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大山人:心迹

 wu6388 2020-06-16
对画家作品的推崇,主要源于时代的因素,能留于后世的画作,大都是各方面修养俱佳的人。时代在变,审美的标准也会随之而改变,一副作品的好坏,与技巧没直接关系,对真正的“艺”来说,知识与修养是主要的判定因素,除此之外还要有一定的阅历。一副好画,不仅仅是看山见山,看水见水,主要是以小见大,透简见繁。真正的艺术,是绘心,审美的最高境界是禅的境界。

今天要讲的就是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

八大山人 《涉事》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涉事”是八大山人作品独有的面目。“涉事”就是无心而为之,表达的是一颗平常心。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八大山人更残酷的是,不仅国破,还有家亡。清军南下后,因是王孙的因素,八大山人举家避祸于深山。此后的四年间,先后丧父、亡妻、失子。可想而知,这场家国巨变对他的打击是多么的巨大。孑然一身,万念俱灰的八大山人于顺治五年(1648年)愤然剃度为僧,年仅23岁。这种刻骨铭心的痛贯穿了八大山人一生,他的诗画,就是他心迹的写照。

《鹤鹿凫雁图》 180.5×44.5cm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出家为僧,心地既然清净,人境两空,就不会执着于人我。八大山人的悟,是国破家亡后悲痛,落魄,孤独的反省。唯有经历,才有造诣,那种种的磨难后来都成为了对八大山人无尽的奖赏,八大的艺术美感来源于他独特的人生际遇。

花果册页之瓜、花环
18.1cm×19.9cm 上海博物馆藏

顿悟后的八大山人,解脱束缚,视万事如梦幻,以笔墨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通过笔墨与自然万物神秘的交流,让自然万物成为自已冥想中的世界,在不完美中发现美,那简洁的画风,象征的却是广阔无边的心灵。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荣辱,都在八大的笔下都化为了一个墨点,或是一个留白。那一幅幅作品,是他心迹的表达,也是对他伤痛之心的抚摸。

花鸟画册之二六月-鹌鹑 上海博物馆藏

在中国的禅宗思想里,“无”就是“有”,八大山在笔下的极简构图,是一种看尽繁华后的人,才懂得欣赏与追求的美感。观八大山人的画,意在笔先,不需讲解,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就可以怎样的去观,去理解,

八大山人《古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八大山人因其特殊的身世、才情和阅历,造就了他特殊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境界,其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借用八大山人的一首题画诗来做为他心迹的结尾,“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说明他是很希望观者能够理解他的画中之意的。

最后,一声叹息!

八大山人《涉事册》册页纸本
33.5×26.5cm×9北京荣宝斋藏

·弘仁山水画

·石涛山水:搜尽奇峰打草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