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范鼠疫,这些中西医方法值得一看!

 牛妈古法育儿 2020-06-17

据北京市卫健委消息,11月12日,北京市确诊的两例由内蒙古输入型的鼠疫患者目前正在医疗机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一名患者病情稳定,另一名患者病情危重,但未进一步恶化。

据财新网新闻报道,两患者曾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医院就诊,但因“地方小,水平有限”,后转至锡林郭勒盟医院,但也未确诊,后被转移到北京。

锡林郭勒盟医院称已采取了防护和消毒措施。而且转诊是通过救护车,在封闭的状态下控制住了环境风险。

两名患者到了北京以后在医院得到及时的诊断、隔离、治疗,接触人员处于医疗观察和隔离状态。目前没有发现其他病例。

因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起勇表示,鼠疫事件完全在可防可控状态。

昨天有传”北京儿童医院接诊鼠疫患者,地下一层被封,多个楼层被封等消息。”后经北京新闻广播记者电话联系及实地走访,证明消息属于谣传。

所以大家不要太过恐慌。

鼠疫是一种传播速度快且死亡率极高的“烈性传染病”。我国的传染病级别分为三类:甲、乙,丙三类,像大家熟知的“非典、艾滋”也不过属于乙类,而鼠疫为甲类传染病,可见它有多厉害。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

不过医学发展到今天,鼠疫已经可控了。临床上,西医可以使用多种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而中医在近代与鼠疫作斗争的过程中,对鼠疫的认知和防治,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848年广东、香港地区鼠疫肆虐,港英当局采用了一系列西医体系的防疫措施来整体遏制疫情,但却对个体治疗无能为力,当时西医治疗鼠疫收效甚差,而以罗芝园为代表的岭南中医活用解毒活血汤治疗鼠疫,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后来罗芝园著成《鼠疫汇编》一书,并在治疗过程中增补删订达五次。这本书在论治鼠疫的理法方药上比较完备,所列治疫方药临床多有效验,是中医治疗鼠疫史上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

近代岭南伤寒名家黎庇留也用升麻鳖甲汤治愈了不少鼠疫患者,他把用药经验写在了《清代广州甲午鼠疫流行用药经验》里。

现代人普遍认同西医的观点,认为鼠疫是有细菌所导致的。根据《中国鼠疫菌某些生化特征及地理分布》,鼠疫是一种流行在啮齿动物间通过跳蚤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为鼠疫耶尔森氏菌((Jersiniapestis,简称鼠疫菌)。

鼠疫耶尔森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细菌,对外界抵抗力弱,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日光直射4-5小时即死,55℃加热15分钟或者100℃加热1分钟就可以杀灭细菌。但是,鼠疫耶尔森菌在潮湿、低温中可以存活检查时间,在痰和脓液中可以存活10至20天,在蚤粪中可以存活1个月。

中医对鼠疫的认识是从近代才开始的,岭南医家在和鼠疫抗争的过程中,对鼠疫的病因也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有“地气”说、“热毒”说、“污秽”说、“平日喜食热毒肥腻煎炒而致”说、“天地间别有一种疵疠之气”说、“蕴积之热,禀天令五运六气之淫所发”说、“伏气”说。

虽然中西医对鼠疫认知的角度不同,但两者在防治鼠疫上取得的经验都不可轻估。而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自然是预防,所以我们应该结合中西医在预防上的经验,内外兼顾地全方位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外防

1.、尽量避免去鼠疫流行的疫区。

目前,我国有11个鼠疫疫源地,多数分布在西北、西南,尤其是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区。东部达乌尔黄鼠鼠疫、南方家鼠鼠疫疫源、西部旱獭鼠疫疫源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长爪沙土鼠鼠疫疫源地。

如果前往,应采取对啮齿类动物和跳蚤的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在路边或林中发现的有病或死去的动物以防感染鼠疫。同时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发现异常,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2、避免接触野生啮齿动物。

一般常见的啮齿目动物有老鼠、松鼠、花栗鼠、囊鼠、豪猪、河狸、仓鼠、沙鼠、豚鼠、八齿鼠、毛丝鼠、草原犬鼠和美洲旱獭等。严禁打猎,严禁剥食鼠、旱獭等动物。

如果家中养的小仓鼠没有和其他老鼠或仓鼠接触过,那么感染的几率几乎为0。但如果是从野外带回的仓鼠,开阔地散养的仓鼠,建议就不要再继续接触了,同时做好室内清洁。

 3、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如果去一定要带上口罩。

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 患者通过呼吸、咳嗽时便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这种细菌悬浮物极易感染他人,造成人间肺鼠疫暴发。接触肺部感染的染疫动物,如感染鼠疫的狗、猫等,也可以直接经呼吸道感染,引起原发性肺鼠疫。当鼠疫菌感染人发展成为肺鼠疫时,即使在疾病早期也有传染性。肺鼠疫人传人的传播方式可造成鼠疫大流行,其波及地区远远超出疫源地范围。

4、避污秽

目前最有效的控制鼠疫的办法就是隔离,但人可以隔离,对症治疗,而鼠的活动范围较大,在脏乱环境中最易生存,所以病毒至今无法灭绝。

罗芝园在《鼠疫汇编·避疫说》里也提出鼠疫与环境污染有关,他观察到:“同一邑也,城市者死,山林免焉;同一宅也,泥地黑湿者死,铺砖筑灰者免焉;暗室蔽风者死,居厅居楼者免焉。”

他针对性地提出了防疫方法:

当无事时,庭堂房屋洒扫光明,厨房沟渠,整理洁净,房间窗户,通风透气,凡黑湿处切勿居住。……设避居他宅,必须清凉舒爽,不可众人拥杂一处。

对于避污秽,中医里还有很多其他办法,如可用芳香、熏醋、熏艾等方式。

内调

1、饮食上避免肥甘厚味、煎炒烹炸。

很多医家认为鼠疫由天地不正之气所发,但也与体质之虚有关,属于内外合邪致病。

李守中在《时疫核标蛇症治法》里写道:核症(鼠疫)与标蛇症,固因感天地不正之气而成,然必由平日喜食热毒肥腻煎炒而致。盖食之日久,热毒结于脏腑,一感天地邪气则里应外合而发矣。“夫食物之弊,多在煎炒,色焦黑者为最,黄者次之。……而油炸之物,粤人最喜食之,故病不发则已,发则多难治。”

这些食物往往会在人体里产生痰湿,痰湿也是鼠疫在人体内部生存的一个大因素,清代医家林庆铨在《时疫辨·节录新论》里写道:“瘟疫可用凉药而效,瘟疫而有恶核则非徒凉药可效。盖恶核所在必有痰淤与疫交接而成,不消其核,病何可痊?

西医不是也发现,鼠疫耶尔森菌痰和脓液中可以存活10至20天吗?

所以防护鼠疫,少吃引起体内湿重、湿热重的各种食物非常重要,包括大鱼大肉、牛奶、酸奶、甜食、煎炒烹炸、肥甘厚味的食物。

2.乌梅三豆饮

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也有对鼠疫的探讨,他认为鼠疫是冬天阳气没有往下归根,而是往上逆反而造成的。本来冬季主藏,天气越冷,藏得越好,而当天气不寒反热,已经封藏在水里面、土地下面的阳气就会往上反。鼠类生活在地下,土中没有了阳气,所以造成鼠类死亡。而人呢,身体的阳气也会随着往上反,饮食上再不节制,身体里就会形成下部空虚,上部充热的格局,导致死亡。

对于这种情况他提出了乌梅三豆并用:

乌梅一两,黄豆黑豆绿豆各五钱,加白糖二两以补中气,加杏仁泥五钱以降肺气,小便不利者,加红饭豆五钱以利小便,无不特效。

乌梅能收敛阳气,让逆升的阳气降回水中,而三豆能清上部的热,又不寒中气,杏仁泥以降肺气。饭豆可健脾化湿,可利尿。

他说这个方子适用于中气已脱的病人,已吐血的就来不及了。而且没病的时候,日日服用,可以预防。当时绥远发生鼠疫,他的同学用这个方子在当地试验,功效不虚。

很多学员都知道,三豆饮是调理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等湿热病症的食疗方,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乌梅三豆饮则可在流行病传播比较厉害的时候每日服用,以作预防。

大家有没有发现,人类历史上的很多传染病都和人类猎食动物有关,猪瘟、禽流感、鼠疫,包括前些年可怕的非典,据说也和吃果子狸有关。我们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总认为自己足够厉害,有能力改造大自然,对其他动物有着生杀大权,所以砍伐树木、猎杀动物、排放污染物……传染病的出现,难道不是人类被自然反噬的结果吗?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认识这一点,就算不能做到感恩大自然,至少,也要对大自然存有敬畏之心。

近期导读:

如何应对孩子耳朵痒、耳屎多
它是冬季补肾的大穴,全面助力孩子生长发育
化验指标异常,大宝体检被怀疑肝有问题,7个月二宝要做骨髓穿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指标异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