到海天相连,茫茫一片,山川形势,又阔又长。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这里的“海”,不是真的海,而是指钱塘江,只是古人习惯把江、河、湖宽泛为海。

颔联,“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即在杭州城的四周亮起了万家灯火,一道银河映入了水的中央。从景象的壮阔程度来看,颔联与首联所写的海天一色、山阔水长,交相辉映。从“江楼夕望”来看,这里的时间是有一个推移的,即首联是黄昏时分看到的景象,颔联应该是入夜时分看到的景象。而时间的推移,说明诗人停留的时间长,也就说明了此处适合纳凉避暑。

颈联,“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便可以看作是白居易为了验证此处适合纳凉避暑的原因说明。即杭州的夜晚,风吹着古树瑟瑟作响,就好像是在下雨一般,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平地,就像是秋天铺在地上的霜一样。晴天雨和夏夜霜都是白居易联想出来的,不是实景,但是字里行间已然能够感受到夏夜的清凉。

尾联,“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即朋友啊,你看到我为你描绘的此番景象,能不能到江楼来消消暑气呢?这个地方比起您的茅屋,可是要更加清凉哦。尽管白居易在诗中没有说明朋友有没有到来,但是从他描绘的壮美山河、万家灯火,凉爽宜人的气温,以及他如此的殷勤,想必朋友没有拒绝的理由,定是欣然而至了。

另外,俗话说:“心静自然凉”。白居易江楼夕望,之所以还能看到如此壮美的景象,以及感受到夏夜的清凉,恐怕与他的心静也有很大的关系。不然一般人急躁起来,还不把这楼给拆了。不管怎么说,炎炎夏日,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白居易这首诗,它能让你清凉一夏。如果有机会,你还可以亲身去感受自然带来的那份清凉。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