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声界专给大辈儿捧哏的小老艺人!相声名家最爱"夹磨"的宠儿是他!

 相声迷 2020-06-16


  在相声舞台上,对口相声的两位演员往往在师承辈分上以平辈人居多。当然其中也不乏长辈提携晚辈的。师父、师叔甚至是师爷辈的亲自给晚辈量活,这都是比较常见的。反观晚辈给长辈量活的情况则少之又少。


  常言道“三分逗,七分捧”,这并非是对捧哏演员恭维的说辞。捧逗二人台上是一场买卖,捧哏演员经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演出的效果。因此老先生给晚辈量活,无疑是对青年相声演员提携和爱护。年轻的演员由于舞台经验不足,在台上难免顶瓜,保不齐就有崩瓜掉字、包袱使泥了的情况。有个老先生站在旁边保驾护航,演出效果就有了保障。逗哏的撒汤漏水能托得住,支岔支得太远能拉得回来。反之逗哏是位老先生,捧哏的是年轻演员就不多见了。这样的老少档对捧哏演员无疑是种考验,当然也是表演艺术提高的机会。能堪此重任的青年相声演员放眼全国凤毛麟角。

  在天津这个相声窝子,还真有这么一位年轻人,被老先生们尤为眷顾。上至“老祖儿”辈的田立禾、尹笑声,师爷辈的黄铁良、魏文华以及师父刘俊杰都让他来给自己捧哏。这对于其他青年相声演员恐怕是不可想象的。一来是水平有限,很难跟得上老先生使活的节奏;再者也不可能有这么多老先生找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捧哏,因为捧不好很容易伤蔓。但同样是青年相声演员,他却是被老先生偏爱的“宠儿”。您要问这位是谁?他就是天津籍相声演员张尧。


  相声门里张尧师承刘俊杰先生,是常氏相声的再传弟子,同时他还是天津职业艺术学院的教师。作为八零后的青年相声演员,张尧从学艺到从艺受到了太多名家前辈的指点提携,而老先生们也愿意让他为自己捧哏。与老先生搭档的经历,对于青年演员而言是笔巨大的财富。


  天津的相声爱好者都熟悉,冯阳、张尧这是一场买卖。冯阳能写善演,张尧老成持重,两人在表演风格上相得益彰。但要论出彩,还得说他与老先生的合作。比如最近几年与恩师刘俊杰先生合作的《一天零一夜》《证明的证明》《躲不开》《这是怎么了》,这几块新活无论那段都可谓家喻户晓。


  不可否认,这其中刘俊杰先生妙笔生花的创作和精湛的表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终归对口相声,需要捧逗双方的密切配合,张尧在整个作品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前面提到的几块新活几乎都是一头沉的段子,作为捧哏演员担负着起承转合、 垫砖递腿的作用。话虽不多,但句句要切中关键所在,翻包袱的尺寸还不能太过。在师父表演推进的过程中,张尧捧哏时特别注重表情和语气的变化,该使相儿的地方恰如其分,既不喧宾夺主,也不一带而过。

  再早些年,魏文华先生也曾邀请张尧给他捧哏。给师爷辈的老先生捧哏时,张尧并没像其他同龄人一样表现地或是过分张扬或是畏首畏尾。像他们二位合作的《黄鹤楼》就是如此,腿子活需要分包赶角。在这块活里,逗哏去的是不懂装懂,不会装会的角色,而捧哏则不然。面对“逗老捧少”的强烈反差,捧哏演员以什么样的口风去捧是很难定位的。流露出过多的不屑和轻蔑不对,而一味盲目地随着甲乱唱也不合情理。张尧在捧这块活时尺寸拿捏得相当准确,随着节目的进行,捧哏的情绪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过程。循序渐进的过渡也缓解“逗老捧少”给观众带来的不习惯。当然前提都是捧哏演员要具备夯实的基本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张尧的捧哏风格占一稳,往台上一站就是小老艺人的做派。但台风稳并不代表场面温,顶刨撞盖使得准确到位,该翻包袱的地方翻了准响。在青年相声演员中能有如此老成练达的台风实属难得,这背后除了艺术天赋和对业务的钻研外,也少不了众位老先生的夹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