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王近山更冤,他本该授中将最后成大校,嫌丢脸拒绝出席仪式

 快乐老年435 2020-06-15

1955年大授衔,出现了许多令人称赞的佳话,不少将军主动要求降低军衔,其中典型代表就是徐立清,徐立清主持评衔工作,为了避嫌要求自己降为中将,一时被传为佳话。

比王近山更冤,他本该授中将最后成大校,嫌丢脸拒绝出席仪式

另外也有少数人是被降级的,王近山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王近山的事许多人都知道,笔者不需赘述,不过还有一位将军比王近山更冤,他本该授中将,最后却成了大校,连个将级军官都不是。

此人就是杨宗胜,他是湖南汨罗市人,1927年,21岁的杨宗胜参加农协运动,后加入赤卫队,1930年成为一名红军战士,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加上他有文化,很快从班长被提升为营长。

1935年,长征路上他在贵州时生病了,部队把他留在老乡家养伤,当时红军战士中不少像他这样因伤病留下的,留下的人从此就离开了部队,而唯独杨宗胜坚持去追赶部队,足见他革命意志坚强。

为了能追赶上部队,杨宗胜坚持日夜行军,手里钱用光了他就吃树皮充饥,凭着顽强的毅力,他终于赶到延安,归队了,在红军时期他担任过红18师供给部部长,抗战时期他仍从事后勤工作。

在抗战时期,杨宗胜最高担任过湘北军分区司令兼政委,在他的带领下湘北根据地得到巩固,部队也壮大了,抗战胜利后他率部与中原部队会合,编入了中原部队,后来参与了著名的中原突围。

比王近山更冤,他本该授中将最后成大校,嫌丢脸拒绝出席仪式

当时他的儿子也在中原部队,在和国民党的交战中,他的儿子杨应九英勇牺牲了,人生最悲哀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得知儿子牺牲杨宗胜悲伤不已,他亲手掩埋了儿子的遗体。

化悲愤为力量,杨宗胜带着部队突出重围,胜利返回延安,之后他担任过西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长兼政委、财政部部长、总部马政局局长等职,在1952年的军队干部评级中,杨宗胜评定的是副兵团级。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正兵团级的将领基本上都授上将衔,少数的甚至授大将衔,王树声和许光达就是正兵团级授大将,副兵团级别的将领基本上都授中将,一部分授上将,少数的也有授少将。

杨宗胜是副兵团级的,如果不出意外他本该授中将衔,可是偏偏发生了意外,他评定的是中将,上报上去时却降为少将,批下来时又降一级,成了大校,不得不说这太让人意外了。

至于其中原因,有一种说法是杨宗胜曾维护过一个开明地主,这个地主曾帮过杨宗胜的部队,然而真相究竟是什么,无从查考,杨宗胜得知自己评为大校,借口没去参加授衔仪式,去了反而尴尬。

比王近山更冤,他本该授中将最后成大校,嫌丢脸拒绝出席仪式

据说杨宗胜的大校军服是送到他家的,他直接锁在箱子里,看也没有看,后来他找到老上司王震,调到了,历任副参谋长、副司令,为边疆建设贡献余生,1981年1月,杨宗胜病逝在西安,享年75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