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小的时候,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就是哭闹,饿了会哭,不舒服会哭,受了委屈会哭,爸爸妈妈没有满足要求也会哭..... 记得小时候姐姐的日记是这么写我的:“妹妹真讨厌,我吃什么她要什么,不给就哭;我玩什么她要什么,不给还哭,舅妈说等妹妹长大了会说话了就不哭了。” 足以说明孩子的哭闹不仅仅给爸妈带去困扰,就连同辈的兄弟姐妹也很无奈。自从自己有了宝宝,升级为妈妈才发现这哭闹真是让人一个脑袋两个大。 孩子常用哭闹要挟,我该怎么办? 小静的孩子今年3岁半了,小静是个温柔的人,但小静的孩子似乎没有随了小静的性格,哭闹是常事儿。 前几天小静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孩子抢了别人正在玩的小车,小静赶忙给人家道歉,把车还回去。 但是小静的孩子却大哭起来,怎么也不放手,小静和孩子说:“在外面玩要有秩序,懂得先来后到,把车还给人家,一会等小朋友不玩了,你再玩。” 但小静的孩子却不依不饶,最后还演变为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小静实在生气打了孩子的手板。 小静为此很头疼,担心孩子这种性格以后会在社会上吃不开,可又不知道除了讲道理和打骂还应该做什么。 面对孩子哭闹,家长的普遍做法 1. 讲道理型 上文中的小静就是以讲道理为主的妈妈,会和孩子说:“你这样做会更好”“我们应该怎么怎么样,你看其他小朋友都不这样。” 但结果却不尽如意,孩子压根听不进去爸爸妈妈说的话,甚至会抓住爸妈“温柔”性格的特点,闹起来没完没了。 2. 恐吓型 对于孩子的哭闹还有恐吓型的家长“你在这么闹,我就不要你了,你就自己在外面吧”“再哭我就把你送到警察局关起来” 这种恐吓虽然一时有效,但也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让孩子感到不安,无助,性格也会越来越自卑,甚至当遇到危险的时候不敢求助。 3.迂回型 还有的家长在哭闹的时候采用的是迂回战术,转移孩子关注的注意力,“不哭了,咱们一会去吃冰淇淋。” “好孩子,乖,你是大哥哥了,你挺好,妈妈带你去游乐园” 这种情况会造成两个结果,第一答应孩子的事情做到了,孩子会认为哭闹有效,以后越演越烈; 第二家长答应的事没有做到,以后这种哄孩子的方法也不再见效了。 李玫瑾教授的四不要 如何才能更好的改掉孩子哭闹的坏习惯那? 第一、不要骂,会给孩子留下不文明的印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我们的所作所为都会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 所以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不要骂,也不要说难听和讽刺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 第二、不要打,孩子还小,你打他不公平。 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打他,会让孩子觉得不公平,反而更加叛逆。 不如等孩子冷静下来再进行沟通,听一听孩子的心里话,同时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底线是什么。 第三、不要说教,孩子正闹着,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 孩子正在闹的时候,情绪完全控制了大脑,此时家长说什么都是徒劳。 我们不防等待着孩子把情绪发泄完,或者拿出镜子让他看看自己糟糕的状态,偷拍一张发脾气的脸,让孩子自己去对照,自己去思考。 第四、不要走开,他闹给你看,你就看着他闹,等他情绪平复。 孩子哭闹无非就是要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他们其实在疯狂试探你的底线,既然要闹,我们就看着他闹,并适时的给擦擦眼泪就好。 等他情绪平复了,再安抚孩子,并告诉他正确处理问题的办法。 【木莲妈妈寄语】 3-6岁是孩子形成意识的关键时期,此时家长要用行动和语言告诉他,爸妈的底线是什么,遇到问题应该如何的正确表达,教育孩子不是简单的事,需要家长的细心和耐心。 【今日话题】 面对孩子的哭闹,你是如何处理的? |
|