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相声界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却甘愿给两位相声大师做陪衬!

 相声迷 2020-06-16

  自解放后,文艺事业逐渐复苏,这也为一大批身怀绝艺的民间相声艺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在此期间,寿字辈老先生们不遗余力的将过去师父口传心授的传统活整理成文本,给后辈儿孙留饭;而宝字辈正是舞台上经验、劲头、寸尺、火候最醇熟的时期,他们也是引领一个时代的人物,例如被主席誉为“相声大师”的侯宝林;于此同时,以马季、苏文茂、高英培、于世猷、李伯祥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字辈相声艺人的业务水平也日臻成熟。在那个时代,相声界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家争鸣......

  回顾历史,宝字辈相声演员高人辈出,但最终也只有两位成了业界内外一致公认的“相声大师”,他们是侯宝林和刘宝瑞。实际上在内行观众看来,宝字辈的高人还有很多,比如:门长赵佩茹、北京的王世臣、罗荣寿、天津的朱相臣、白全福等等,他们在相声门的造诣远超过现如今大多数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今天聊的这位老先生堪称站在两位相声大师背后的“大量活”,他就是“少郭爷”郭全宝。

  之所以叫“少郭爷”,是因为在当时同在中央广播说唱团工作的还有一位寿字辈老先生郭启儒。在中广郭启儒被尊称为老郭爷,而少郭爷则是指的郭全宝先生。熟悉郭全宝的老观众应该都知道,怹在相声表演方面可称全才,能捧能逗能泥缝,每项不止是“拿的动”而是炉火纯青。随着老郭爷年事已高从中广退休,少郭爷开始长期为侯宝林大师捧哏。从两位老先生搭伙的《戏剧与方言》、《观众战秦琼》等柳活段子中不难看出,少郭爷台上量活时深谙侯宝林的表演风格,正所谓柳活段子卖的就是侯宝林这口儿唱,所以少郭爷不会表现咄咄逼人,非要在气势上跟逗哏的较量,更多的时候还是巧妙的用最精炼的语言给侯宝林垫砖、递肩膀;但该“刨”该“踹”的时候尺寸也拿捏的相当到位。像刚才提到的这类柳活,侯、郭两位的合作基本是单边一头沉的使法,但真若没有少郭爷在旁边着,这包袱响不响也在两说。

  台上低调内敛是郭全宝量活特有的风格,不争不抢把观众的叫好都给留给侯宝林。而台下的郭全宝同样保持着中庸的处世哲学,在跟随侯宝林全国巡演中,主办单位和观众都是围着侯大师转,对此郭全宝也是淡然处之,从不会因为自己受了冷落而耿耿于怀。哪怕是在团里有青年演员向怹学活,怹也会非常谦虚的说:我不行,我是花瓣嘴(即半吊子)。后来在团里还落得个“花瓣嘴”的外号。

  除了给侯大师量活,更多的时候少郭爷还是与另一位“相声大师”刘宝瑞搭档,两位口风上都属于比较俏皮的,在捧逗关系上也是较为均衡的“打铁”(即互为捧逗)。像少郭爷逗哏刘宝瑞捧哏的《当行论》,抑或是由少郭爷捧的《八扇屏》都是两位合作过的经典代表作。2004年侯宝林最后一位健在的搭档郭全宝不幸因病辞世,这似乎也预示着一个相声的黄金时代就此落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