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扒一扒《西游记》原著里的穿帮镜头

 人在西京 2020-06-16

电影《武媚娘传奇》,只因武媚娘翻看了一本线装书,结果被细心的网友发现,引来网络一片唏嘘,谓之“穿帮”,理由是线装书明朝中叶才出现的,唐朝初期哪来线装书?

        照此逻辑,咱也来扒一扒《西游记》里的穿帮镜头。

        第六十二回:那(祭赛国)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寡人亲审。”锦衣卫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唐朝哪来的锦衣卫?陕西昭陵里的李世民可真是“躺着也中枪”了,一生光明坦荡,容纳天下的唐太宗不可能设立此阴狠毒辣的特务机构。

        第六十五回:行者道:“古人云:‘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北宋名相寇准自小便有“神童”之称,七岁时便作一首《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行者口中的“古人”,至少是唐朝以前的,可见也是确凿的谬误。

        其实不能深究,整部《西游记》里类似这样的小bug不计其数,是作者的水平不高吗?是,也不是。

        《西游记》的作者一直存在各种争议,有说是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有说是明朝“青词宰相”李春芳,现在主流的说法是吴承恩,这个说法得到了多方面考证,应该是靠谱的。吴承恩是明朝后期的著名学者,文学素养极高,不可能出现以上那些“穿帮”的bug,包括其它很多bug,那么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现在市面上大家看到的《西游记》一书并非吴承恩一个人从第一回开始写,逐字逐句的写到最后一回的,而是吴承恩收集整理早就流传于民间的《西游记》相关故事,然后再根据《大唐西域记》创作而成的。也就是说,一部分是创作,一部分则是汇编,而里面众多的bug应该主要来自于汇编的这部分故事。

        民间传说,传来传去,肯定会夹杂很多谬误,包括现在大家普遍的一个疑问:孙悟空大闹天宫,何等的本领高强!而在后面取经路上,但凡一个小妖精,就搞不定,动不动就去搬救兵。

        知道了《西游记》这部书成书的经历后,就好解释了。前面的闹天宫情节是一个/些人写的,后面的取经又是另外一个/些人写的。

        而且,前面的闹天宫很可能是福建人写的,现在福建很多地方都有供奉齐天大圣的寺庙,书中也有一处可以佐证,第75回:大圣道:“……老孙保唐僧取经,从广里过,……”原著里的注释:广里指广州。众所周知,唐僧取经从西安出发,怎么可能经过广州呢?所以这断故事极可能是福建或广州的南方人写的。

        总之,看《西游记》不要纠缠这些细枝末节,否则没法看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