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姐妹同患神经性皮炎,用同一个方子吗?

 为什么73 2020-06-17

I导读:亲姐妹同患神经性皮炎,体质有差异性,同为感受寒邪,表现出了不同的证型,故同病异方而治。编辑/千诚)

 结合体质用经方

作者/袁振洁

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有效,治彼则不效……则以病同人异也”,说明人各有异,即使是同一病,治法亦不同。笔者在治疗两姐妹神经性皮炎过程中,刚好看到灵兰分享了宋柏杉老师治疗此病的经验,借鉴使用,记录如下,以享读者。

案一

叶某,女,33岁,职员,形体偏瘦,4月16日就诊。

9月前项部皮肤瘙痒,搔抓后有少量渗液,当地皮肤病医院予以激素类药物外用后消失。每因天热及压力过大、停药后再现,反复搔抓后出现苔藓样变,且面积不断扩大

4月前寻求针灸治疗,予以火针治疗后能减轻瘙痒,控制进展,仍不甚满意。

来诊诉:项部瘙痒,偶感腰酸,纳眠可,大便调,夜尿2-3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辨为:中风表虚证,予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蜜麻黄6g,桂枝6g,苦杏仁3g,赤勺6g,甘草3g,生姜3g,大枣3g,白鲜皮9g,地肤子9g。5剂,每日两次,每次一盒,开水冲服。

4月29日网诊:瘙痒减轻,皮肤苔藓样变较前改善,余症同前,原方10剂。

5月12日三诊:偶感瘙痒,月经量少,余症同前,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蜜麻黄6g,桂枝6g,苦杏仁3g,赤勺6g,甘草3g,生姜3g,大枣3g,熟地黄9克,当归9克,川芎6克,鸡血藤9克,7剂。

       图一 4月16日就诊时皮损情况                 

图二  口服15剂中药后皮损情况

案二

患者叶某,女,39岁,职员,形体微胖,2020年4月25日就诊。

2年前无诱因出现右侧肘关节红疹、瘙痒,外用药后消失。半年前复发加重,颈部、左侧耳中出现,夜间瘙痒明显,外用复方地塞米松软膏外后消失,停用后再发。舌淡,胖大舌,边有齿痕,苔白,脉浮紧滑。平素喜食水果,少汗,纳食可,眠差,二便调。

辨为:中风表实夹湿证,予以麻黄加术汤

麻黄9g,桂枝9g,苦杏仁9g,炙甘草6g,白术9g。5剂,每日两次,每次一盒,开水冲服。

4月29日网诊:瘙痒减轻,皮肤苔藓样变明显改善。麻黄9g,桂枝9g,苦杏仁9g,炙甘草6g,白术9g,白鲜皮12g,地肤子12g,7剂。

5月12日三诊:瘙痒及皮肤苔藓样变基本消失,舌淡,胖大舌,苔白,脉浮滑。麻黄9g,桂枝9g,苦杏仁9g,炙甘草6g,白术9g,7剂。   

             图三 4月25日就诊时皮损情况     

           图四 口服12剂中药后就诊时皮损情况     

体会:

病案中的两人系亲姐妹,同患神经性皮炎,但目前尚无研究表明此病存在遗传相关性。从两人工作性质来看,都是办公室办公,不可避免有吹空调感受风寒邪气的可能,因人体体质的差异性,感受同一邪气而表现不同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结合患者体质状况往往疗效突出。

妹妹形体偏瘦,结合舌脉,显然是桂枝体质者外感风寒,不可使用麻黄汤以峻汗,因此应使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或者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姐姐有嗜食水果的特点,形体微胖,结合舌淡,胖大舌,边有齿痕,苔白,脉浮紧滑,因此夹杂湿邪,应为中风表实夹湿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