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冬养生| 这些藏养之道 为孩子的成长积蓄更多能量

 牛妈古法育儿 2020-06-17

 2019年11月8日

己亥年 十月十二

  01:24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

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度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宋·紫金霜

《立冬》

冬者终也,

立冬之时,

万物终成,

故名立冬也。

——《历书》

立冬后气温下降明显,

天地间的阳气经过一个秋天的收敛,

此时已经开始凝聚、潜藏,

天地之间被阴气笼罩,

自然界万物活动也趋向静止,

草木凋零,蛰虫伏藏准备冬眠,

天地一片苍茫。

养生总则

《黄帝内经》里讲:“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

经历了春生、夏长、秋收,到了冬天,就要把春夏秋生长、收获的东西封藏起来,为来年的再一次生发做好准备。这是个养精蓄锐的阶段。

所以冬季养生以潜藏阳气为原则,避免扰动阳气,中医认为,冬季潜藏得越好,来年的生机越旺。因此在孩子的起居、饮食、情志等方面的保健上,都要转变,以应藏养之道。

冬季对应人体的内脏是肾,俗话说“养肾就是养命根”,因为肾里藏着人的元阳,是一个人的先天之本,就相当于植物的根。冬天人的根基没有养护好,春季百病立现。而且对正在蓬勃发育的孩子来说,养肾护肾关系到体格的发育、智力的发展,因此冬季养肾尤为重要。

在冬季,很多动物要进入冬眠,这是它们潜藏阳气的方式,人虽然不冬眠,但冬天也是一年四季里睡觉时间最长的。

《黄帝内经》中强调“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冬天首先要早睡,因为天地的阳气潜藏得早,孩子要在晚间九点之前入睡,成人可以晚点,但也不要超过晚十点。早晨起床可以晚一些,天色亮了,阳气升起了,就可以起床了。

这种和天地同频的作息对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及升发是最有利的,保证孩子夜里睡得香,白天精力充沛。

立冬以后,天气会越来越寒冷,大风、冰雪的天气增多,早晚更是天寒地冻,人体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患上感冒。而且寒气侵入身体,人体的阳气就会自发往外走,驱走寒邪,这对阳气也是一种消耗。因此防寒保暖成了重中之重。

立冬以后,早晚外出的孩子要戴帽子和围巾了。如果是太阳好又没风的晴天,10点到下午4点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可不用戴帽子,但围巾要带上,以防寒气从颈部钻进身体。

如果不是特别冷,这个节气没有必要穿特别厚实的衣物,可采用洋葱穿衣法——用几件薄衣服代替一件厚衣服。

里层,保暖且透气性好的内衣;

中层,保暖效果好的薄毛衣、绒衣,棉绒的小坎肩;

外层,防水、防风的棉外套。

这个节气早晚温度差异大,室内外温度差异也大,孩子运动和不运动的体感温度也有差异,这种穿衣法的好处就在于能满足孩子不同情况下的穿衣需求。

下身的保暖尤其重要,俗话说,“寒从足下生”,因为人体下部为阴,较上身更容易受寒,下肢保暖做好了,全身都会缓和起来。因此裤袜可以穿得比秋天再厚一点,但不能过厚,捂出汗来更容易着凉。

冬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大自然的动物要么进入冬眠,要么找个安静的地方躲起来猫冬,人在冬天也要以静养为主,不是完全不可以运动,但要大大减少运动的消耗,因为运动的时候,阳气是往外发散,尤其运动后出大汗,不仅容易着凉,对阳气也是一种损耗。

冬季可以在阳光好的上午,到户外做些轻柔的运动,如爬山、散步、排球、跳皮筋、练拳、做操等,以不出汗或者出微汗为度。

饮食

冬天气血趋于体内,脏腑气血足,消化功能也强,是一年中进补的最好时机。因此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这个季节的进补不仅能让身体有能量抵御冬季的严寒,也为第二年春天的生发储存能量。

但冬季进补,要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应少食生冷,如香蕉、火龙果、猕猴桃、瓜类、梨、柿子、酸奶、海鲜、冷饮等等,要以甘温之味为宜。

而鸡鸭鱼肉等荤腥食物虽然能量高,但也容易助湿生热、变生痰浊,而且也不容易消化,对脾胃不足的人也是一种挑战,所以千万不能盲目进补。

可多吃些根茎类的蔬菜,冬季万物闭藏,植物的“营养”也大多闭藏到根部了,比如薯类,如红薯、马铃薯、芋头等。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众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油菜等。

冬季是肾当令的季节,在饮食上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补肾”的食物,比如山药、核桃、栗子、豆类,可以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冬天蔬菜水果少,很多市场会进一些大棚里培植出的反季节蔬菜、水果,或从南方运来一些果蔬来卖,我们一直在说要吃当地当季的蔬菜,就是因为这些反季节的果蔬,它们的气是与那个季节相应的,比如春天才长的苗芽类菜,气是向上生发的,与人体现阶段封藏的状态不相应,吃下去以后,会让身体误认为春天来了,阳气非其时而萌动。

下面介绍两款健脾补肾、滋养五脏的立冬美食:

杏鲍菇素水饺

立冬吃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原料:

西葫芦、香菇、杏鲍菇、青椒

做法:

  1. 西葫芦擦细丝,加少量盐腌十分钟,挤干水分;青椒切末;香菇泡发后切末;杏鲍菇顺着纤维走向切细丝,长度2-3厘米左右。

  2. 锅中放一点点油,放入杏鲍菇丝中火炒。炒到水分蒸发杏鲍菇变软,放入香菇末炒出香味,加入葱油翻炒均匀。葱油的量自己控制,因为是纯素馅,油可以多些。转小火,放入青椒末和西葫芦丝。

  3. 调入适量盐、少量糖,翻炒均匀。

  4. 最后淋入适量水淀粉勾芡,加一点香油提味,馅料就准备好了。

立冬益肾粥

原料:

黑芝麻10克、山药20克 粳米50克糯米50克

做法:

1、黑芝麻炒熟备用;

2、糯米、粳米洗净与山药、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成粥。

情志

在精神情志上的调养上,冬天要静养。《黄帝内经》上讲:“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心神不要外驰,少关注纷纷扰扰的外界,要回到内在,多关注下自己的感受、内心世界,或者什么都不想,就这么呆着也是一种静养。

静养对现代人来说几乎是一种奢望,在这个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心神几乎永远游猎在外,有一点空闲也被无孔不入的信息占据了。但我们能从各种信息学到知识、技能,甚至是一些应对工作、人事的一些智巧,却不能生出智慧,因为智慧都是从内心生出来的,不安闲下来,不关注自我,很难生出智慧。

而当然我们只知道存储各种信息,学习各种知识,却没有一定智慧的时候,就会陷入焦虑、迷茫。

那么如何静养呢?我们可以每天或每周抽出一段时间来,关掉手机,屏蔽掉外界一切信息,只和自己待一会儿,写字、画画、看书、静坐,站桩、瑜伽,或者和孩子一起读书,画画,做手工,玩游戏。

有的妈妈可能说我没时间,其实做什么都不重要,关键在于让头脑静下来,让神回到体内,专注当下,比如做饭时只想着做饭,扫地时只想着扫地,不要一边做家务还一边听着书,看着综艺,一心一意、专注当下,不让心神外驰、散乱,就是一种静养。

立冬推拿请参见:立冬前后这样推拿  开启养精蓄锐的模式

近期导读:

半年没吃一口肉,贫血彻底好了,身高长了10厘米,原来营养的关键竟是……
这样给孩子揉肚子,强壮五脏六腑,从根本改善体质
育儿美食| 莜面鱼鱼 ,入冬前的高能量五谷美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